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 道 周 之 死                ·方舟子· 对于凡夫俗子来说,死是生命自然的终结;而对于圣贤豪杰,死则是人格最 后的完成。这样的完成,可以静美如秋叶,更可以绚烂如春花,而在山河破碎之 时,则只能壮丽如夕阳了。 当年轻的黄道周把自己锁在福建铜山(今属东山市)孤岛上一座小小的石室 刻苦攻读,立志当圣贤的时候,也曾经推演周易预卜自己的结局,据说准确地推 算出自己将死于六十二岁这一年。而这将是怎样的一个完成啊!                一、出关 圣贤的传统道路,是治国平天下。但如果我们翻开黄道周的履历表,就会发 现他这条路走得极为艰难,以闽人固有的固执身处大厦将倾的末世,毫无成功的 可能。自从天启二年中了进士以后,因为几次上疏奏事为倒霉的大臣求情,自己 也跟着倒霉,屡调屡降,其中有几年还被斥为民。崇祯十一年,因为弹劾大学士 杨嗣昌,当面顶撞皇帝,被连贬六级赶出京城,到江西按察司当小小的照磨。过 了两年,江西巡抚解学龙在评价所部官员时,偏偏对黄道周推崇备至。崇祯皇帝 闻言大怒,说他们两个以党邪乱政,削了解学龙的学籍,把黄道周逮进刑部要求 处死。如果黄道周就这么死了,不过是崇祯皇帝所随意屠戮的无数大臣中毫不起 眼的一个,至多留下个忠谏的声名。幸好刑部尚书敢于抗旨,争辩说只有封疆或 贪酷大臣才能以党邪乱政论死,以言论得罪,最多只能判处充军。审了两年,最 后是判处黄道周永戍广西。还没走到广西,圣旨又下来了,皇恩浩荡,赦免复官 。但是黄道周已不再做治国平天下的梦了,一获赦免,便告老还乡,在龙海邺侯 山背山临江盖了一座邺山讲堂开坛讲学。这时候,他已是公认的儒林领袖、一代 宗师,被时人推崇为“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 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徐霞客语),全国各地来听讲的人络绎不绝, 门前的九龙江,号称因此有千帆相竞。重返家乡这一年,他已五十八岁了,他的 打算,就是以传道授业了此残生了。 然而大明的气数已经玩完。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思宗吊死在 煤山,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进清兵,大明的国土很快只剩下了半壁江山,国难当 头,黄道周的官运却忽然好了起来。福王在南京即位后(即弘光帝),马上下了 诏书,命他赴南京担任吏部左侍郎。 弘光帝的任命下来,黄道周本来不打算去赴任,但当政的马士英派人逼迫: “先生德高望重,不出来作官,是打算跟随史可法拥立潞王吗?”在此之前,大 臣们对该拥立福王还是潞王分成两派。以与崇祯血缘的亲疏而论,应该立福王, 但此人臭名昭著,不可为人君,以史可法为首的朝中大臣都宁愿立亲缘较远名声 却较好的潞王,还在犹豫不决,手握重兵的马士英抢先立了福王,乘机把朝柄捏 在手中,而把史可法赶到了扬州前线。黄道周之所以不愿出山,正是不愿去给这 些人当花瓶。但福王这一派的人,也不会把他留给其他藩王,软硬兼施之下,他 也就只好上南京去了。到了南京,就被升为礼部尚书,地位不可谓不崇高,却仍 然是摆设。弘光小朝廷,只在醉生梦死中残存了一年,当多铎的铁骑杀到南京来 的时候,如果黄道周人在朝廷,绝无可能跟从钱谦益冒着大雨跪在城门口恭迎清 兵,自然只有一死殉国,那样也不过是南京陷落时自杀的大臣中的一个。但上苍 却不愿这么快就把他赶下悲壮的历史舞台,南京陷落的时候他恰好被派到浙江祭 奠禹陵,无意中又躲过了一劫。 弘光小朝廷一倒,黄道周平天下之心却更炽了。先是准备去跟随潞王,不料 潞王才监国三日,就向清兵投降。然后是唐王监国,被郑芝龙、郑鸿逵兄弟拥戴 着往福建跑。黄道周深知福建的地势易防守难出击,一进了福建,最多是关起门 来当小朝廷,万难恢复故土。而且当时的福建乃是郑家的天下,去了那里,就是 去当傀儡了。他写了一封信劝阻唐王入闽,信还没寄到,唐王已过了仙霞岭进了 福建了。