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haole 于 2005-4-02, 17:25:32:
转过没?好像通过媒体,现在大家对李印象总体好过杨吧?
-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和夫人秦惠君的故事
【夜光新闻: 2005-4-1】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但是,由于人们的爱情观不同,对待爱情的态度也不同,这就演绎出人间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或令人向往赞颂,或让人扼腕长叹,或使人潸然泪下。当然,也有令人嗤鼻的。
今天我们想向大家讲述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和他的己故夫人秦惠君(注:替代字,原字为君上面加一竹字头)的爱情故事。
在半世纪的风雨旅程中,他们始终相知、相助、相爱,爱情始终是他们赢得事业成功和幸福生活的源泉
李政道教授和秦惠君女士的爱情故事萌发于20世纪四十年代。那时,李政道还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秦惠君则是美国堪萨斯州圣玛丽学院的学生,1948年他们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并在1950年6月喜结连理。从此,他们俩人相濡以沬,共经风雨,谱写了许多动人的爱情篇章。秦惠君看到李政道对物理学研究有非凡的才华,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挑起照顾李政道生活和抚养孩子的重担。支持李政道到理想的岗位上去施展才华。他们二人分别去美国求学的时候,都还是不到20岁的小青年,但对祖国的衰微破败都记忆犹新,当他们于 1972年首次归国访问后,看到祖国已是“旧貌换新颜”,心情十分激动,心中燃起了为祖国科教事业发展作贡献的强烈愿望。他们发现,祖国的大学教育虽然恢复了正常秩序,但是选派优秀大学生出国深造,培养高级科技人员的机制尚未形成,而百废待兴的科学研究事业又急需人才。李政道教授经过多方筹划,于1979 年提出了 “中美联合招考研究生”(CUSPEA)的计划。这项CUSPEA计划是李政道教授以自己在美国科学教育界的声望和影响,促进美国水平最高的数十所大学招考中国优秀学生深造的特殊人才培养计划。经过李政道教授的努力,通过CUSPEA考试,被这些学校录取的中国留学的研究生的学费、食宿费等均由相关校方提供,或由李政道教授筹措解决。在实施这项计划的前后的十年间,为了每年约一百名CUSPEA研究生能顺利学习,李政道教授和秦惠君夫人呕心沥血,全力以赴。那时,中美关系还处于初始阶段,CUSPEA研究生和其他中国学者在美国深造遇到各种问题,都要找李政道教授帮助解决。李政道的家顿时成了这些海外学子的“家”,学生找上门来的,打电话来的,写信来的,李政道夫妇都要不厌其烦地认真处理。为了让李政道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教育的大事上,秦惠君主动把这些烦杂事务揽了起来,帮助留学生联系协调,排忧解难。每年,与CUSPEA学生及其学校联系,仅投寄邮件就近千封。李政道夫妇从书写信件、贴邮票、投寄邮件都要亲自动手。他们常常把家附近的几个邮筒都塞得满满的,以致纽约邮政局不得不向李政道教授诉苦。李政道夫妇只好推了装满邮件的小车到较远的邮局去投寄。
李政道教授每年回国,或与中国领导人会见,或筹划和建立中国博士后制度,或帮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或到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等处主持国际学术活动,或与中国艺术家切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或到各地考察、讲学,秦惠君既当贤外助又当贤内助,外则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安排好李政道的各种访问活动,协助接待各种社交往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等,内则帮助李政道做好参加各种活动的准备,随时给予必要的提醒、关照,还细心照顾好李政道的生活,确保每次归国访问都取得圆满成果。在几十年的风雨旅程中,他们始终相知、相助、相爱,爱情始终是他们贏得事业成功和幸福生活的源泉。
1996年,李、秦爱情受到暴风雨般的袭击,悲苦的日子里,他们依旧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依旧深深关爱着祖国青年
1996年,李、秦爱情受到暴风雨股的袭击。这年年初,秦惠君发现自已罹患了肺癌!这对秦惠君和李政道教授全家都是晴天霹雳的打击。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李政道和孩子们为救治秦惠君的生命而竭尽一切努力,四处求医,精心守护在床边。李政道亲自给夫人秦惠君喂水、喂药、喂饭,翻身擦背。为能随时照应夫人,在近一年时间里,他累了,就在夫人床边椅子上休息一下,几乎没有在床上睡过一个整觉。他们还倾情安慰着秦惠君夫人,希望能出现生命奇迹。
秦惠君内心深知病魔的凶险.但她竭力克制并掩饰着自己的痛苦,表现出乐观和豁达,她希望不要因为自己的病使政道及孩子们增添烦恼和痛苦,不要因为自己的病而影响政道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所作的各项工作。
