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促鲁迅医病的信 ·倪墨炎·   从《书城杂志》编辑部转来河南一位中学教师(要求不公布姓名)的信, 询问: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年谱》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宋庆龄 来往书信选集》中所收的宋庆龄吁请鲁迅入院治病的信,文章为什么是不一致 的?这位中学老师读书很仔细,两种书对照阅读,就发现了问题,其实事情并 不复杂,因为宋庆龄促鲁迅医病的信有两种手稿,有些研究者编写者对两种手 稿没有加以区别,以至产生了混乱。   鲁迅晚年,由于工作劳累和心情不愉快,身体日益衰弱,1935至19 36年间大病小病不断。1936年5月11日,史沫特莱请来当时上海最好 的美国肺病专家邓医生,为鲁迅检查病情。经过检查,邓医生断定鲁迅已“甚 危”,认为鲁迅是最能抵抗疾病的典型的中国人,倘是欧洲人,则在五年前已 经死掉。史沫特莱听邓医生这样的诊断,不禁热泪下流。在场的包括鲁迅在内 的不谙英语的人,也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史沫特莱很快把鲁迅的病情告诉 了宋庆龄,宋庆龄就给鲁迅写了敦促治病的激情洋溢的信。全文直行书写如下 : 周同志:   方才得到你病得很厉害的消息,十二分的耽心你的病状!我恨不能立刻来 看看你,但我割治盲肠的伤口,至今尚未复原,仍不能够起床行走,迫得写这 封信给你!   我恳求你立刻入医院医治!因为你延迟一天,便是说你的生命增加了一天 的危险!!你的生命,并不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为 着中国和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体的必要,因为中国需要你,革命 需要你!!!   一个病人,往往是不自知自己的病状的,当我得盲肠炎的时候,因我厌恶 入病院,竟拖延了数月之久,直至不能不割治之时,才迫着入院了。然而,这 已是很危险的时期,而且因此,还多住了六个星期的时间。假如我是早进去了 ,两星期便可以全愈出院的。因此,我万分盼望你接受为你耽忧着、感觉着极 度不安的朋友们的恳求,马上入医院医治。假如你是怕在院内得不着消息,周 太太可以住院陪你,不断的供给你外面的消息等等……   我希望你不会漠视爱你的朋友们的忧虑而拒绝我们的恳求!!!   祝你痊安        宋庆龄六月五日   鲁迅是宋庆龄发起并领导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主要成员,曾多次共同商 讨与反动当局的战斗策略。为抗议德国纳粹党人的暴行,曾共同去德国驻上海 领事馆递抗议书。当鲁迅知悉他们曾营救过的共产党人黄平仍被囚在天津狱中 时,即写信给她和蔡元培,要求继续采取措施。当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来华时 ,宋庆龄出面接待,鲁迅即应邀去她寓所会晤并共进午餐。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停止活动后,宋庆龄和鲁迅仍常有联系。有一次,两人一起在苏联驻上海领事 馆看电影《夏伯阳》,看完电影后,苏联领事希望大家发表感想。鲁迅说:“ 我们中国现在有数以千计的夏伯阳正在斗争。”给了宋庆龄深刻印象。宋庆龄 一直视鲁迅为自己的亲密战友。这次写信敦促鲁迅治病,不称普遍常用的“鲁 迅先生”,而称为“周同志”,就是视为战友的意思。鲁迅很珍视宋庆龄的信 ,一直宝藏在自己身边。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的这封亲笔信的原件一时找不到,幸亏信的全文, 作为许广平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病中日记和宋庆龄先生的来信》一文的附录 ,发表在《宇宙风》杂志上。出于展览的需要,有关单位于1956年请宋庆 龄亲笔重抄一遍她当年的信。她欣然同意。她在重抄时,改动了一些文字的内 容,并采用了横写形式,全文如下: 周同志:   方才得到消息你病得很厉害,我十分耽心你的病状!我恨不得立刻去看看 你,但我割治盲肠的伤口至今尚未复原,仍旧不能起床行走,迫不得已才给你 写这封信。   我恳求你立即进医院去医治!因为你迟延一天,你的生命便增加一天的危 险!