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王朔论金事件中的众生嘴脸 *王朔* “才尽”不好说,“财”大概是快尽了。按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饥民打、 砸、抢的对象是大户,做过红小兵的朔爷明白。当今文坛大户,“雅俗共 赏”的,名利双收的,当然是金爷。而且老爷子出名的“伪”,死要面子, 正是最好的专政对象。在此之前,何满子老大爷连续两记“为旧文化续命” 的左勾拳击出,金爷连哼都没哼一声。软柿子捏起来一定滋润,在军区大 院看过打群架的朔爷也明白。 但何满子那是知识分子的拳脚,知识分子手无缚鸡之力,不行,我王朔当 年在北海舰队做卫生员,饿疯的时候,别说鸡,企鹅北极熊都缚过,还得 我们年轻人上。于是,抡起菜刀板砖,先破了你的“四旧”再说。 我王朔俗便俗了,奋斗了半生,最想听的一个词儿“雅俗共赏”却让你那 点成人童话给拿去了,窝心。评论界也混蛋,朔爷最近把小时候“绝对隐 私”都写出来供大家批判,已经暗示你们了,“看上去很美”,你们怎么 就不懂夸咱一句“看上去很雅俗共赏”呢? 香港文化,“四大俗”,先给您金老划个阶级成份,朔爷当年给自己定成 分“流氓”,正宗无产阶级,那就是自塑了不坏金身,然后张开口,那些 骂他的评论家立刻被反咬得满鼻子花。这是掐架的策略。 另一个掐架的基本策略就是多拉帮手,朔爷的FAN 显然没有金爷的多,不 要紧,那帮FAN 顶多也就在互联网上瞎嚷嚷,不可能成为舆论的主导。朔 爷有作家朋友,那些可都是名人,一字千金的主。某家愚昧的报社来采访, 朔爷对采访机大叫“我向来是厚古薄今的。当代文坛,人才无数,每个人 都名符其实,老一代的王蒙、张洁;年轻一点的如王安忆,其实张承志、 韩少功的小说写得也不错;我们这拨就更多了,余华、苏童、莫言、刘震 云、林白、陈染,都有不凡之处。”我想要不就是那家报社的打字员昏了 头,要不就是朔爷自己说话说昏了头,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厚今薄古”, 而绝非“厚古薄今”。其中,点到名的余华、陈染后来果然挺身相助,而 其余被点名的当代作家中的绝顶大腕儿,即便爱看金庸小说,也不敢再出 来为老金说什么话了。 这招,绝。 *《中国青年报》* 千万别说这次的口水大战都是“王朔惹的祸”,中青报酝酿这场乱子估计 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据他们的编者按说,让王朔写这个玩意是想重整文学 批评的风气。这话仔细一分析,能让人乐死再恶心死,这往往就是一切华 美的遮羞布最终带来的视觉效果。 亲爱的栏目责编也是圈子里混的,肯定知道让王朔写评论文章会是什么结 果,除了骂街就是给哥儿们做广告。如果按王朔所言,确实是中青报“约 稿”的话,那么把“处心积虑”四个字献给中青报就一点也不亏了。以下 对话全为猜测之词。 编辑:朔爷,给您请安了。知道您最近不安。 王朔:“安”不了,《看上去很美》没有很美起来,我正上赶着写下一部 呢,看来一定得让方枪枪的性意识飞速继续抬头。我眼睛都快写瞎了。最 近这文学界也是,一点热闹都没有。 编辑:您想参与一个大乱子不想,臣有一计,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朔:越乱越好,你说吧。 编辑:知道金庸不知道? 王朔:书卖得比我好的人我都知道。嫉妒是文人的天性,我不讳言。 编辑:看过没有?金庸武侠。喜欢不喜欢? 王朔:没看过。单知道丫比我能来钱。 编辑:那好极了,就是您了。既然您没看过,那就给帮着我们报社写篇金 庸小说的评论吧,题目都帮您想得了,就叫《我看金庸》。您那文章一出 来,准火。 王朔:吹捧他的文章多了去了,找我干吗? 编辑:您真会和我开玩笑,您可是咱皇城根儿数得着的“人精儿”啊,要 写吹捧文章,找您干吗,那不成臊您了么? 王朔:这话我爱听,不过,回头你们报纸销量上去了,可得…… (对话完) 一旦争论开始,中青报自然也登了骂王朔的文章,不过大多是不痛不痒的。 其实如果真要复兴文艺评论,拿金庸的东西来论就不是特别合适,偏偏还 找了压根儿没看过金庸小说又压根儿没搞过文艺批评的码字儿匠王朔来写 评论,真可谓:中青报拿读者开涮、给自己增加销量之心,路人皆知。