就在同病魔搏斗的悲苦日子里,秦惠君仍常与李政道倾心交谈。她回顾着自己和政道相识、相知、相爱的历程,她深为自己能和科学家李政道相伴一生而感到庆幸、自豪。她也不断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自己不是学科学的,但是,为什么能与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李政道始终恩爱情深、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呢?她认为这同自己努力去了解和理解科学研究和科学家的精神世界有很大关系。在与政道相识相伴过程中,自己力求熟悉政道所从事的科学研究的内容,虽然学理细则难于弄懂,但他每项研究的成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政道在研究探索中付出的心血、劳动和精神世界的变化,自己是了然于胸的,正是这种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家的理解,才激发起她对李政道的深深的爱情,激励着她心甘情愿为政道从事的每项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所以,在病重的日子里,秦惠君多次嘱咐李政道,要他继续关怀祖国大学生的成长。她希望要让祖国的大学本科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利用假期期能跨学科地熟悉科学研究,多接触科学家,增进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家的了解和理解,这对祖国青年一代成长和祖国科学事业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秦惠君这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字字句句印在李政道的心上,他深为惠君的精神感动。面临死神的威胁,她还系念祖国大学生的成长,还在总结与科学家相伴人生的经验。他觉得惠君的建议十分重要,他对惠君说:“你的想法很好,我会考虑做好这项工作的。”
病魔终于吞噬了秦惠君的生命。1996年11月29日,秦惠君带着对政道及子女的深挚的爱,带着与李政道共伴人生的幸福记忆离去了!李政道失去了相伴了半世纪的爱妻和助手!
在悲痛的日子里,李政道和儿子李中清、李中汉、儿媳妇黄美芬及在美国的几位亲人在家里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他把惠君的遗愿对人家说了。并宣布“为了纪念惠君,准备设立“秦惠君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简称“君政基金”)的设想。这项基金同一般基金不同,专门用来资助祖国优秀大学本科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见习科学研究,接触科学家。孩子们都赞同、支持并积极参与这项实现母亲遗愿、造福祖国大学生的高尚事业。李政道看到孩子们这番表示,十分欣慰。他说,让我们用爱去实现惠君的遗愿。李政道说:这项基金经费主要用我和惠君的全部存款积蓄,以后再逐步扩大。
接着,李政道就“君政基金”的宗旨、定位、对象的选定、首批实施单位等作了谋划。他考虑,君政基金主要是为选定的中国优秀大学生提供资助,让他们有机会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科研单位去参观、见习、进修,或在教授指导下,从事某些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对科学研究和科学院家的了解和理解。根据秦惠君的遗愿,每年接受资助的大学生中必须有一半是女生。基金实施的范围,目前先以首都的北京大学、李政道和秦惠君出生地,也是他们两位的第二故乡上海的复旦大学、秦惠君祖籍甘肃的兰州大学和李政道的祖籍江苏苏州的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的前身是李政道的曾祖父参与创建的博习书院和东吴大学。他的伯祖父曾任东吴大学教务长达数十年之久,伯父也在博习医院和东吴大学任职数十年。李政道打算在这四所大学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扩大。
“君政基金”是爱的结晶,爱的奉献,爱的升华,它受到了祖国科技界教育界的热烈回应
1998年1月,李政道教授带着设立“君政基金”的方案来到北京。他邀请北大、复旦、兰大、苏大四所大学的校长到北京,商议设立“君政基金”事宜,并举行“君政基金”成立仪式。
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以及宋平、周光召、路甬样、陈至立、朱光亚、钱伟长等领导同志都出席了成立仪式。温家宝同志在讲话中高度称赞李政道教授和他已故夫人秦惠君女士竭力为祖国科学、教育事业努力作奉献的精神,勉励各高校落实好“君政基金”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君政基金”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在成立仪式上,还宣读了时任总理的朱镕基的亲笔贺信。信中对李政道夫妇二十年来为祖国科学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李政道教授听了十分激动。成立仪式后,李政道教授给朱镕基总理写了热情的回信,他告诉朱总理,他要把朱总理的贺信带回美国,放在惠君的灵前,她一定也会感到无限欣慰的。
回到美国后,李政道教授把朱镕基同志的贺信置于惠君夫人的灵前。原来,惠君夫人逝世后,李政道就将惠君的灵位和遗像,安置在自己的床头。在小小的灵案上,还安放了自己创作的悼念惠君的小幅图画和表达“惠君永远在我心中”情意、镌刻着“竹君文心”字样的图章。他还把自己哀念惠君的悼诗:“去岁此日君我笑,今日同时不见君。瞬目已是一周年,生死两地影茫茫。心想抚,情相连。”和李岚清副总理对这首悼诗所作的和诗亲书立轴:“昔日伉丽还故里,炎黄馆中论科艺。今朝与公再相唔,痛失秦君不得归。挚友众,分哀思。”悬挂在惠君夫人居住了几十年的工作室里。李政道教授营造这样天天晨夕唔对,触景生情的家庭氛围,寄托着自己对夫人无尽的哀思。这些年来,海内外许多热心的亲朋好友,不断殷切关怀着年迈的李政道教授,希望他能再觅知音,安度晚年。但是,都被李政道婉言谢绝了。接近他的人士说,李先生心中只装着深爱的惠君,在爱的心田里已容不下其他人了!
