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非人苦海泛慈航--《天龙八部》 □陈墨 (摘自《浪漫之旅--金庸小说神游》,陈墨 著/上海三联书店,ISBN 7542613928   《浪漫之旅--金庸小说神游》简介:说阅读金庸小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浪漫之旅,决 非空口无凭。在金庸的小说中,我们能够逍遥地卧游神州,将中国的古都名城、三山五 岳、河海江湖、回疆戈壁、蒙古大漠、云贵高原、江南水乡,乃至罗萨雪原、北极冰岛一 一游遍。进而,我们能够任意地在历史的时空之间穿梭往来,从吴越争霸到辽宋对峙,从 宋末元初、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从江山社稷、宫廷庙堂、到江湖民间、草野山林,甚而 从现实时空到虚幻之地,去饱览大千世界的无限风光。更妙的当然还是金庸小说神奇的人 文天地、情感世界……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 www.hly.com)推荐)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是《天龙八部》和《鹿鼎记》两部。恰好 这两部作品也是金庸小说中篇幅最大、连载时间最长的作品,其中《鹿鼎记》在报纸上连 载了两年零十一个月,而《天龙八部》则连载了将近四年时间:从1963年开始在《明报》 上连载,至1967年才最后结束。   我曾与朋友们戏言,如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侠客行》、《笑傲江 湖》等作品能够称为金庸小说的杰作的话,那么《天龙八部》和《鹿鼎记》两书就可以称 为杰作中的杰作,或者说是“绝(顶之)作”。如果要给金庸的小说“排座次”,别的作 品不好说,但我一定会将这两部“绝作”选为并列第一。如果要作进一步的比较和排列, 我会将《鹿鼎记》排在第一,《天龙八部》排在第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我看来, 《鹿鼎记》的文学和文化价值毕竟更胜一筹。但问题是,《鹿鼎记》实在算不上是一部常 规的武侠小说,连作者也承认它更像“是历史小说”,所以,要论“真正的”武侠小说, 还是要让《天龙八部》排在第一。   一、段誉的三种身份   大理王子段誉是这部小说中的第一主人公,若要深刻地理解这部小说,就非深入地了 解和分析段誉这一关键性的人物不可。在《天龙八部》一书之中,段誉一人兼有三种身 份,或者说是一人兼有三重作用:第一重当然是作为书中的一个独立的人物形象,具有独 立的审美价值;第二重则是在书中作了“兼职”的“导游”或“串场人物”,间接担任了 小说叙事的引导任务;第三重是担任了本小说的“潜在叙事者”的身份,他是书中真正的 “佛子”,是所有人物和故事的“见证”,具有形而上的象征意义。   先看看他的第一重身份。   在这部小说中,萧峰这样一个充满英雄气概的人物形象,当真称得上是光芒四射,显 然完全“盖”过了段誉、虚竹等人。与萧峰相比,段誉就不免有些黯然失色。因而有不少 的读者,不知不觉地将萧峰当成了这部小说的第一主人公,而对段誉其人常常忽略不计。 这当然也是“一种看法”,但却显然不是真正明智的看法。段誉的英雄气概当然无法与萧 峰相比,但段誉形象的人文价值和审美意义,恐怕就不是萧峰所能比的了。   一般人对段誉的印象,首先是觉得他呆气十足。大理段家的武功足以傲视武林,而这 位段公子却因为不愿练武--不愿学杀人的功夫--从家里逃了出来。逃出来倒也罢了, 但他还要凭一股呆气到处大打抱不平。其次就是他因机缘凑巧而学得了一手时灵时不灵的 六脉神剑,常常让人哭笑不得。再次就是自从遇到王语嫣之后,便“向来痴、从此醉”, 甘做王语嫣身边的一只“与众不同的癫蛤蟆”,洋相出尽,委屈受尽,实在叫人啼笑皆 非。既没有半点英雄气概,也没有什么潇洒风流,这么一个书呆子,难道说有什么价值?   然而,正因如此,段誉形象其实是武侠小说中的一种“异类”,或者用新词说,是武 侠世界中的一种“新人类”。首先,他的呆气之中,其实包含着一种真正的侠气。