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大城市。高昂的房价对刚刚开始工作的人无疑是一堵峭壁。地方院校工资比教育部所属的院校工资要高一截子,还好些。在杭州、甚至上海,一个新入行,且没有什么外快的教师拿3000不到的工资,应付柴米油盐都困难,何谈应付2万多一平米的房子以及嗷嗷待哺的孩子。我2005年第一次回国之前,税后的工资就1500多镑,那时英镑与人民币的比价将近16。回去之后,第一个月正好给扣了暖气费等费用,拿到手里的只有1200人民币。当时捏着工资单,想死的心也有了。亏了自己在英国打下了一些家底。
更甚的是往往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一点当权的或者大部分人已经过了那些关坎,他们往往感觉不到新人居然还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就像某些高校,当校长们的孩子们小学毕业了,小学就快要关门了;等他们初中毕业了,中学也快关门了。
这几年,国内的科研经费非线性增长,很多人手上都很有钱了。但是用这些钱买药品、买设备可以,就是不可以用在人头上。有些国内校长吸引海归的时候甚至会说,科研费或者科研启动费可以适当贴补家用,让许多傻博士们不寒而栗,颇有被教唆犯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