几年来,李政道教授始终带着对惠君的深情怀念关注“君政基金”的实施情况。每年,他回国访问,在完成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为他安排的各项科学学术活动后,他总是亲自参加每年“君政基金”实施情况的总结汇报会。不仅听取各校主管基金的领导介绍情况,还听取享受基金进行见习进修的大学生谈体会感受,并亲自做学术报告以示鼓励。
各校的领导汇报说,“君政基金”宣布实施后,教师和学生反映十分热烈,申报基金的人数超过基金名额的3-5倍,在基金资助下,学生们通过一些课题研究实践,大大增进了对科学的理解,提高了科研的能力和对科研的学习兴趣,享受基金的学生毕业后,有70%的学生选择从事科学研究。
接受基金资助的学生谈起感受体会就更生动了。他们说,李政道先生和夫人秦惠君女士用了他们全部私人存款积蓄设立“君政基金”,使我们获得一次非常难得的科研实践机会,它时间虽短,但对我们的教育却令人终身难忘,大大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激发起我们对科学研究事业的热爱和对科学家的尊重,为我们今后选择职业指出了方向。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姜晓成同学汇报说,他在“君政基金”的资助下,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研究,给他开启了通向化学宫殿的大门。他根据研究实践结果,撰写了4篇论文,其中一篇已在美国的高级学术刊物发表,还有一篇在日内瓦举行的“欧洲f元素国际会议”上宣读。引起与会学者的重视。美国、法国、俄国、印度等国的科学家都提出与他合作研究的要求。他本人还被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录取进行深造。上海复旦大学学生田博之说,他在“君政学者”期间,学习领悟到了科学研究基本方法,从此,他就成了“科研谜”,在后来读研期间,他先后完成了27篇论文并在国外科学期刊发表,获得了9项专利。他由衷感激李政道教授和已故秦惠君夫人给了他从事科研实践的机会。
听到各校“君政基金”管理领导人和享受基金同学的汇报,李政道总是十分高兴,也更加激起了对秦惠君的怀念。
李政道教授积极推动“政基金”实施,它很快成为备受关注的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中国教育园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李政道教授是办事极其认真的人,设立了“君政基金”,他就要把这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基金办好。因此,每年参加“君政基金”实施的总结汇报,他都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的意见,不断提出改进完善“君政基金”的建议。比如,他发现有的学校给“君政学者”安排一定的科研课题,在教授指导下进行研究,这就为学生了解科研活动、接触科学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君政基金”的宗旨,他就建议推广这个做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君政学者”见习进修的水平,又比如,有的学校建议实施“君政基金”的学校,可以进行相互交流,他认为这有利于扩大“君政学者”的视野,建议基金管委会采纳这个建议。
然而,“君政基金”最大的突破是实现了海峡两岸大学本科生的相互交流。这个突破也是李政道教授为发展“君政基金”的事业做出的重要决断。2000年初,李政道的恩师吴大猷教授在台湾病重,李政道特地从美国赶到台湾探望。期间,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校长刘炯明以及沈君山、吴茂昆等教授向李政道提出,“君政基金”在大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否让新竹清华大学也能参加呢?
