关于新语丝网页评级风波的说明 ·方舟子· 几天前我们曾报道过Asian Studies WWW Monitor杂志把新语丝家页 和鲁迅家页评为四星级家页,一些网友去查对了以后,发现已被改成了三 星,来信询问是怎么一回事。特说明如下。 根据中文电子文学刊物《橄榄树》的编辑马兰的说法,此事由她的 丈夫、耶鲁大学的汉学家、同时也是《橄榄树》前任编辑的Charles Laughlin 导致:“他(指Asian Studies WWW Monitor的编辑)把他们评的结果帖 (贴)到了查(尔斯)他们所在的亚洲人文网。因他不太懂中文,希望 大家参阅,提意见。查(尔斯)就说了(,)鲁迅家页遗憾(的)是没 有注名(明)版本的来源,那(哪)年的那(哪)个版本,没有校对者, 只有输入者,如果有的话就比较学术化,学生也可以使用。就是这样。 评网的人就把新语丝降成了三星,……”(方按:在新语丝被降为三星的 同一天,由Charles Laughlin推荐,《橄榄树》家页被评为五星) 鲁迅作品基本上不存在版本问题。作品集均由鲁迅生前所编定,遗著 也由许广平编定。建国后,许广平授权人民文学出版社独家出版鲁迅作品 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集中印过三次:五十年代的十卷本《鲁迅全集》, 七十年代初的单行本和一九八一年的十六卷注释本《鲁迅全集》。这三个 版本,所收文章有多寡,但就单篇文章而言,并无差别。人民文学出版社 是抱着出圣书的态度出《鲁迅全集》的,就象出毛选一样,校对精严,可 以说绝无错字,这一年出和那一年出也无区别。(据报道由于鲁迅版权已 过期,现在别的出版社也开始出鲁迅作品集,但其实都是以人民文学版为 据,至多多点错字而已。“鲁迅著作电子化工程”开始的时候,还没有这 种情况。)鲁迅家页中的鲁迅作品,我或者根据十六卷本全集,或者根据 单行本校对,只要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也就觉得没有特地注明 的必要。 再说校对。我在九四年发起“鲁迅著作电子化工程”时,就已说明打 字完了以后送到我这里,由我校对过之后再发表。家页中最早的那几个集 子都是由我首先在ACT贴出,网人都知道已经过我的校对,我也就未一 一标明。以后补入的那些集子,我未再在ACT登出,也就都注上“校对: 方舟子”的标签,除非是我自己输入的。我自己输入的当然也欢迎别人校 对,但至今未见有谁这么干,也没有谁来指出过任何错处。鲁迅全集(前 十卷)的电子版是早就收到了,我至今只登出了约三分之一,剩下的就是 因为未经校对未予登出。几个月前我写过一篇《粗制滥造的鲁迅全集》, 抨击某文库把错误百出的鲁迅全集未经校对就不负责任地登出,对自己, 自然不能降低了要求。 新语丝电子文库的收藏,可分为消遣类的(小说之类)和“学术类” 的(古典文学和鲁迅作品)两大类。消遣类的不影响阅读就行了,不可能 也没必要一一校对。对于古典文学部分,除了四书等极少数早期的收藏, 基本上都是经过校对以后才放入的。新语丝的《红楼梦》之所以只有七十 回,就是因为叶桂卿只根据庚辰本校对了七十回,后面那些也就暂不列入, 虽然在别的地方可以找到。我现在手上压着整本整本的《墨子》、《左传 》、《朱子语类》、《传习录》、《水浒传》、《镜花缘》、《素问》、 《难经》等等,就是在等有人把它们校对完了再放入。施铁民(David Steelman)寄来的一些作品因为未经校对,我也没给登出。我多次在新语丝 之友上招标,但应者寥寥。校对是一项相当枯燥、繁琐的工作,除非真有 浓厚的兴趣,谁愿意干?那些要走了全唐诗底本的人大都没了回音,也未 必一开始就不想干,是要真干起来了才觉得麻烦。现在在网上做校对的, 基本上也就是一华、阿瑟、游人、老猫、天津Sunny和我这几个人,人手不 够,一大堆好货也就只好先压着。