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俗的《活着》 ·方舟子· 《活着》的电影虽说是从小说改编而来,实际上是两个很不相同的故事。 背景从江西农村变为了北方的城镇,福贵输掉的祖宅和一百多亩地也就只变成 了祖宅了。嚎说电影《活着》媚俗,不知道这种背景的变换是不是也有着媚俗 的因素呢?城镇小市民的悲欢要比农村老农的沧桑更能吸引现在的观众吧。 如果我们把细节作个比较,就会发现这部电影不仅媚俗,而且是在媚老外 了。我在看电影时很不以为然的一件事,是王二喜去相亲时送毛选,结婚时大 家也都送毛选、毛像,新家庭成了新华书店的仓库,当时中国老百姓被描绘成 了充满革命激情而没有实用观念的傻瓜,固然能搏老外的一叹,却是毫无事实 依据的编造。余生也晚了,文革最高潮是没见过的,但亲戚、邻居在那时结婚 的也不是没有,还有他们结婚时别人送的写着语录的热水瓶、脸盆、闹钟之类 的实用品为证。小说没提结婚别人送了什么,但王二喜相亲时送的是酒和花布, 让福贵感叹一声几十年没喝过酒了,那才是生活中的文革。 我曾说电影《活着》不是写实,而是说书。说书情节离奇紧张,让人投入, 看着过瘾,过瘾之后后一回味却发现了假。小说中凤霞死于产后大出血,乃是 意料不到的不幸,而电影却加入了全体医生被关入牛棚,抓来个王医生却又贪 吃馒头噎个半死,导致凤霞不治这么段扣人心弦的荒唐情节,也不象是在世上 会发生的事。那种把全体医生都抓起来而让红卫兵看病的文革是老外以及海外 华人眼中的文革,而小说说:“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那 才是生活中的文革。 电影处理有庆之死没什么味道,让车压死在现代社会司空见惯,算不上什 么冤屈,很有点反正他得以死收场就让他这么死了算了的意思。小说中有庆之 死可就死得冤了,学校校长(春生的老婆)产后大出血,有庆踊跃献血,忙乱 中被抽多了血,死了,所以福贵后来才感叹:“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死的, 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上。”“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 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医院本是救死扶伤的所在,却成了夺人性 命的死地,也可见活着之艰难了。 小说的主题也就是要突显人活着之艰难,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却都死了, 是“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的伤心,然而“到了有一天我腿 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所以又感到了踏实。父母亲不必说,一双儿女都出 乎意料死在医院,妻子家珍一直瘫痪在床,凤霞死后也跟着去了,女婿在搬运 工地被水泥板夹死,剩下爷孙俩相依为命了吧,孙子却因为生病难得吃一回豆 子,吃多了撑死了(电影王大夫吃多了馒头显然取材于此),就是春生,也是 在夜访之后的一个月上吊而死了,而他自己一直在等死却活到了现在,在说自 己养了一头老牛后,福贵有这么一段话: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 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 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这么个伤心而又无奈的主题,到了电影却变成了“好死不如赖活”的庸人 哲学,这,也是媚俗的。 那段“鸡养大了变成鹅”的话,在小说中是福贵他爹临死前对福贵说的, 福贵最后买了头老牛,也算是实现了“羊就变成了牛”的理想。然而电影却要 在后面再加一句“牛长大了就是共产主义”了,偏要直露地带上政治色彩(在 我看来,还是要取媚于老外),也活该在中国被禁。电影中以有庆的偶然之死 来对这种“共产主义”作一个苍白无力的控诉,小说中对这种共产主义之后如 何忍饥挨饿的描写在电影中反而荡然无存。那样的饥饿,本不是老外能想象的。 电影中加进的那些皮影戏(小说中福贵破产后终身种田),我想也是迎合老外 的猎奇吧。 电影热闹、紧张,小说则朴实如话家常。这种朴实的语言,有时却透着憾 人心魄的力度,象小说描写家珍之死: “家珍是在中午死的,我收工回家,她眼睛睁了睁,我凑过去没听到她说 话,就到灶间给她熬了碗粥。等我将粥端过去在床前坐下时,闭着眼睛的家珍 突然捏住了我的手,我想不到她还会有这么大的力气,心里吃了一惊,悄悄抽 了抽,抽不出来,我赶紧把粥放在一把凳子上,腾出手摸摸她的额头,还暖和 着,我才有些放心。家珍象是睡着一样,脸看上去安安静静的,一点都看不出 难受来。谁知没一会,家珍捏住我的手凉了,我去摸她的手臂,她的手臂是一 截一截的凉下去,那时候她的两条腿也凉了,她全身都凉了,只有胸口还有一 块地方暖和着,我的手贴在家珍胸口上,胸口的热气象是从我手指缝里一点一 点漏了出来。她捏住我的手后来一松,就瘫在了我的胳膊上。” 要说这部小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在于它太简洁了,许多可以发挥、细写 之处都匆匆一笔带过,本来是长篇小说的题材,却写成了中篇。然而如果真地 写成了长篇,恐怕读者就更少了吧。是的,现在大家都忙得很,连中篇小说都 未必愿读,还不如就只看看媚俗的电影。 如果电影《活着》能获奥斯卡提名,我想它是能够获奖的。张艺谋本来就 是为了在国外获奖而拍这些片子。本来是最中国化的小说,在他的手里便成了 取悦老外的工艺品。《伏羲伏羲》成了《菊豆》还不算怎么离谱,《妻妾成群 》成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就令人惨不忍睹了。这样的电影能在国际上接连拿 大奖,对于中国人来说自然是值得骄傲的,但是它们不是真正的属于中国的电 影。真正属于中国的电影是《孩子王》这样的杰作,然而现在是连陈凯歌也为 了拿国际大奖而拍片了。 199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