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中华文化标志城定位:核心价值与文化副都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市政协常委,复旦大学《中华文化标志城战略规划》课题组首席专家)
中国历代都重视"兴礼作乐"的功能,不少礼仪得以长期延续,不断更新,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维系世道人心,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礼仪的制定和推广,重大
仪式和典礼的举行,以及这些礼仪的示范作用,应该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权威和行政权力的保证。迄今为止,我国尚未举办过国家级的祭典,也没有制定过相应的礼仪,更没有一个专用的场所。因此,中华文化标志城应该建成具有举行国家级礼仪、纪念典礼和集中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建筑物和设施群,以满足这些功能需要。
北京作为首都承受着巨大压力。若在保证首都的政治功能的前提下,由其他城市分担首都的其他功能,既能提高首都的效率,缓解特殊建筑过于集中、活动过于频繁的压力,又能促进某些特殊地区在相关方面的进步。中华文化标志城可作为我国的文化副都,承担部分文化首都的功能。将部分本应建在首都的设施建在此城,为举办本应在首都举办的国家级典礼和全国性活动提供场所,保证了该城功能的权威性和唯一性,也避免了重复建设,实际节约了资金。
所以我们建议,中华文化标志城应该按照国家文化副都的标准和功能设计,由一座标志性建筑物、中华伟人堂(内含国家纪念堂)、历史展示馆、文物展示馆、华夏广场构成核心区,周围包括国家讲堂、中国国学院、世界孔子学院总部、中国科技展示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中华百戏堂(传统及地方戏剧、曲艺会演场所)、神州万象园(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文化展示区)、中华民族家园(56个民族历史文化展示区)、世界华人家园等建筑设施,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完整服务功能和配套设施的新城。其中部分建筑可依托济宁、曲阜、邹城,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建成后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将每年或定期举行国家级伟人、重大历史事件和节日的纪念典礼,联合国孔子奖颁发典礼等等。党政军领导、公务员、各界代表性人士、大学师生、青年、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将可在此接受不同程度的中国历史文化研修。也将接待国内外来宾参观游览,成为世界级的中国历史文化展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