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诺贝尔文学奖的荒诞剧 帕帕 同样是诺贝尔文学奖行主的美国作家索尔·贝娄说道:“你越是想要,他就越卡住不给,这 好象是一条规律。这‘不给’最终可能还是对我们有好处的,因为我们想要的常常是不该要 的。”用这段话来对照千禧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高行建后中国人的反应,实在是恰当极了。 长期以来,对于这个奖项的渴望和艳羡几乎象每年发作的疾病般定期泛滥,鲁迅、老舍、沈 从文、北岛和奖项擦肩而过的故事被讲述了许多遍,更有些好事者组成委员会要把巴金和王 蒙推荐出去,而仿佛是对中国视而不见或故意别劲儿,诺贝尔偏偏和中国人无缘。1990年, 许多记者在北岛家里严阵以待,却还是给了墨西哥人帕斯。当经过了“漫长而又漫长”的等 待后,多数中国人以为这一百年里算是没戏的时候,诺贝尔偏偏对汉语写作绽开了笑脸。不 过,它选择的这位高行健先生实在是教人跌眼镜,引起的争论也是铺天盖地,大部分是疑问 和批评。所以我说,也许这个诺贝尔,本来就是我们中国人不该要的。 这样说并不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老实讲,如果颁给了我,本人一定笑纳。多年来,我一直 觉得诺贝尔非常可爱,因为它那百万美元的奖金和随之而来的好运气。诺贝尔文学奖是什么 ?仅此而已。对任何作家个人来说,“钱就是钱啊利就是利”(崔健),这个实惠不是傻瓜 (拒绝领奖的萨特除外)。至于说到它是否能证明一个作家或民族文化的伟大,纯属扯淡。 纵观百年来的文学奖得主,至少半数是平庸之辈。如果赛珍珠能成为大师,我们就有理由推 举琼瑶。而托尔斯泰等一众真正的大师,却被拒之门外,连评委都有人觉得羞愧。所以,得 了奖并不等于拿到了“通往永恒的通行证”,象大江健三郎,获奖后一时洛阳纸贵,该看不 懂的还是看不懂,该无人喝采的仍旧无人喝采。作为民族文化,更无法以获过奖与否、获过 几次奖来衡量其是否优秀。尼日利亚的索因卡获了奖,但没人承认那儿的文明程度要超越了 没得奖的中国。 那么,我们中国人为何对诺贝尔奖如此刻骨铭心的情有独钟呢?我思来想去,找到两个理由 ,不知正误。一、我们爱钱,也爱出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名利双收的好事,因此大家念 兹在兹。但是我们又要摆出清高的姿态和耻于名利的风雅,只好祭起堂皇的大旗。这充分表 现出我们的虚伪;二、我们看似底气十足,实则心虚得很,迫切需要被比我们列权威、更高 等的中心来接纳我们、安慰我们,否则我们就总有低人一头的自卑感。诺贝尔文学奖就是方 法一种。无论哪个,都折射出我们这个民族的弱点,这或许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仅有的 意义所在。 其实,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这百年之内,我们不仅未得过文学奖,也未得到化学、物理、 生物学与医学、经济学等各方面的任何奖项。中国人的光荣全靠在海外的华人来维系,这说 明了什么?想想一位有识之士列出的中国候选人名单:能令“酒变油”和“水变油”的化学 奖候选人,发明“永动机”的角逐物理学奖,胡万林与李洪志分享生物学和医学奖……大笑 之余,我们该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峻。为什么一个文学奖就令人如此在意?话说回来,再 谈谈高行健。 知不知道高行健,正好是文学界圈里圈外的界限。专业人士绝对不会对他的名字和作品懵然 无知。但是以他的水平,要象授奖辞里写的“为中文小说和戏剧开创新路”,那只能说明评 委们高烧到呓语的程度。他早年的戏剧《车站》是诺贝尔奖得主、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 名作《等待戈多》的拙劣模仿,他的《灵山》从片断看来,仍是当代汉语文学的二流货色。 他的政治立场自不必说。六四刚结束不久,我买到一本以反面教材形式出现,但实为民运人 士言论集的厚书,里面有高行健为“大屠杀”写下的剧作《逃亡》,粗糙而且充满仇恨,能 写到这个水平的中国人可能数以万计。 高行健之所得奖,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也包括他和评委马悦然的友谊。而这个事件还从另 一个角度再次证明了那延续了几百年的老问题:东西方有没有真正实现交流和理解的可能? 高行健获奖使不能的答案那边的砝码更重了。双方约会的地点是艺术,却总是莫名其妙地走 到政治,然后出现可笑的结局。我手边正好有本台湾出版的讲述马悦然等一干汉学家的书, 《当东方遇见西方……》,然而,就眼下来看,双方无疑是认错了人。 明年,相信诺贝尔文学奖的热浪会在中国降温了。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