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河北人民版《古本水浒传》前言 《古本水浒传》现在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我们目前见到的唯一一部署名施 耐庵著的长达120回的《水浒传》。 这部书的前70回和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基本一致;而后50回, 则与目前流行的120回本《水浒全传》完全不同。这里的梁山好汉没有受招安, 直到120回,他们还在与官军血战。这后50回曾由上海中西书局在1933年 单独排印过,梅寄鹤先生的序言里记载了当时出版的详细情况。 《古本水浒传》的后50回,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在对它仔细研究后, 我认为,它与前70回的作者为同一人。将后50回与前70回对比分析,可以发 现,前后的情节结构连贯吻合,布局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统一体;没有前 者,后者无法成立;没有后者,对前70回中许多情节安排也难以理解准确。前后 人物形象特征一致,后50回中的主要人物只要看其言行就可以判断他是谁了,现 在能见到的其他各种版本的续作都达不到这一水平。前后所反映出来的世界观一致; 艺术风格一致;特别是语言的时代特征、地方特征也一致。更有意思的是,在艺术 描写、语言表达上,后50回不仅再现了前70回中的优点,同时还再现了前面存 在的某些弱点。 《水浒传》是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伟大作品,是一定社会现象的高度浓缩,同时, 它也显示出了作者具有极高的政治、思想、军事、艺术水平,有丰富的独特的生活 经历;它还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在言语上带有承前启后时期的明显特征, 很难想象后代人在全面模仿这样一部巨著时能不留下痕迹。容与堂本《水浒传》的 后30回、《后水浒传》第一系列后续之作,不仅在语言特征上与前70回有很大 差异,就是那些人物形象也多已走样。 人们大约会问,既然这部书为施耐庵所著,它又在1933年出版过,为什么 至今很少为人所知呢? 这好象奇怪,但原因也很简单。1933年中西书局仅印刷了这部书的后50 回,不完整;再加上当时以“古本”名义出版的《水浒传》很多,珠目混杂,难以 销售。当时中西书局仅印了1,500册,未能销售完,在群众中未能造成影响。 同时,该书局与学术界没有联系,又没在报上作过宣传,致使这部书再度埋没了。 查阅当时著名的《水浒传》研究者,如鲁迅、胡适、郑振铎等的文章,虽然他们对 版本都作过极为细致的研究,但从未提到过这部《古本水浒传》。 学术界第一次知道有这样一部书存在,可能是在1975年。当时,上海复旦 大学编的一本《水浒》资料中将梅寄鹤先生的《古本水浒》序收录进去了。但由于 《古本水浒》留存已不多,看过此书的人也就很少了。 这部书的作者究竟为谁?这显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定论的。现在整理、校勘、 重排出版,它将为学者、专家提供一个崭新的版本,以供研究。同时,对广大读者 来说,它无疑也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瑰宝。 感谢上海图书馆的同志同意整理印行,并大力支持。 这部书的整理校勘以上海中西书局1933年出版的澄江梅氏藏本《古本水浒 传》为底本,参阅他书,作了分段,加了标点,改正了明显的错字;除了删去金圣 叹的全部评点外,还作了个别的技术处理,都作了注明。一律按规范的简化字重 排,其他则一律保留原书的面貌。 蒋祖钢 1985年2月 (注:蒋祖钢先生为198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重印《古本水浒传》的校勘者) ---- 输入:天津 Sunny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