但 不管怎样,中青报在廿一世纪的倒数第二个月里的确做了一回焦点。 *金庸* 对此事的反应完全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朔爷只看了点电视剧和半套版本可疑的《天龙八部》就跳出来开骂,够没 敬业精神的了,老金呢,相反,却显得敬业精神过头了些。 先是“听说”后,着人火速“传真”王朔的骂文,摆出了要运筹帷幄一番 的架势,那个认真,够敬业吧,但,隐隐端了架子,欠潇洒。文人碰到这 种事,其实最忌认真。尤其老金,形象上已经和什么“性情率真”之类的 有了些距离,这会儿就该大度一下,谦虚也好,虚伪也好,要“虚”就 “虚”到底,“虚”到让人看不出任何不好来。“听说”后,应该偷偷看 过了,然后说:“王先生的文章我看了,怎么样他都是好意,要帮助我进 步。”等研究完了再琢磨别的词儿,绝对不耽误。 老金琢磨了三天,写了个东西寄给了《文汇报》。这又是敬业精神的表现 了。上海《文汇报》应该算是东南报界老大之一,老金的新据点在杭州, 自然要多仰仗“海派”,至于在京,早有北大几位教授替他压阵,不过王 朔是地头蛇,直接在京开仗显然会有肉搏之嫌,俩胖子掐起来,成合肥了。 不干!这点老金高明。 但问题是那篇东西的内容,还是显得金老“江南文人气”重了些,或者说, “政治气”重了些。一句话,还是不够潇洒,更不够恶毒。对这种事件的 反应,要想自己过瘾和干得漂亮,一定得走极端,没有中间路线可走。 给朔爷的“佛学基础讲座”很漂亮,但引用别人给自己的过誉之词就不够 帅了,更不该第二次再提自己对王朔小说的褒扬,这话,不管用嘴用笔, 说一遍已足够。最不该的是说“偶然给人骂几句,命中该有,不会不开心 的”。看出来没?和上半年那个余秋雨一个毛病。你再不痛快,别说人骂 你,说到底只能承认是批评。如果够潇洒,反正已经是虚伪了,就该说: “王先生的批评自有其道理,但事实胜于雄辩,我的读者更众,所受评价 更高,这大概不是个偶然现象吧。”如果够恶毒,那就索性说:“王先生 批评我那些不成器的小说,是抬举我。说的句句都是断根儿的道理,我听 着,咱们共同进步吧。”或者,一言不发,只告诉媒体,人人都有评论作 品的自由。不答理朔爷,臊着他。 金庸缺乏“打死我也不说”的魄力。他非评论两句不可。如果这次他什么 都不说,保持个绝对低调,个人以为那才是最漂亮的。 *众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一直让人觉得没劲的最主要原因大概就是作家太多,而且都 和朔爷一样干什么事儿都缺少敬业精神。 贾平凹不吭声,对不起记者(白抬举他了)。 刘恒是朔爷哥儿们,倾向性明显。 陈染是被王朔点了名捧过的,说:“我从来没有看过金庸的作品,原本也 想买几本来弥补这个缺憾。不过听你们这么一说我倒下定决心了- -我宁 可相信王朔的话,不打算看金庸了!”这种人云亦云没脑子的人以后能有 多大出息我很怀疑。 格非指出金庸写作套路的问题,但不提王朔评论方式的问题,貌似公正。 余华,也是被王朔点了名的,他显然很喜欢金庸小说,他的《鲜血梅花》 再怎么说它不是武侠小说,也能看出受武侠小说的影响。但他压抑着不敢 说实话,这人做得没劲。 刘心武,搞红楼梦野史着了魔,他不喜欢金庸倒奇怪了。 陈村,真的直率人,他看不惯金庸我完全可以理解,他文史知识实在太差, 以前闹过大笑话,估计特别痛恨老金卖弄文史百科。他对王朔语言的批评 中肯。 由此可见中国如今为啥出不了好作家了,一句话,还是没有敬业精神,应 该向中青报学习,想方设法搅乱天下。尤其陈染、余华之流,东西写得不 错,但有些写小说外的事儿还得过脑子,否则有碍以后发展。别象王小波 似的,多勤奋多伟大一作家,临死还以为王朔和自己一样没入作协,因而 引为非红颜知己呢(参见李银河某对话录),殊不知朔爷早因为“生计”问 题“进去”了。谁是真正的“人精儿”,大伙清楚了吧。 *众报社* 没完没了地吃饱了撑的瞎起哄,就差逼着“青春玉女”徐静蕾写文学批评 了。 *我* 也吃饱了撑的跟着瞎起哄,有我什么事儿啊。呵呵。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