刚刚在 无量剑派东宗挨打受辱,转眼间却又到神农帮中劝和,以致才脱虎口,又入狼窝,而且是 自己找上门来;明明已经借得黑玫瑰,却硬要给此马的主人报信,差一点点就性命不 保……这类的事情,有些侠客当然会伸手管上一管,有些人则会避之大吉。武功很好的人 打一打抱不平倒也罢了,像段誉这样全然不会武功的人居然也如此的“好管闲事”,个人 的荣辱得失、甚至生死伤亡竟然全没有放在心上,这种“呆子英雄”岂一不是更加难能可 贵?   其次,他的痴性之中,始终不失理性。段誉的呆气,多半来自他的痴性,他的父母称 他为痴儿,那是一点也不错。若不是痴性发作,就不会因为迷恋佛经易理而不愿意练习武 功,以至于从家中逃了出来。若不是由于天生痴性,又怎么会对一座石像叩首千遍、发呆 发癫、且从此念念不忘?但另一方面,段誉虽痴,却又不失良知理性。最典型的例子之 一,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拜南海鳄神为师,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不愿学武,更重要的原因却还 是不愿意拜恶人为师。具有象征意义的是,段誉最终非但没有拜岳老三为师,反而让岳老 三拜他为师,虽说是有些胡搅蛮缠,但其中却也有一种“逻辑的力量”。段誉以其人之 道、还治其人之身,岳老三不愿做乌龟王八蛋,就只好做段誉的徒弟。典型的例子之二, 是段誉和木婉青同时被关押在石屋之中,同服了烈性春药阴阳和合散,情欲如潮,但却始 终依靠理性的力量苦撑苦熬,才没有作出乱伦之举。这样的事情,一般人就难以做到,而 段誉这个痴儿能够做到,实际上却并非偶然。典型的例子之三,是段管被鸠摩智抓获,力 不能胜,然而双方斗智,段誉却始终不入鸠摩智的圈套。他不畏死,鸠摩智就不能以死惧 之;身受种种苦难,段誉反而慢慢地百炼成钢。   再次,段誉的种种可笑、甚至“可鄙”的行为中,其实包含了一种高贵的情操。段誉 的高贵,并非来自他的王子的身份,而是来自他内心境界。他从未以王子的身份自我炫 耀,这本身就是一种高贵的表现。在大理无量山剑湖宫中,如果无量剑派中人知道段誉是 大理王子,其情形肯定会大为改观。段誉的高贵情操的表现,在于他对别人的种种无礼或 无理的行为,总是能够给予谅解和慈悲;而对自己的不利甚至不幸的遭遇,则总是能够平 静以对,或自我解嘲,以幽默化解戾气。无量剑派也好、神农帮主也罢,他都从不记恨。 而木婉青对他又打又骂,他虽非甘之如饴,却也是逆来顺受,甚至一直对对方充满悲悯之 心。鸠摩智对他迫害侮辱,使他几乎生不如死,但一旦脱困,却也没有对对方怀恨在心, 似乎过去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秋风过耳、春雨湿衣,根本不足萦怀。更典型的例子之一 是,以其王子之尊,明明知道阿朱只不过是慕容府上的一个小小丫鬟,只因对方是一个美 丽的少女,居然甘心跪拜。这一回种瓜得瓜、好有好报,不但被阿朱、阿紫救了性命,还 随着两个小姑娘一道到了曼陀山庄,见到了“神仙姐姐”王语嫣!   段誉对王语嫣的苦恋,可以说是本书中段誉故事的核心部分。段誉的发痴发癫,以此 为最;死缠滥追,天下皆闻。癫蛤蟆想吃天鹅肉,江湖英雄莫不嗤之以鼻。他的父亲段正 淳何等风流潇洒,而段誉又是何等地可悲可笑?然而,他的痴情“劣迹”,看上去可鄙可 叹,实际上却是可歌可泣。段誉实在是一只“与众不同的癫蛤蟆”,为了王语嫣,他可以 做出常人无法做出的事情。第一是不论遇到何种尴尬挫折,总是百折不挠;第二是无论怎 样的危险境地,甘愿为之出生人死。这些倒也罢了,更为难得的是,在任何情况之下,都 将对方的安危与苦乐置于优先考虑之列,而置自己的利益、尊荣、生死于度外。例如慕容 复等人陷身于“万仙大会”之中,一些旁门左道之士抓住了王语嫣,要以此迫使慕容复投 降,但慕容复显然不为之所动,而段誉却高喊“千万不可伤了王姑娘,我向你投降便 是”,“要投降还不容易?为了王姑娘,你要我投降一千次、一万次也成”!“救出王姑 娘后,因为王语嫣担心其表哥慕容复的安危,希望段誉将她背回危险之地,以便与其表哥 共存亡,而段誉却居然真的就这样做了。幕容复明明是段誉的情敌,在少林寺中又乘人之 危、侮辱段誉、伤害段正淳,后来段誉明明已经用六脉神剑打得对方毫无还手之力,却仅 凭王语嫣一言,就轻易地罢手。最难做到的,当然还是在西夏的都城,为了使王语嫣快乐 幸福,他决心劝慕容复不要当什么驸马;明明不知道西夏公主是俊是丑,也下定决心要以 身代,去争当驸马,以断绝慕容复别娶他人的后路……至此,段誉的情感境界,已经大大 超越了通常的情爱心理层次,将对方的幸福远远置于自己的爱欲之上。