黄道周只好也回了福建,打算走小路回漳浦老家去,在半道上被唐王派 人截了下来,迎到福州。唐王也在福州正式登基,即隆武帝。 隆武帝是读书人,读书人大都敬重黄道周,他也的确要重用黄道周,封官武 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的尚书,成了宰相了。但战时的宰相并不值钱,兵食大 权都掌握在郑芝龙手里,不仅黄道周动用不了,连隆武帝也动用不了,君臣相见 ,对此只有相对而泣。 这时候清廷已下了剃发令,为此在江南制造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屠城惨案。 江南人民一面奋起反抗,一面向隆武朝廷求援。但郑芝龙却不准备发一兵一卒。 他的人生哲学很简单,当年他当海盗大王,明廷招降了他,给他高官厚禄,以后 清兵来了,再投降就是了,还会有高官厚禄的。而黄道周名为兵部尚书,却调动 不了一兵一卒,只能到家乡发动子弟兵了。隆武帝无法给黄道周一件武器,一分 军饷,一担军粮,他给黄道周的,只有几百张空白文书。黄道周就带着这几百张 空白文书上了路,每到一地,就用它来写奖状,谁参了军,就送一张亲笔书写的 奖状,最后竟然也给他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筹到了一个月的兵粮。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这支以锄头扁担为武器的“扁担兵” ,这支只有不到十匹马、只带了一月兵粮的乌合之众,这支完全靠忠义之气纠结 起来的家乡子弟兵,在一位毫无作战经验的文人率领下,浩浩荡荡开出了仙霞关 ,永别了家乡,去跟凶残的征服者做最后的决战。 当蔡夫人在家中听到丈夫出关的消息,长叹一声:“哪有将在内相在外而能 成大事的?道周死得其所了!”                 二、决战 黄道周出关后,又一路招募新兵,江西的义师也都赶来汇合,加起来有上万 人。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一进了广信就开坛讲学,借机募捐,又筹到了 三个月的兵粮。几天之后,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了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 临川),另外两路北上分别攻婺源和休宁。 这是一场在军事史上没有留下任何影响的决战。《明史》的编撰者甚至不承 认这是一场决战,对整场战役的叙述只有十九个字:“由广信出衢州,十二月进 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仿佛是稀里糊涂在路上碰上了清兵而被收拾了的。 这是一场任何军事分析家都会嗤之以鼻的决战。黄道周所面对的,并不是八 旗子弟,而是洪承畴的队伍。这支以前大明最精锐的部队,掉转刀口杀向自己的 族人时,一点也不比八旗子弟逊色。一方是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乌合之众, 一方是身经百战、横扫大半个中国的劲旅,其结果如何,还没开战就已决定了。 但是我们还能指望有更精彩的对垒吗?几个月前几十万南京守军不战而降, 现在又有几十万正规军龟缩在关内准备几个月后不战而降,保家卫国的责任被推 卸到了平民百姓肩上,这与其说是患得患失的两军交战,不如说是义无反顾的垂 死反抗。 婺源离得最近,这一路首先战败,随后休宁、抚州之师也被击溃,这么一来 ,连广信也守不住了。向朝廷求援吧,请兵不至,请饷不给,黄道周召集诸将计 议: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倾巢而出做一决战,不能让清兵笑中国无人!婺源县令 本是黄道周的门人,这时捎来一信说愿意弃暗投明当内应,不管是真是假,就再 打一次婺源吧。 十二月六日,黄道周亲率部队向婺源进发,走到了童家坊,闻报说前面的乐 平已陷落了,下一个就该轮到广信了。