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家父信应举先生,郑州大学退休教授,研究古汉语与古诗词,1995年出版《姚少监诗集校注 》(台湾强华出版公司,全书602页。姚少监,姚合,唐诗人),这里是家父的新作书稿《 杜诗新补注》的前言。前言说,“既称《补注》,就不是篇篇皆注。补注什么?大概可归纳 为以下几类:即释难词、解疑句、正错误、补缺失、辨异注。”家父的新作是现今研究杜诗 最有价值的成果。杜诗若不朽,此书当不朽。《杜诗新补注》全书约43万字,有意协助此书 出版的朋友,请与我联系。 信向平,2000/5/28 Email: xinxpl@public.zz.ha.cn 电话:0371-7970836        《杜诗新补注》前言            信应举   早年从先师黎锦熙先生受业,一日先生授课讲及杜诗问题,大意谓:杜诗是唐诗的顶峰 ,唐以后注杜诗者很多,有全部注者,也有三言两语论及者。注者之多,难以计数,故有所 谓千家注杜之说。但直至今日,并未把杜诗全部注懂。时听此言,瞢然不知所以。后于教学 科研中,接触杜诗渐多,愈入愈深,始知师言之确。   数十年来,承此师训不忘,每读杜诗,凡遇旧注缺注而又难解之处,或旧注虽注而又认 为不妥之处,辄札记之;又每泛览众籍,遇有助于解杜疑难资料,也札记之。日积月累,抄 录卡片,几至万张。今至暮年,时而偶然有意以补杜诗旧注之缺。但又以才疏学浅,不敢动 手。兴起兴落,反复多次。数年前,愚年近八秩,以为积此资料,覆瓿不能,与其弃之,何 如用之。始下决心,写此《补注》。衰迈之躯,孜孜不休,连写三年,成此拙稿。于杜诗之 发明,不知有补益否?   既称《补注》,就不是篇篇皆注。补注什么?大概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即释难词、解疑 句、正错误、补缺失、辨异注。   一、释难词:所谓难词,是指有些词(字),除其常见义外,往往还有罕见义。这些罕 见义,又多为字书所不载。此种情况,前人早已注意及之。如刘淇的《助字辨略》、张相的 《诗词曲语辞汇释》等等,都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但这些书并未把所有的罕见词义,全部 搜罗净尽,以杜诗为例,就还有大量的罕有词义,无人道及。这些词在杜诗旧注中,或不注 或误注,释难词,就是释这些词。兹酌举数例于下:      1.仇注本的第一首诗,就是《游龙门奉先寺》,其中有句“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旧注谓招提为寺,“从”字何解,旧注都避而不谈。近代有人以为能从之游,招提当也 可解为人,旧《辞海》就是将招提视为僧名的。今人徐仁甫在他的《杜诗注解商榷》中对此 曾加以批判,并提出他自己的意见。他认为“从”应释为“就”,“已从招提游”,即“已 就招提游”。按“从”释为“就”,在古籍中是有例可据,这比把招提又视为僧名,恰当多 了。但也有问题。问题是“已就某处游”的说法,古今都非惯用的说法。   愚以为“从”应释为“向”,“已从招提游”,即“已向招提游”。接着又说“更(又 )宿招提境”。这样解释,按古今语言习惯都是恰当的。关于“从”释为“向”,并不罕见 ,杜诗中就有例子。如《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胡人愁逐北,宛马又从东。”又从东,即 又向东,《登兖州城楼》“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从来,即向来。阮籍《咏怀》“天 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从东道,即向东道。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 国游。”来从楚国游,即来向楚国游。李频《陕下投姚谏议》:“旧业在东鄙,西游从楚荆 。”从楚荆,即向楚荆。从有向义,向也有从义,可作反证。为节省篇幅,此处不再引述, 可参见该诗补注。   2.《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一词,旧注均未注。