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一脚来说说杜博士的回应文:1,中大的退货标准;2,教科书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DEMO 于 2010-06-03, 17:54:10:

隔行隔山(也懒得去问那些学通信的朋友),无法评论在通信行当里面是否过分。不过当年一起毕业的那些通信专业的(人、鬼都有),毕业的时候就好些(〉4)篇论文了,然后几乎都得乖乖地去熬post-doc,然后再申请Faculty。

杜博士对中大退货意见一直愤愤不平。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中大给出的评判是合理的(至于是不是一视同仁,那就不清楚了),而不是像杜博士所说“用表面上最为公正的程序给
我最不合理的评价”。大学招新人(不管是junior还是senior position),几乎看的就是中大拒绝杜博士的三个标准,这直接关系到招进来的那个人能否进一步给这个大学带来好处,i.e.论文发表和research grant award。哪怕在国外,networking对于前述两项也是有影响的。今天系里招新人,在job talk之后的讨论,大家几乎还是集中注意讨论这些。用我自己的专业来衡量的话,杜博士肯定不是很差的candidate,但是我会投可有可无的那种票。如果是那种teaching active position,杜博士估计已是看不上眼;二也没有教学经验来支持自己的深情。当然了,我还没有够资格熬到做selection committee这种service,还是有请坛子里面已经上岸的那些GGJJ说说他们的站在另外一方怎么看candidate的吧。

教科书的问题。杜博士说到“我的第一本书花了两年,从2004年到2006年由Springer 出版。为此,阅读论文两千多篇和一百多本书,并引用1000多篇论文,共有566页。”“我的第二本书从2006年写到2010年初(中间有半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访问),
整整花了3整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000页,研究生教科书。为此我阅读了几百本书和3000多篇论文。所有4G的关键技术都有介绍。”。当然,这两本书成果很大,毕竟写一篇好的文献综述都有难度,更何况是加起来1500多页的综述——这确实造福了很多人,尤其是像我这样的懒人把书当字典查就好了。但是,不知道在通信学界是怎么样的,据我所知也是跟我的专业差不多。好书当然算成果,但是,论文比书更加看重。而且写书耗时长回报低,在我自己的专业,这类事情都几乎是那些已经上岸的人慢慢有时间才去干的。就像杜博士说的“写这两本书整整耗去5年,我没有时间做论文研究。”。月前跟一个到一个老行尊家里去family dinner的时候,闲聊的时候提到现在某牛(老行尊的一个老友)一本研究生教材非常好,如果翻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应该对国内的这方面的教育做出一些贡献的,可惜就是翻译砖头教材时间长,而且还不能写到publication list里面。老行尊说:“true, but maybe you can ask him to put your name in the authors when he writes Chinese edition and you make contribution to it”。

说这些,并不是说谁对谁错,或者哪里比哪里好。我只是说说我自己看法和经历,也没有胆跟杜博士共勉。大学里面可能人际关系,工作关系简单一些,但是,EQ也是非常重要的。至于说,国内大学的海外招聘的标准,我说一下我自己的体会:本科毕业于一所211的小野鸡。在开始读博的时候,回国玩顺便回学校看望“恩师”(就是惹杜博士生气的那些院长们),那时候他们说,读完回来吧,很快就可以升副教授的。在快毕业的时候时候,他们的说辞就已经变成了,现在祖国发展很好,还是回来有前途。你要准备好材料,从讲师开始,发展势头好的话,三年内应该可以是高级讲师的。(副教授不见了)。我当时就跟他们开玩笑说“老师,才几年时间你怎么可以坐地起价?”(院长们笑而不语)

国内的大学或许在研究水平都不入杜博士法眼,但是,国内大学的行情水涨船高也是不争事实。另外的,关系啊,潜规则啊,那就更无法讨论了。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