广信的士民要求回去保卫家乡,黄道周就 让他们回去,自己带着门人们和乐平、德兴两县的乡勇千余人,继续前进。二十 四日,抵达明堂里,深入谷中,遭遇到了埋伏在那里的清兵。参将高万容不受节 度,率兵往山上逃去,全军崩溃。黄道周把招征印交给中书陈骏,命他突围逃回 ,自己留下继续督战,直到兵尽矢穷,被俘。被俘之前他曾想自刎,被门人、兵 部主事赵士超所制止:“这里离南京不远,不如等一下死在太祖高皇帝身旁!” 这一等,就意味着要到狱中去遭受更重大的痛苦和更严酷的考验。                三、成仁 黄道周落到了徽州守将张天禄的手里。张天禄如获至宝,他知道,擒获一名 以忠义闻名的人,要比攻下数十州郡更能博得洪承畴的欢心。大概,在洪承畴看 来,如果能够劝得忠义之人投降,就可以减轻自己叛国投敌的耻辱吧。 黄道周被客客气气送到了南京。狱中的生活似乎和平时也没有什么两样,继 续著书立说,跟门人讲习吟咏如常。每天来探望他的人非常多,有的是来求教的 ,他就在狱中开了讲堂,有的是来求字的,他也是有求必应。黄道周是明末首屈 一指的大书法家,与倪云〔王路〕、王铎并称晚明三大家,三个人的结局却完全 不同:倪在李自成攻陷京师时自缢而死,王投靠清廷,官至礼部尚书。黄道周的 书法是其人格的完美体现,“他的真书,如断崖峭壁,土花斑驳;他的草书,如 急湍下流,被咽危石”(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其行草大字,更以“险 怪”而为世所重。此时南京士人都知道他来日无多,争相向他索书,得到了就当 成宝贝收藏起来。以后的两百多年,清代的书法界极少有人敢于提到他,却也并 不妨碍其书画在民间的辗转流传,至今仍有许多作品存世。(新语丝电子图库收 有黄道周的楷、行、草作品各一幅。) 清廷对黄道周如此客气,固然是敬重其儒林一代宗师的身份,更重要的,是 抱着感化、劝降的用心。洪承畴亲自出马劝降,黄道周先是装聋作哑,根本不认 这位同乡的老朋友:“洪承畴?早就在松山战死了,先帝赐祭九坛,带领百官亲 自哭临,怎么还会活着?一定是无赖小人冒充的。”继而送给他一幅对联: 史笔传芳,未能平虏忠可法。 皇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 洪承畴又羞又愧,给清帝上疏,请求免黄道周一死:“道周清节夙学,负有 重望,今罪在不赦,而臣察江南人情,无不怜悯痛惜道周者。伏望皇上赦其重罪 ,待以不死。”但摄政王多尔衮忌惮的正是这“负有重望”,“江南人情”,下 令尽快处决。 处决令下来的时候,黄道周已经绝食十二日了。他刚被俘的时候,蔡夫人即 派人送来书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这时候也用不着寄家书去告知死期 了,只在门人赖继谨的家书后面,添了十六个字:“蹈仁不死,履险如夷;有陨 自天,舍命不渝。” 隆武二年三月五日即是刑期。黄道周盥洗更衣完毕,对仆人说:“以前某人 曾向我索字画,我答应了的,不能食言。”命铺纸和墨,先作小楷,然后改用行 书,纸太长,写不完,以大字完成。又命铺纸,做水墨大画两幅,画一幅残山剩 水,再画一幅长松怪石。画完,从从容容写上题识,加盖印章,然后出门就刑。 黄道周被押到了东华门,想起孝陵就在附近,又见到一块福建门牌,就走到 牌下,指着“福建”两字说:“我君在焉,我亲在焉,死于此可也。”向着南方 --家乡的方向--再拜,不愿再往前走。监刑官只好命令在门牌下施刑。门人 蔡春落、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从后面赶上来告别:“老师先走一步了,我们 马上就来跟老师的魂魄汇合。”四人在同一天被杀,合称黄门四君子。 随从请黄道周给家眷留几句遗言,黄道周撕裂衣衿,咬破手指,以鲜血写下 了最后一幅大字: “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一百年后,他所抗拒的征服者的皇帝乾隆推崇他为古今完人。 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