张相《诗词 曲语辞汇释》释此为“合当”,并云“有将义”。今人选注本有取张相说的,也有释为应当 ,定要等等的,似均欠恰当。此处会当应释为将要。杜甫此时是望岳,还未登过泰山,所以 他说将要登到绝顶,一览众山之小,会当释为将要,举例于下:   张祜《题苏州思益寺》“会当来结社,长日为僧吟。”此谓将要来结社,长日学僧念经 。结社,指结学佛法之社。贾岛《送玄严上人归西蜀》“会当依粪扫,五岳遍头陀。”此是 贾岛自谓也将要拿起扫帚为佛打扫卫生,到五岳遍作头陀,裴说《华山上方》“会当求大药 ,他日复追寻。”会当求大药,即将要求大药。《太平广记》卷三八一“六合县丞”条“判 官有情(指私情),会当见上帝论之。”此会当也为将要。   3.《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村茅屋四首》三“道北冯都使,高斋见一川。子能渠细石, 吾亦沼清泉。枕带还相似,柴荆即有焉。”这诗中的“有”字是一个主要问题。诗的首二句 是说冯都使与杜甫同住在一条川岸边。下句中“能”为“得”意,已见张相《汇释》。渠细 石、沼清泉为细石渠与清泉治之倒装。“子能渠细石”,是说你得到一个细石渠,此指冯的 住处靠近一个细石渠,能(得)字直贯下句,杜甫谓自己的住处靠近一个清泉沼。旧注不知 能为得,所以对这几句都解释不清。下二句,旧注的说法也不同。赵云“言冯都使与己俱有 柴荆以居也。”杨引朱注“言林泉枕带两家相似,故柴荆之外,即可兼而有之。”仇引申含 光曰“柴荆即有焉,不成句法。”按以上各说均欠妥,问题在于都没弄清“有”字的词义, “有”为“在”。“焉”为之或此,“柴荆即有焉”,是说柴荆就在此。下边举有为在的例 子:《世说新语·雅量》二九“桓公伏甲设馔……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注引《文章志 》“(安)谓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有壁间著阿堵辈?’”何有即何在,阿 堵辈指士兵。《太平广记》卷九○“释宝志”条“帝怒,遣推检其所,关吏启云‘志久出在 省’”。“在”下有注“在原作有,据《高僧传》改。”按有义同在,不必改。由此也可证 明有、在通用。也有“在”用作“有”的例子:《南史·王志传》“褚彦回为司徒,引志为 主簿,谓其父曰‘在屈贤子’”。在屈贤子,即有屈贤子。   4.《解闷十二首》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这第一句是杜甫自问 。物,在这里可解为事,底为何,存为有。意思是有什么事情可以陶冶性灵呢?下句是答: 新诗改罢自长吟。又《春日江村五首》之四“郊扉存晚计(存下有注:一作在),幕府愧群 村。”存晚计,即有晚计。作“在”也通,在也为有义。这是杜甫在严武幕中,想谢官不作 ,回到郊扉去,他说在幕府中,我愧不如群材,回到郊扉,有我自己的晚年打算。又《过郭 代公故宅》:“俄顷辨尊亲,指挥存顾托。”郭代公指郭元震,唐中宗神龙后,太平公主与 肖至忠等欲阴谋作乱,玄宗发羽林军诛灭之。郭元震护卫睿宗,有定策廓清宫中之功。使尊 亲得辨,皇帝指挥有所顾托。’存顾托,即有顾托。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 已,天涯若比邻。”存知已,即有知已。此言存为有,前言在为有,存、在、有三字义均通。   为节省篇幅,仅举以上数例,以见一般。凡释难词,不以臆断释意,重以例证为据。这 种释难词的内容,在本《补注》中,占有较大的分量。杜诗中此类难词的补注,不仅只是为 了学习杜诗,也可帮助学习其他人的古诗作。   二解疑句:这里所说的疑句,是指违反正常语法的句子,便于称述,我们叫它为变格句 法。这种变格句子,在诗文中都有。清人刘师培在其《论美术与征实之学不同》中对此曾有 这样的议论:“古人词章导源小学,记事贵实,不尚虚词……又好奇之士颠倒其词,以夸巧 慧,如江淹赋云‘孤臣危涕,孽子坠心。’易坠涕为危涕,易危心为坠心。杜甫诗云‘香稻 啄饿鹦鹉粟,碧梧栖老凤凰枝。’又句词互易,以呈句法之奇。律以言贵有序之例,则江杜 之作,均与文律相违,是为造句之讹。”按江淹互易词序,说是为了求奇,倒还可以,而诗 句中语词互易,就不全是为了求奇,而是由于诗的特点所致。因为诗须叶韵,近体诗还要求 对仗与平仄,这就不能不在词序上作一些调整。