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无可替代的黄仁宇 赵世瑜   甫从美国归来,从新闻界的朋友那里听说黄仁宇先生已归道山, 虽说与黄先生没有什么交往,但因他是我敬仰的明史学界的前辈之一, 心中也便有些黯然。   大约是1987年夏秋之际,我作为明清史领域的晚生后辈,第一次 参加在哈尔滨举行的明史学术会议。恰好黄仁宇先生也应邀与会。那 时黄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中译本已在中华书局出版,造成了在学术 界的第一波轰动,因此对他的言谈举止,我们这些年轻人也颇注意。 当时我与他分在同一小组,前辈学者如李文治先生、韦庆远先生及黄 先生等坐在前排的沙发上,我和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坐在后面,认真 地聆听这些以前只能通过文章认识的前辈的高论。   黄先生清瘦,似乎带着一副墨镜或茶色眼镜,西装领带。他在会 上的学术见解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他说抗日战争期间自己曾在军队 里服役,中年后才逐渐开始研究历史。   此后就失去了邂逅黄先生的机会。但是,在美国大学历史系的教 学参考书目中,我常发现《万历十五年》此书;数月前偶赴西雅图市 的公共图书馆,则发现除此书外,他的《中国大历史》和《赫逊河畔 谈中国历史》也赫然在架,说明其书的流行程度。在美国的中国史学 者中,除了史景迁(J.Spence)外,为社会一般读者所欢迎的历史学 家,大概应属黄先生了吧。   《万历十五年》在青年学人和相关学界所受欢迎程度,要远比在 历史学界高得多,这说明历史学界与相关学科及社会有很大的隔膜。 许多史学家认为,黄先生的文风不像传统的史著,所以容易因文害义, 使他的结论颇具随意性。如果像《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 历史》和《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这类通论性的随感还有情可原的 话,那么《万历十五年》要想得到明史学家的认同就更难。黄先生的 一些说法当然值得商榷,譬如为不务正业的正德和万历皇帝开脱,认 为这是他们对传统官僚政治的不近人情的消极抵抗,等等。我认为皇 帝当然也是人,应该照顾到他做人的基本尊严和感情,但他毕竟是国 家元首,因此有非常人所应担当的责任,岂有只享受皇帝的特权、而 不承担元首责任之理!   但是问题并不在这里。黄先生的成就在于,他确使人们注意到通 常说法的另一面:张居正的身后荣辱实在与他个人的品格和皇帝的成 人等心理因素有关;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海瑞无视社会现实而推行的激 进改革,往往可能导致教条主义的无人理解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 黄先生是要通过发生在1587年的这些貌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通过这一 个个个人的例子,揭破中国社会的结构,把握16世纪的中国的历史走 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万历皇帝、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只是 了解16世纪中国社会体制的一个个切入点,而《万历十五年》则是了 解“中国大历史”,进而谈论“资本主义与21世纪”的一个断代的切 入点,如果体会不到这一点,就有可能拘泥于对其个别看法的纠缠。   当然最应指出的是黄先生著作的风格:跳跃的思路、活泼的笔调、 自由的议论,都是他的书有卖点的前提。我发现,历史学者文风的改 造固属不易,在扎实的史料功夫基础上有自己的深刻见解则更难。由 此感到,黄先生实在不是一个易得的人材,不信,请在今天的中国史 学家中找出这样一个来! 中国青年报2000年3月14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