你的生命并不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为了中国和中 国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体的必要,因为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 !   一个病人,往往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病状。当我得盲肠炎的时候,因为厌 恶进医院,拖延了数月之久,直到不能不割治的时候,才被迫进了医院,然而 这已是很危险的时期了,因此多在医院住了六个星期,假如我早进医院,两个 星期便可痊愈了。我万分盼望你接受为你担忧、为你感觉极度不安的朋友们的 恳求马上进医院去医治。假如你怕在医院听不到消息,周太太可以住院陪你, 不断的供给你外面的消息等等……   我希望你不会漠视爱你的朋友们的忧虑而拒绝我们的恳求!!   祝你早日痊愈!                 宋庆龄1936年6月5日   宋庆龄重新抄写了自己二十多年前的信,并改动了一些字句,表明她对鲁 迅的深情不减当年,她仍然深深地怀念着当年并肩战斗的这位战友。   自从宋庆龄重抄了她当年促鲁迅治病的信后,有一种说法逐渐的蔓延开来 ,说是宋庆龄1936年写的信,是她在病床上口述,由秘书记录代笔的;她 在1956年重新抄写的信,才是她的亲笔信。以后,书刊引用和展览展出, 多采用了重抄信的文字或手迹。1976年10月至1977年2月,在鲁迅 逝世四十周年之际,我国先后去日本仙台、东京、名古屋、神户、广岛展出的 鲁迅生平事迹,采用的是宋庆龄的重抄信手迹;展览会印发的画册《中华人民 共和国鲁迅展》,也一样。1977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图片 集》、1981年7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画传》,都采用了宋庆龄 的重抄手搞。   在鲁迅诞生百周年前夕,宋庆龄1936年手写的原信,终于被重新发现 ,现存上海鲁迅纪念馆。它确是宋庆龄亲笔手迹,是钢笔用蓝黑墨水,写在两 页16开大的白纸上,直行书写。这说明过去流传的秘书代笔云云的说法是不 合事实的,1981年9月25日,在上海市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的大会上 ,以宋庆龄的原信手稿,原大原色复印,并特制了与原信大小相配的大信封, 赠送给每位与会者。1982年5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纪念宋庆龄同志》画 册,也是采用了该信的原信手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的上 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编的《宋庆龄来往书信选集》,所收的也是原信的文本。   我认为,宋庆龄促鲁迅医病的原信(即直写手稿),是历史文献,是两位 伟大的革命者息息相关的历史见证。我们今天展览和在著作中引用,都应该用 原信的手迹或文本。该信的1956年重抄手稿(即横写手稿),是珍贵的纪 念品,应该认真加以保存。1984年出版的《鲁迅年谱》第四卷却仍然援引 该信1956年重抄稿的文本,在文末还加了这样一个注:“此信最初由宋庆 龄的秘书根据她的口述写成。一九五六年宋庆龄重新抄存,个别文字作了修饰 。这里据重抄稿收录。”这不免使人感到意外。《鲁迅年谱》的主编是德高望 重的鲁迅研究界的泰斗,参与编写者也都是著名的专家。他们的收录和加注, 当然会在读者中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好在在此前后,陆续出版的几种《鲁迅传 》和其他有关鲁迅的著作,所引用的都是该信的原信文本。两种手稿文本并用 的混乱局面应该结束了。   今天重读宋庆龄促鲁迅医病的信,不但两位革命者之间的真挚感情深深地 感动着我们,而且一位在病床上给战友写信,而另一位不是“轻伤不下火线” 而是重病不忘战斗,终于不久就牺牲在战斗的岗位上。他们为中国革命而奉献 一切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来者的前进。 《文汇报》  (19961128№08)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