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你说的很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whoami 于 2015-03-09, 23:06:02:

其实我也一贯认为单靠A处的测量不能知道B处是否测了,或者说
单靠entanglement不能传递信息,这点我在早一点的帖子里也表达
过了。关于我提到的那个实验,由于是凭十几年前的记忆加上匆忙
间没说清楚,给人的印象是那实验证实超光速信息传输。其实不
是的。我遗漏了关键一点,就是那实验需要一个经典channel,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实际上是通过事后对比得出的结果。也就是
在A处测与不测之间设定一些时间窗口,然后对比B处的计数情况。

尽管结果是事后才知道的(因此也就不能传递信息),但它的确
表明A处可以人为地控制B处是否出现干涉效应,即是否处于
叠加态。当然这些都不违背量子力学,所以也就容许其他的
“量子力学解释”。但对我来说,它是个比较强的非局域关联
的indication。这大概也是它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原因吧。

昨天匆忙间给的连接连接不是我要的,实际上我现在也没找到
原来的文章。我只能大概说说实验的原理

双光子送到A、B、两处,A为控制端,B是干涉计数端。B处的光子
先被分成两路B1、B2,再把这两路各自一分为二成B11、B12,和
B21、B22。其中B11、B21是开放的,B12、B22上分别放两个相互
垂直的偏振片。把B12和B22两路光引入到干涉仪里(其中之一的
偏振方向需要转90度)。

1.如果A处测量了,B处的入射光就会是要么垂直要么水平偏振的,
这时B12、B22中的一个(与入射光平行的那个)就会有1/4几率
有光通过,另一个(垂直的)则是全黑。反之亦然。因此没有干
涉效应。

2.如果A处没测量,那么B12和B22都分别有1/8几率通过光,此时
就会有干涉出现。

为什么需要一个classical channel呢?这一点我记不大准了。
大致的情况是,为了计数是有效的,必须保证B处的计数是在
A处的控制动作之后而且A处要有一个有光子的记录,以及考虑
到测不准相干长度等等因素,A处要给出一个有效时间窗口,然
后那这些窗口跟B处的记录对比。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