这种真正的情圣的 境界,非但段正淳之类的风流潇洒无法与之同日而语,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名人温莎公爵不 爱江山爱美人,比之段誉的高贵情操,仍是明显有所不及。段誉经受住了这一人生中的第 一大考验,我们对他的高贵人格,就不该再有任何一丝怀疑。   不用说,段誉决非简单的一个“可笑”的角色,而是在种种可笑行为背后隐含着十分 可爱、也十分可敬的人物性格。   以“书呆子”称呼段誉固然不错,但以“书呆子”的称呼来嘲弄段誉,以为他不过是 一个不合时尚、不通世故的小丑,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如上所说,段誉的行为与观念,的 确是与世故、时尚格格不入,但“错”的究竟是段誉还是世故,那就值得深思了。   段誉的第二种身份,对于本书的叙事而言,显然非常重要。他的一系列人生的遭遇, 除了传奇故事本身的意义之外,实际上还起着一种客观上的“导游”和“串场”的作用。   《天龙八部》一书,在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块:第一大块是段誉的故事(从第一 回到第十四回),第二大块基本上是乔峰(萧峰)的故事(从第十五回到第二十八回), 第三大块基本上是虚竹的故事(从第二十九回到第四十回),第四大块则是小说的大结 局,讲述段誉、虚竹、萧峰三位主人公及其他主要人物的故事(从第四十一回到第五十 回)。而段誉,则在这四大叙事板块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串连作用。   第一大板块本身就是段誉的故事,自不必说。第一卷书的结尾处,段誉被吐蕃高僧鸠 摩智抓到江南,则是作者有意要他充当本书的导游或“线人”,由他来“介入”中原武林 的故事,自然而然地与中原武林中的“南慕容、北乔峰”巧妙联系起来。第二大板块是萧 峰的故事,但在这一板块开始之前的第十四回书《剧饮千杯男儿事》中,正是由段誉“ 引”出或者说是“推”出乔(萧)峰。段誉被包不同赶出慕容家的听香水榭,到无锡的松 鹤楼酒家借酒浇愁,与乔峰相识、斗酒、结交,其后旁观了乔峰被赶出丐帮的全过程,与 乔峰一起经历了丐帮事变。直至第十八回书中,段誉才与乔峰分手,由乔峰一人继续自己 的故事。   与上述乔峰的故事相类似,虚竹的故事正式开始之时,段誉早已在擂鼓山聋哑谷等待 了。值得注意的是,虚竹最后解开的那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围棋珍珑,也正是由段誉开始 下第一盘。而其后虚竹成为逍遥派的新掌门人,段誉也始终在场;虚竹从乌老大等人的刀 下抢救出天山童姥,还是有段誉在场。也像萧峰的故事开始时那样,段誉这个“串场人 物”总要“陪伴”新的主人公三四回书以上才悄悄离开。有趣的是,萧峰、虚竹、段誉三 人结拜兄弟,实际上由段誉一人牵线搭桥,他先是与萧峰结拜兄弟,以后又是他与虚竹结 拜兄弟,只不过在与虚竹结拜时将萧峰也结拜在内。   第四大板块的故事,其实是从萧峰、虚竹、段誉这三兄弟的第一次聚齐才开始的。从 三兄弟大闹少林寺,到三兄弟同赴西夏国,直至最后三兄弟聚齐雁门关、迫使辽王耶律洪 基发誓终生不发一兵一卒南下侵宋,他们都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萧峰自杀身亡之后, 小说最终还是以段誉回到大理、看到慕容复在坟头上与村童玩登基游戏做结。   段誉的第三种身份,是潜在的,或者说是形而上的。那就是,段誉是一个真正的佛 子,他的经历,也就变成了一种佛子启示录。   段誉的故事,让我们联想到佛祖释迦摩尼,想到那个尚未出家成佛的乔答摩.悉达多 王子。由高贵心灵的支配,他不愿意轻轻松松地做他的王子、不愿意快快乐乐地接替父亲 的王位、不愿意简简单单地过他的世俗幸福生活,而决心离开皇宫,深入民间,了解天下 人的生活苦痛,并且为求得这种人生苦痛的解脱之道而苦修苦行、苦寻苦觅、苦思苦想, 最后终于豁然贯通,创造了不朽的佛学。   有意思的是,段誉也正好是一个王子,也正好是不愿意在家中安享王子的幸福生活, 不愿练武伤人,而从家里逃了出来。