所以这就成了变格句子,也就是不合语法的 句子。就因为句子失去了语法规律,有些还容易看出其变化,可以理解其语意;有些不容易 看出其变化,语意难解,这就成了疑句。所谓解疑句,就是指的这些内容。下边酌举句例说 明之:   《秋兴八首》之二“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这前一句显然是听猿三声实 下泪,为了与下句对仗,所以就改变了词序。又《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俗依绵谷异,客 对雪山孤。”这两句也是变格句子,其语词是如何易位的,就比上一例中的句子难辨别。稍 细寻之,也可看出。这是说异俗依绵谷(或依异俗绵谷),孤客对雪山。孤客,杜甫自谓, 绵谷、雪山均为蜀地。又《过南岳入洞庭》“垠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这上一句是童犁 雨雪垠之倒置。如若看不出这个变化,强以垠童连解,就无法解通。以上这些句子的变化, 都是属于本句中语词互易的例子。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园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仇注已经明言这是两 句中的今昔互易。这里的今昔互易,也比较容易看出。又《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高 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这两句应为杂树与高城互易。言杂树至秋叶自落,高城到晚上, 在摩诃池处已看不清楚。迷是迷失,指看不清楚。《送舍第赴齐州三首》之三“去傍干戈觅 ,来看道路通。”这两句中的觅与通互易,但不是原位互换,而是通字移至傍后,觅字移至 看后,而成:去傍通干戈,来看觅道路。去傍,指往依傍齐州。通干戈,指要通过干戈战乱 之区。来觅,谓道路不熟,故须寻觅道路。后来唐姚合也有此种句法,这应该是从杜甫学来 的。姚合《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醉艳酣千杂,愁红思一川。”这两句中的艳与红,须 要互易,但艳不放在红的位置,而应放在思后,同样红也不放在艳的位置而放在酣后,这就 成为:醉酣红千朵,愁思艳一川。作者以红荷比美人的酣醉,说 红荷像美人酣醉的红颜。 以白荷比美人的愁颦,说白荷像美人愁颦的娇艳。详见拙著《姚少监诗集校注》(台湾版) 该诗注,杜诗旧注对此种变化不解,所以他们都注不明白。以上这些例句,都是两句中字词 互易的例子。   还有一些变格句子,按语意是由长短句拼凑的五言句。《宗武生日》“凋瘵筵初秩,欹 斜坐不成。”这两句依语意,实为三七字句,即筵初秩,凋瘵欹斜坐不成。这是五言律体, 既要五言句,又要照顾平仄,所以就将凋瘵移到上句之前。但凋瘵只能连下句解,这是说杜 甫有病欹斜坐不成,若凋瘵连上句。就无法解通。又《柴门》“贫贱固其常,富贵任生涯。 ”这两句实为七三字句,即贫贱富贵固其常,任生涯。这是说人有贫贱有富贵这是常事,只 能任命。任生涯,此处为任命意。但不可解成只有富贵任命。例子还多,不能尽举。以上所 举,也不能包括句子变化的全貌,只是为解疑句示例而已。   三正错误:杜诗旧注,多为名家所为,然由于杜诗使事用词,取材甚广,虽名家未必尽 识,故也难免有误,况名家熟读旧籍,引证资料,多凭记忆。此也是造成错误的原因之一。 兹酌举于下:   1.引证资料,误记出处。《夔州书怀四十韵》“群公各典司”,仇引《东都赋》“各 有典司。”按此乃《西都赋》中语。   2.以无作有。《将别巫峡赠南卿瀼西果园四十亩》“残生逗江汉。”仇注引《说文》 “逗,投合也。”按《说文》“逗”下无“投合也”语。又《别苏徯 》“赠汝秦人策”句, 仇引《左传》“秦伯使士会行,绕朝赠之以策。”按此乃《左传》文公十三年事,书中无“ 秦伯使士会行”语。   3.旧注引用资料,多后者抄取前者,前者有误,后者照误。如上所言《左传》文公十 三年无“秦伯使士会行”语,浦注杨注不加核实,均照抄仇注。又《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 侍郎》诗,朱注引《旧书·贾至传》“宝应二年为尚书左丞,广德二年转礼部侍郎。”