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300亿与17亿   鄢烈山   “300亿”是指教育部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向几所名牌大学实行财政倾 斜而增拨的资金(因此议始于1998年5月4日北大百年校庆时,教育界名之为 “985工程”);“17亿”是指“希望工程”开展十年来所募集到的款额。(两 数据参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5月27日)不论是分别解读这两个数据,还 是对比解读这一组数据,都见仁见智,有不同的视角、丰富的内涵,太值得一说 了。   对于我来说,首先想到的是,这么巨额的拨款当然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征 得纳税人(包括我)和纳税人的代表(人大代表)同意了吗?似乎没有。退一步 讲,向我们说明理由了吗?肯定没有。有人说,3年累计拨款300亿,一年不就 100亿吗,算什么“巨额”?如今造个院、馆、场、桥,稍大一点的,哪个不是 几十亿、几百亿?主办2008奥运、南水北调都是数千亿的工程,那才叫“巨额” 呢。但那些馆、场、所、桥和什么工程,据说是商业性的或商业性营运为主, “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投资”,与这种公共事业拨款不可等量齐观。请 想一想,国家每年向农民收取的税收总共是300亿元,而按国际惯例和WTO规则, 不仅不必向农民收税,还应补贴农业和农民(补贴额可占农业总产值的8%);这 些年给农民减负的呼声这么强烈,中国政府若非万不得已,何必坚持收这个农业 税?既然中央财政困难,给名牌大学这笔拨款相当于9亿农民一年的总贡献,还 不算巨额吗?   其次,为什么在中国1000多所高校中这么偏爱北大、清华等几所学校?北大、 清华从别的渠道得到的捐助本来就比别的学校多得多,这样做公平吗?这300亿 中央财政拨款中,大多数受惠大学是要求所在地方政府提供“共建”资金的,而 北大、清华是教育部全额拨款,各18亿。既然如此,为什么两校每年的招生指标 向北京市子弟倾斜得那么“蝎虎”?比如,去年北大、清华在8000万人口的广东 招生人数分别是64和59名,而在1000多万人的北京仅扩招的部分就分别在160人 以上。北大、清华既是全国人民出钱兴办的北大、清华,凭什么变成了北京人办 的“私塾”,只让外省子弟“附读”?   再次,有钱就能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吗?可别忘了,“国企”改革搞了近 20年,国家注入了多少巨额资金?而国企“吃了财政吃银行(冲销呆坏账、债转 股),吃了银行吃股市(享受上市特权,圈套大笔民间资金)”,至今仍未走出 困境。如果不对办学与管理体制来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却指望争资金争项目上 档次,岂非痴人说梦?当然,“老公”的钱不要白不要,但恐要了也白要。今年 5月14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应邀到北大演讲,他强调:“在全球化背景 下,一所大学坚持自己的自主性很重要。一所好的大学应该能够给予她的教授和 学者足够的空间和信心去进行自己的事业。”“对一所一流大学而言,智力资源 绝对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我们不能限制一所大学的教授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怎 样做。一所一流大学,应该立足长远,为最优秀的学者创造最好的研究环境。” 劳伦斯校长的这番话,应该是由衷的,可谓知“道”之言。若以为我们的大学不 必改革官衙化的现行体制,只要注资兴建美轮美奂的校园,以百万年薪招徕几个 什么院士、博导就可以大功告成跻身“世界一流”,那就未免太狂妄,简直目中 无“人”了。   最重要的是,如果说倾力建设几所名牌大学是在大都市搞“形象工程”装点 门面,是对教育事业发展搞短期行为,恐怕太偏激,属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 腹”;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在搞类似于“两弹一星”的工程,发挥“社会主义 的优越性”,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搞“高精尖”呢?若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以 为不智、不可取。且不说“两弹一星”的成功,对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是否真 的具有一向宣传的那么重要(前苏联在“弹”、“星”竞赛中终因综合国力不济 而败下阵来;如今连印巴这样并不发达的国家不也可以搞“弹”和“星”了吗), 单就“科技兴国”而言,它是立足长远的,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没有扎实 的基础教育,出不了优秀的生源,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岂非沙上建塔?   这就不可回避地要说到这可怜17亿多元“希望工程”捐款。17亿元人民币, 如今不过是一栋高级写字楼的造价,还不够造一座大歌剧院和体育中心呢。对于 分布在960万平米公里广袤国土上的成千上万的失学儿童,17亿元即使是一年的 教育资助也不算多。我们的基础教育与义务教育为什么就长期处于困境呢?据 《南方周末》报道,中缅边境有些老师跑到缅甸去任教了,因为他们在中国月工 资300多元还常常打白条,而那边包吃包住,还可挣月工资800元人民币左右;有 些失学儿童过境读书去了,因为那边读书不要钱还管饭。缅甸可不是比中国富裕 的国家。其实,像日本这样的富国,“明治维新”后普及义务教育的时候,比中 国现在穷得多。我们的教育投资政策肯定在哪个环节出了严重的问题。在这方面 已有很多人提出建议,恕不多讲了。今年5月21日《文汇报》发表了刘成友(教 育专家?)关于加大“义务教育政府办”力度的文章。作者把我国中央财政(现 在仅占义务教育总投资的2%)与各级地方财政(以县乡财政为主)对教育的投资 与美、法等国对比,提出了解决义务教育经费难题的办法,其中之一是加大中央 和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比例。有心人不妨找来一读。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