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鲁迅:网络时代的作家   刘松萝   鲁迅去世于1936年,当然不可能在互联网上写作和评论。不过鲁迅的杂文, 特别是后期的杂文却很像网络上的文章。批评和辩论性的文章居多,篇幅短小, 观点鲜明,这些都是网文的特点。最早还只是内容上的接近,到了1933年出版 《伪自由书》以后,鲁迅的文集在形式上也与网文接近了。   晚年的鲁迅编杂文集的时候,常常把自己与对手在论战中的文章放在一起, 有时甚至会出现几个回合的辩论。其中有与王平陵关于警民冲突报道的辩论,关 于萧伯纳访华的辩论,与王慈关于“辣椒救国”的辩论,关于“文人无文”的辩 论,关于“以夷制夷”的辩论,与施蛰存关于《庄子》和《文选》的辩论,与章 克标关于“登龙术”的辩论,等等。鲁迅还喜欢写很长的后记,讲述杂文写作的 过程,辩论的前前后后,还有前面的文章没有收进来的辩论。鲁迅还在《准风月 谈》的后记中提到,《社会新闻》曾经批评说,刊行《伪自由书》的本意完全是 为了一条尾巴——《后记》。   于是,我们就可以从鲁迅的文集中看到主贴、跟贴以及作者的答复。与现在 不同的是,贴子要印在报纸上,对方要看到,再写跟贴,写完了发表,这样的一 个回合就需要几天的时间。等到编入集子,几个月就过去了。其实,文章脱离了 当时的背景,辩论中缺少了对方的言论,我们得到的信息就残缺了。可以想象, 鲁迅如果生活在今天,身体状况又足够好,一定是网上的活跃人物。   看一看鲁迅与对手的辩论,会感到明显胜过了他们。敢于把自己和对手的言 论放在一起,或多或少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有一位文学高人说过,鲁迅在辩论中 不但会进攻,而且会防守,还会找出别人在高谈阔论中的漏洞。他说,写文章一 定要经得起反问,而经得起反问的前提是首先要向自己设问。据说在上个世纪50 年代胡风就说过,毛泽东的有些文章“经不起反问三句”。以后的种种大批判文 章和官样文章,正是继承了这一光荣传统。   现在鲁迅不怎么受欢迎,这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想,中国的很多作者 不擅长逻辑思维,他们在写出了雄文和美文正等待喝彩之际,突然出现一个鲁迅, 挑出了其中的硬伤,心胸不开阔者会恨一辈子的。鲁迅虽然不在了,他的文章还 会让有的人如芒刺在背。如今的各路文学大师们有幸生活在“不争论”的年月, 他们的作品就很不幸地经不住反问。网上的勇士频频地向他们挑战,其实就是在 继续扮演鲁迅的角色。所以对于那些自封的文豪们来说,不把鲁迅打倒,位子是 坐不稳的。   有人说鲁迅刻薄,这里就暂时不讨论了,容我以后详细谈一谈鲁迅与辩论。   前些日子倚栏读简写过一篇文章,《网络现象——“B超思维”》。他说, 对于网络辩论不要过于考虑对方的动机。这个观点我基本上赞同,只不过有时候 动机也值得参考,否则就是天真了。   比如,鲁迅在《不通两种》中,找出了警民冲突报道的漏洞。紧接着,一位 王平陵就此写了一些阴阳怪气的文字。鲁迅的反应则是:“这位王平陵先生不知 道是笔名还是真名?但看他投稿的地方,立论的腔调,就明白是属于‘官方’ 的。”   又比如,鲁迅给日本的《改造》杂志写了3篇短论,有人把其中的《谈监狱》 翻译后发表在《人言》上面。而《人言》的“编者注”则露出了杀机:鲁迅先生 的文章,最近是在查禁之列。此文译自日文,当可逃避军法审判。   鲁迅在辩论中也冤枉过别人。施蛰存曾经向年轻人推荐了两本古书——《庄 子》和《文选》,为此鲁迅不断地冷嘲热讽,以至于在很多不相干的文章里也要 提上一句。现在看来,读古文是必要的。有讽刺意义的是,施蛰存推荐古文,他 的文章却没有表现出多少古文功底,而鲁迅却恰恰相反。还有,王慈写了《提倡 辣椒救国》,自然是无聊的文章。鲁迅把此文与“民族主义文学”联系在一起, 有些扯远了。   辩论对双方都有益处。即使是像王平陵那样的人,其观点也不乏可取之处。 比如他说,“在中国的作家之林,当然还没有人能超过鲁迅先生。”他还说, “如果中国人不能从文化本身上做一点基础的工夫,就这样大家空喊一阵口号, 糊闹一阵,我想,把世界上无论哪种最新颖最时髦的东西拿到中国来,都是毫无 用处。”现在看来,确实是灼见。   前些日子,有两位网友谈到鲁迅的各种马甲,这又是与网络相似的地方。不 过,鲁迅使用马甲倒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目的,而是“鲁迅”这个ID被锁定了,无 法通过新闻检查。批判鲁迅的文章多矣,还没看到谁说过鲁迅用马甲顶过自己。 相反,鲁迅还发表声明,拒收“思想巨人”之类的桂冠。   鲁迅多次提到,有人自己办一个什么社,再出版作家词典将自己的名字收进 去,这其实就是利用马甲了。在鲁迅时代,像挂名的名人主编、名人校阅等等就 已经出现了,只是一经披露,多少还有些无地自容。不像我们这个时代,旁门左 道已经成为常规手段了。名不副实者坦坦荡荡,提出质询的人反倒会被群起而攻 之。   看了鲁迅的文章,网上的种种伎俩也就一目了然了。文章虽然早已不是什么 “经国之盛事”,但还是要真诚,要言之有物。而对于写文章的人来说,某某姐 姐的手法毕竟太原始了。每当想到这里,总有把这些事情写出来的欲望。好在殷 鉴不远,有前人的遭遇提醒我不要多事。   2006.3.16.   参考资料   1. 不通两种. 鲁迅全集,第5卷,伪自由书.   2. 颂萧. 鲁迅全集,第5卷,伪自由书.   3. 止哭文学. 鲁迅全集,第5卷,伪自由书.   4. 文人无文. 鲁迅全集,第5卷,伪自由书.   5. “以夷制夷”. 鲁迅全集,第5卷,伪自由书.   6. 后记. 鲁迅全集,第5卷,伪自由书.   7. 登龙术拾遗. 鲁迅全集,第5卷,准风月谈.   8. 扑空. 鲁迅全集,第5卷,准风月谈.   9. 后记. 鲁迅全集,第5卷,准风月谈.   10. 大小骗. 鲁迅全集,第5卷,花边文学.   11. 第四野战军:一位拥有200多个“马甲”的高人(附:清单).凯迪,猫 眼看人. 2006-2-19 15:00:00   12. 另一篇关于“鲁迅与马甲”的网文,待查。 (XYS200603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