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认知科学家侯道仁教授造访清华大学,畅谈类比在思维中的作用
2018-04-18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4月17日下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认识科学家、印第安纳大学认知科学教授侯道仁(道格拉斯·理查德·侯世达--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中文名侯道仁)访问清华大学,介绍他即将出版的中文新书《表象与本质:类比作为思维的燃料与火焰》(Surfaces and Essences:Analogy as the Fuel and Fire of Thinking)。
1984年,侯道仁教授的《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简称 GEB ),以编译本的形式引进到了国内,收录进了当时影响巨大的“走向未来“丛书系列,取名《GEB:一条永恒的金带》,影响了一代中国年轻人。他通过对“数学家哥德尔的数理逻辑、版画家艾舍尔的版画和音乐家巴赫的音乐”这三者的综合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数理逻辑学、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学、心理学,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等领域共同的“怪圈”理论。构思之精巧,含义之深刻、视野之广阔,于新书出版之年即获得了美国最有名的“普利策奖(非小说类别)”,随后又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科学类别)”。《科学美国人》的著名专栏作家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就曾评价道:“有个不知名的作者带来一本书,其之深、之明、之广、之智、之美、之新,顷刻便成为文坛公认之幸事。”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参加了接待并与侯道仁教授同台对话,讨论类比思维在概念形成和思维创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比如人的思维究竟有什么独特性?我们应该怎样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等等。侯道仁教授认为,类比是人类思维的天赋,也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更是人类智慧最重要的体现之一。他的理论不仅对心理学、语言学、艺术、绘画等学科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人工智能、数理逻辑、可计算理论等前沿学科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现年 73 岁的侯道仁出生于 1945 年的纽约,父亲是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罗伯特·侯世达(Robert Hofstadter)。 1975 年,侯道仁从俄勒冈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他一生的教学与研究基本都待在印第安纳大学(只有1984-1988年曾任密西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是印第安纳大学的终身教授(现在是印第安纳大学文理学院认知科学杰出教授,主管概念和认知研究中心)。2009年4月,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并成为美国哲学会会员。著有《哥德尔、艾舍尔、巴赫》、《表象与本质》等作品。
随后,侯道仁教授祝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和社会科学学院在未来的创新领域、认知科学领域和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做出有影响的突出贡献;还特意签名赠书给彭凯平教授,意外的是以神经元突触联系和脑波来装饰他的签名。
在彭凯平教授的邀请下,侯道仁教授欣然应允在适当时间再次访问清华大学,并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
一个特立独行的独立思考者
Psychology
平台顾问 | 彭凯平
文稿终审 | 孙 沛
责任编辑 | 吴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