这个想法受到了李政道教授的重视和称赞,他认为如果新竹清华大学能参加,不仅使“君政基金”增加一个新的重要成员,扩大了“君政基金”成员学校之间的交流范围,有利于“君政学者”的成长,而且,也可使海峡两岸年轻学者尤其是大学本科生之间增加了一个互相了解的渠道。他回到北京后,在基金管委会会议上征询大家意见,管委会成员都赞成李政道教授的建议。
第二年,2001年7月,大陆4所大学的32名“君政学者”来到台湾新竹,受到新竹清华师生的热情接待。他们通过参观、座谈和到“接待家庭”中生活,以及同指导教授的近距离接触,这些来自大陆的“君政学者”们深深感受到新竹清华师生的良好学风和炎黄同胞的骨肉亲情。新竹清华的32名“君政学者”分别到大陆4所“君政基金”大学,他们也受到各校师生的盛情款待,感受到中华同胞的骨肉亲情,特别是他们通过课余的游览参观,增进了对祖国现实和历史的了解,看到大陆处处生机勃勃、一派繁荣景象都赞叹不已。许多新竹清华的“君政学者”还得到了他们倾慕已久的各校著名教授、学者的指导,倍受启示、倍觉荣幸,一些“君政学者”说,到大陆见习进修时间虽然只有六周,但新鲜的感受,深刻的启示都是在台湾无法得到的。
两岸“君政学者”各自回到母校后,都向同学们诉说自己到对岸的见闻和收获。他们还将自己的见闻写下来,刊登在两岸“君政学者“交流文录上。在两岸学生中传阅,这就在两岸大学生之间又开辟了一条增进炎黄子孙亲情的直通车,随着“君政基金” 的不断实施,这种互相交流,增进彼此了解和理解的友谊之流也将不断扩大。
“君政基金”从1998年建立以来,就是这样在不断总结完善中发展壮大的。七年来,享受“君政基金”的人数逐步从刚开始的每年数十人发展到现在的每年近二百人,到2004年,先后已有800多名两岸大学生成为“君政学者”,享受基金资助学生的专业背景从原先的自然科学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各个领域,君政学者同学的见习进修成果十分丰硕,先后进行了800多项课题研究,完成论文 800多篇,其中还涌现出一批颇有科研才能和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学者。
不仅如此,“君政学者”这种教育模式越来越得到教育界人士的认同。各大学的校长认为,李政道教授和已故秦惠君女士倡导的这种让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行科研实践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大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开发培养,人才素质的提高和擅长研究人才的发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学校都把“君政基金”这种教育模式在学校内加以移植推广。北京大学已将“君政学者”的研究课题列为 “研究课程”,进入课程教育体系,成绩可以计入学分。上海复旦大学则仿效“君政基金”的做法,推出了《复旦大学学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每年安排一百万元人民币的经费,资助一、二年级大学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使学生通过研究实践提高科学素养。去年,已有近200个学生参与了这项资助计划,今后将扩展到每年500多名学生参加。校方人士认为,这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君政基金”和“君政学者”活动已成为我国大学教育中一道最新的亮丽风景线。
面对“君政基金”七年来的喜人成果,看到许多可爱的祖国大学生科研创新人才的茁壮成长,李政道无比欣慰,也更加怀念在天的惠君夫人。他想,惠君若有知也一定会非常高兴的,是惠君留下了要我继续关怀祖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遗言,是我和孩子们对惠君无限深挚的爱,才催生出“君政基金”这个教育新生事物,才有了今天祖国大学生通过科研实践,获得素质提高的新气象!
所以,李政道教授每年回国,只要时间允许,他总要到苏州太湖之滨的夫人秦惠君的墓前凭吊。他看到镌刻在墓碑上自己写的哀念惠君夫人的诗:“竹神萧萧问秋风,君影茫茫去何处”时,对惠君的强烈怀念就涌上心头,他站在墓前,默默地向惠君倾诉,讲述“君政基金”的故事。这时,他仿佛看到了惠君欣慰的笑颜,听到了惠君欣慰的笑声。……
“君政基金”还在继续实施。李政道教授和“君政基金”的故事,也将演绎下去。但是,从已经谱写的篇章,我们已经可以探寻出这个动人故事的意义:它是李政道教授和已故秦惠君女士爱情实践迸出的智慧火花,是深挚爱情的结晶。我们可以看到,这对恩爱情深的伴侣已经把夫妻爱情升华为对祖国和对祖国青年一代的关爱和奉献。
亲爱的读者:这样“心想抚,情相连”的爱情会给您留下一个什么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