我自己也是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校杜 甫诗集校完了前八卷,来了鲁迅全集,想想看鲁迅全集的人多些,就转而 校鲁迅全集;校完了《彷徨》、《故事新编》、《坟》(白话文部分)和 《热风》的一部分,来了十几部明末清初的色情小说,想想希望看这个的 人更多,就转而校它们了。我不敢说新语丝文库是网上中文文库收藏最多 的,但我敢说它是网上中文文库中最重校对、校对最精的。就连那个被列 为五星级的“网路展书看”,错误也比比皆是。对一项庞大的工程,本来 也无需太过苛求,主要要看其宗旨是否严肃认真,是否负责任。对一个最 重视校对的文库,却偏偏要指责它有版本、校对问题,求全责备,有是理 乎? 马兰还有几句话很有意思:“其实早在九五年,查(尔斯就)给方舟 子去过一信,好意地提出了他的建义(议),并说愿意帮忙。方回信说, 我们要你帮忙的时候再通知你。反正他以后没有通知过。”原来这恩怨, 是早在九五年就结下了。人家屈尊主动要来帮忙,我却没有理睬,也真够 不识抬举的,也难怪三年后要来帮个倒忙。我不记得他曾对鲁迅工程提过 什么版本、校对的建议,我记得的唯一的一个建议,是有关《呐喊》书名 的英译。“若有需要再请你帮忙”之类的礼貌话我也许说过的吧,但对一 个中文程度并不高的汉学家,我能请他帮什么忙呢?请他输入?请他校对? 还是请他去汉学界吹一通?后一点他也许真的能帮上忙,但我向来对汉学 界不感冒。我们的目的是向全世界喜爱中国文学的人服务,而不是取悦几 个自命的精英。当然,如果有汉学家欣赏我们的工作,我们自然也很高兴 (曾先后有三个大学的东亚系老师告诉我他们把新语丝的古典诗歌部分推 荐给学生,还有一个推荐鲁迅家页。我个人认为古典诗歌部分是新语丝文 库中质量最高的。这世上毕竟还有识货的人)。但这并不是因为受到主人 赞赏后洋奴似的受宠若惊,而是一种见到中华文化惠泽异国的喜悦。如果 不是那位评判自己跑来通知我说把我们的家页评为四星级了,我本来也不 尿他这一壶。人家看得起咱,咱也就给他捧捧场,看他的网页一天只有几 十个人看,就给他多拉几个人过去。没想到他却悄悄地给降了级,也不再 来说一声,我是听到读者反应怎么只有三个星,才发现给人暗地里耍了一 下。现在知道这个评判原来“不太懂中文”,那么又有什么资格来评判中 文的网页? 我对汉学界不感冒,正是因为见多了这种汉语水平不高却偏偏自以为 是的汉学家。高本汉为汉语音韵学引进了现代方法,他的文字训诂却近于 痴人说梦;高罗佩可以之乎者也用文言写文章,他校点的《秘书十种》却 充斥了低级错误。汉学界的前辈高人尚且如此,其徒子徒孙也就可想而知。 古汉语做为一种模糊性、可塑性都极强的语言,在很多时候都只能靠直觉 去领会,而这种直觉,是要靠从小熟读唐诗三百首、跟着老先生摇头摆脑 子曰诗云才能熏陶出来的,并非靠后来的训练可以培养。如果是谈谈理论 呀思想呀之类地务虚还能蒙蒙人,却偏偏要务实地扯到文字功夫,那是自 暴其短。 但这并不是说汉学家不可以实实在在地干点事。事实上,有两位外国 人对汉学电子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施铁民先生自己输入和组织学生输入 了大量的中文经典,至今在网上罕有其匹。李克(Rick Harbaugh)历时二 年为学汉语的人编了一部非常优秀的网上中文字典。这等毅力、这份热情, 都是很值得我们钦佩的。也只有真真切切在做着实事的人才能明了这里面 的酸甜苦辣,才会知道新语丝文库的难能可贵。就让那些对汉学电子化无 尺寸之功的人去挑剔、诬蔑吧,毕竟,什么样的评判能够替代得了让人眼 红的十万读者? (按:我说的汉学家不包括象黄仁宇先生那样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学者) 1998.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