虽属“无意”,但却开始实实在在地深入了民间,了 解到俗世人生的种种真相。他看到,在所谓的江湖之中,人们并不是按照“王法”的准 则、更不是按照“佛理”的妙谛来生活,而是另有一套莫名其妙的规矩,充满了血腥的争 夺和打斗。住在无量山中的无量剑派,却无一人真正懂得“无量”的真意。段誉只好对他 们“说教”:“佛经有云:‘无量有四:一慈、二悲、三喜、四舍。’这‘四无量’么, 众位当然明白:与乐之心为慈,拔苦之心为悲,喜众生离苦获乐之心曰喜,于一切众生舍 怨亲之念而平等一如曰舍。无量寿佛者,阿弥陀佛也。”--可是,谁懂得这些?谁又相 信这些呢?段誉对他们宣扬这些,谁又会听他的呢?   真实的佛道,比阅读和理解佛经显然要复杂得多、也困难得多。   段誉走出王爷府第,很快就开始饱尝人生的真实苦痛。他说佛经,人家只当他是一个 大书呆子;他打抱不平,人家只当他出了毛病;他想救人,被救者常常对他施以“恶 报”;他想自由,但却一次又一次地落入他人的阴谋陷阱。   更令他惶惑的是,他所见到的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姑娘,居然都是他从未见过面的同父 异母的妹妹;他所遇到的最痛苦的“乱伦”的恐惧与情欲的煎熬,原来并非空穴来风,而 是由自己至亲长辈所造成的种种“冤孽”及其“果报”。若不是段正淳风流快活、“欠 账”太多,何来父债子还,要段誉来承受“乱伦”的恐惧和“姓段者杀无赦”的命运?若 不是段正明“窃居”了大理的王位,延庆太子又何以会来找段誉的麻烦?所谓的命运,其 实是一条长长的因果之链,每一种痛苦的经历背后,总会有一种更深的背景和因缘。   吐蕃高僧鸠摩智出于自己的贪念,将段誉强行从大理带到江南,对段誉而言,以王子 之尊而全然身不由己,固然是一种痛苦,但这种痛苦比之对王语嫣的单恋所经受的一切, 那又算得了什么?!他人的欲望固然会造成自己的痛苦或冤孽,但人生最大的痛苦与冤 孽,毕竟是由自己的欲望不能满足而造成!这也正是佛经所云:“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 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但芸芸众生,却又怎能轻易地“离于爱”而生存?有趣 的是,段誉虽熟读佛经、深通佛理,但却始终不能以此自我解救。对王语嫣的挚爱就像一 条无形的锁链,并非身不由己,而是“心”不由己。   如上所言,段誉的中原之行,不仅是鸠摩智使他身不由己,也不仅是王语嫣使他心不 由己,他也不仅担任了本书故事的叙事导游或引线,实际上还同时担任了萧峰、虚竹等等 更多的人生悲剧和人间苦难的旁观者、见证人和最后的“证道”者。段誉南来北往、东奔 西去,不仅经历了自己的那一份充满忧患苦痛的人生,而且也见证了人间的种种悲欢离 合、宿果因缘。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变成了段誉的眼中之事,每一个人的苦痛也都成了段誉 的心中之痛。   但,值得注意的是,《天龙八部》并不因此就是一部简单地宣扬佛道、讲解佛经之 书,段誉的人生之路并非简单的“出家”之路,而恰恰是一条更为艰难也更为曲折的“归 家”之路;段誉所找到的并非简单的“佛道”,而是一种更新颖也更美好的“人道”-- 段誉最后并没有出家做和尚,并没有抛弃他苦苦爱恋的王语嫣,而是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大 理的皇帝。对于段誉的人生及其大理的皇帝之位,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否定之否定”; 段誉原来不愿练习武功,最终却练成了一身惊世骇俗的六脉神剑;段誉原来并非段正淳之 子,当然也就不是王语嫣的亲哥哥,以前的种种乱伦的恐惧,竟然是人生的一种“假 象”.段正淳的种种风流债务毕竟还是由他自己亲自偿还。段誉是“天下第一大恶人”段 延庆的儿子,他当然不会杀死归己的生身父亲,延庆太子终生想当大理的皇帝却始终没有 当成,最不想当皇帝的段誉却当上了大理的皇帝……   从此,大理国将不仅仅是一个佛道之国,更是一个人道之国。当然,段誉治下的大理 国并非现实之中所存在的,而是一个理想的人间乐土乌托邦。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