朱又 在该诗后引《旧书》“广德二年九月,尚书左丞杨绾知东京选,礼部侍郎贾至知东京举。两 都分举选,自至始。”按朱注此处引《旧书》,是《旧唐书·代宗纪》中语。仇注在引《贾 至传》后紧接着也引杨绾与贾至知东京举选这一段,却省去《旧书》二字,读者读此,会把 《代宗纪》中语误为《贾至传》中语。朱所引“自至始”,《代宗纪》作“自此始。”“至 ”字是朱本误;而仇杨也都误作“至”,可见都是转相抄袭,未经核对。此种作风,虽为名 家,也欠严肃。关于具体诗篇中的误注,此处不一一列举。   四补缺失:缺失是指旧注引证资料,出处欠详,如所到资料出自某书某篇,而旧注往往 只引书名不引篇名。如引《诗经》某篇中的句子只言《诗》,引《庄子》某篇中的句子,只 言《庄子》。引《汉书》某人传中的句子,只言《汉书》,引某人的诗,只言人名。也有只 言篇名不言书名的。按旧注所引资料,有些合乎诗意,有些不合诗意,读者常须查对资料原 委,详审其义,始能监别是非,以助理解,然出处不详,则不便于查阅。故凡本《补注》有 涉及之者,即补出篇名或书名,以利读者。   五辨异注:杜诗晚年,风格断变,杨伦在《上后园山脚》诗中,眉注谓“杜公晚年,五 古多有此涩体沉滞之笔,朱子比之扫残毫颖。如此种诚不可学。”正因杜诗晚年多涩体,故 旧注异解甚多。往往一句诗,旧注各家就有多种解释。详审各家所注,也非轻率为之,各有 所执,须细味之,始能领会其意。   我们都知读杜诗者,除专门研究杜诗者外,一般读者多只就某一注本去读。读某注本, 即易以某注本为是,结果是只知其一,不知其馀,甚至误解杜诗。即为《补注》,对各异说 ,应加辨识。然此项工作,最费笔墨,须先介绍各家异说,再辨其是非优劣。或有是有非, 或各有是非,或全部皆非,或难辨是非。而《补注》者之辨识,也只是个人浅见而已。兹举 例以示之:   《雨》“针灸阻朋曹,糠籺对童孺。”这两句,所见旧注本或不注,或注各异说。郭注 “针灸所以救疗,譬良朋友。时既乏良朋,所对者童孺而已。糠籺言非实德。”按郭注是 把针灸一词比为朋友之金玉良言,可以疗思想情怀之疾。”阻朋曹,即所谓乏良朋,因而所 对,均如童孺无识者。即有进言,也如糠籺。此当是指夔州一些浅薄无识之官吏。此其一 说。赵云。“以伏枕之病,须针灸以安养,故与朋曹阻隔。下言贫食糠籺,与贫孺相对。旧 注皆非。”按赵注以针灸为实事,非比喻义。此第二说。仇注“对一命而屈色,则自卑不可 为;新知久而厌故,则有怀将谁诉。况疏于应接,又易遭违迕,所以疏朋曹而对童孺也。” 仇将此数句连解,认为自己不愿在人间而屈色,是有意疏朋曹对童孺。且把“新知渐成故” ,解为久而厌故。此为第三说。浦注“言不得旧朋为我开闷。”此为第四说。以上仇浦二说 ,均未提针灸之义,可谓舍词解诗。这种解法,犹如不解。再是赵廓二说,似乎均可通。而 赵说承上伏枕卧久句,应更切实际,较为可取。又如《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盛名富 事业,无取愧高贤。”这两句就有五种不同解法,文字较长,兹不再录。可参见该诗注。   总之,异注有简有略,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辨异注,不囿一家之言,能收博览之效。   《补注》的内容已如上述,兹再说几句本《补注》所依据的旧注本以及其他有关问题。 一、本《补注》所依据的旧注本有以下几种:1.郭知达集《九家注杜诗》。2.王嗣奭 《杜臆》。3.钱谦益《钱注杜诗》。4.朱鹤龄《辑注杜工部诗集》。5.仇兆鳌《杜诗 详注》。6.浦起龙《读杜心解》。7.杨伦《杜诗镜铨》。为什么选择这几种旧注本为依 据,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几种注本流传较广,在读者当中影响较大。二、本《补注》 注诗的顺序是依仇注本。三、读《补注》最好与旧注本合观,因《补注》只注某诗篇中难解 之词或句,不录全诗。若只读《补注》而不与旧注本合观,则难知全诗之原委,且也不便领 会所补注之词与句。四、《补注》所需用之古籍资料,若旧本已有引述。为节省篇幅,《补 注》即不再引,只说明参见旧注本。五、本《补注》对旧注之理解,也可能有不当之处,凡 此读者可以自裁之。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