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短江学者 于 2016-08-31, 08:36:47:

引用:
智力与成就
发表于 2016 年 08 月 28 日 由 吴鑫岩
吴鑫岩

在奥运会上人们看到运动员们的身材有很大差别,例如,篮球和排球的运动员十分高大,而体操和举重的运动员则相对矮小。人们不禁要问,在智力上是否也有不同的“身材”?关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家们已经争论了一个世纪,至今也没有平息的迹象。以哈弗大学的Howard Gardner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人类存在不同种类的“智力”,例如情感品质、音乐绘画天赋和身体技能,等等。然而,另一派则认为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不应与“智力”本身混为一谈。

测量人们的智力水平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也有智力测验的成分。二十世纪初,法国希望找到一种简单的测试方法来分辨哪些儿童不适合受教育。Alfred Binet和他的同事设计出了一套测试题,学生的智商是其个人成绩除以平均成绩的百分比。例如,如果一个学生的成绩正好在平均水平,其智商就是100。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测试,学者们发现人们的智商呈正态分布。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处在中等水平,只有很少数的人智商很高或很低。但是,在不同种族之间人们的智力水平是有明显差距的。

在现代社会中,智商对人们的影响有多大?在1994年心理学家Richard Herrnstein和政治学家Charles Murray出版了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The Bell Curve: Intelligence and Class Structure in American Life。在发行后的最初的几个月,这本书就卖出了四十万册。此书用大量统计数据表明,智商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很多方面都有很高的相关度。虽然遗传和环境对人们的智商都有影响,但遗传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除非儿童处在严重营养不良和受虐待的环境中。例如,一些同卵双胞胎婴儿在幼年就被不同的家庭领养,成年以后其智商的结果惊人地相似。本书还对美国的福利政策提出了批评,作者认为其助长了低智商的妇女生更多的孩子。由于本书的很多观点都可以被打上“政治错误”的标签,因此读者们自然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其中的内容至今还争论不休。

一个人的智商在一生中变化不大,因此在小学就可以进行测试。然而,智商与成就的关系是否密不可分?自从1921年起,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Lewis Terman就开始在加州的中小学里展开了撒网式的智商测试,在25万学生中找出了将近1500名智商在140以上的天才学生,并且开始跟踪这些学生此后在各方面的表现。当这些天才学生成年以后,Terman根据表现将其分为三类:其中20%的人十分出色,中间60%的人也过着小康生活,而其余20%的人则相当平庸甚至穷愁潦倒。在这些所谓的“天才”中竟然没有一个人后来获得过诺贝尔奖,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有两名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小学时参加了Terman组织的智商测验,但没有能够入围这些天才学生群体。据说,爱因斯坦的智商在135左右,因此也会被排除在外。Terman本人后来也不得不承认,智商与成就的相关度并没有那么密切。如果与篮球运动做个比较,智商就类似于运动员的身高:达不到一定标准则几乎没有希望成为优秀的球员;但是,身高也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杰出人才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聪明才智,还有其内禀的志向和兴趣的因素,以及其成长的环境因素。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因此生逢其时也是十分重要的。微软的盖茨和苹果的乔布斯都出生于1955年,他们年青时正赶上个人计算机的萌芽时期,因此才有机会在这一行业里大显身手。上世纪八十年代本人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有幸与杨振宁先生共进晚餐,我问起他什么研究方向的前景比较好。杨先生说,年轻人最好与一个学科一起成长。我当时似懂非懂,现在回想起来才觉得这真是至理名言。然而,年青人对整个学术领域或行业缺乏了解,而且不少人还年轻气盛,因此往往会去研究那些“老大难”的课题。结果人们把很多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到达前沿的路上,而且还会遇到很多“先行者”的竞争和排挤。然而,判别那个方向前景美好也并非易事,因此年青人应该采取兼听则明的态度。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