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摘自“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新语丝海外站点被中国方面屏蔽,国内网友可从新语丝国内版“新到资料” 的链接进入) 瞎了眼的批评家 高水皮   据报道,冯其庸、严家炎、王春瑜、周传家、陈墨、林冠夫等知名学者教授,最近将金 庸告上了法庭。要求被告金庸立即停止对原告的侵权行为,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 济损失费人民币五十万元。   原告诉称:《评点本金庸武侠小说全集》的出版,是经金庸本人同意确定了的。但他们 评点出来后,金庸却认为,像这样的评点,就是小学生也会写的。金庸还表示,其实他们所 谓的评点,根本是一种聪明的盗版。又说:“以前我对盗版确实比较姑息,想着他们可能是 因为穷、又没有什么知识,盗版也是谋生手段,社会上有那些小偷、强盗,不是也始终禁而 不绝吗?但这一次我是深深地失望且痛心的——因为这是一些学者,是知识分子呵!他们怎 么可以这样做?”   我想那十三位评点了金庸小说的批评家这时一定在心里感慨:当初真是瞎了眼! 金庸的东西到底怎么样?其实王朔拿金庸“开涮”时,说的是不错的:语言罗嗦单调,情节 重复时而又莫名其妙,人物性格单薄甚或不可思议,作品中的价值观空洞且落伍。人人都不 可能完美,只是在艺术表现上老重复玩熟了的几个套路,在世道人心的把握上又如此有欠深 度,说老金混到了这把年纪还如此如此话是刻薄了点,但中肯的评点是值得金庸先生反省的。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金庸小说在打打杀杀,恩恩怨怨中有着很强的娱乐性,其中善恶有报的 想象性满足,也颇有情感的慰籍作用,因生存压力而紧张,或是因衣食无忧而无聊的人们, 用金庸小说来调剂一下,也是情理中的事,但如果沉溺其中,成为“迷”,当下又有如此之 多的“迷”,恐怕就和某种国民心态有关了。   在我看来,金庸的小说不是很有品味的文学作品,但这样的东西能有如此之多的“迷” ,倒是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可那几位名声不小的学者教授却不这样看。他们的着眼点不在 这一文化现象而在作家作品本身,使了不少力气要把金庸的作品往“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 中拉,把金庸朝“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的座椅上抬,据说这样做可以“体现底层关注”和 “开拓研究领域”,等等,还有没有其他没能说出来的原因?不得而知了。   金庸在前几年还是比较谦虚的,多次说过自己写的也就是个武侠小说,不敢指望和大师 及经典比肩。可是眼瞅着有人将自己列入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十位文学大师”之列,中国的 最高学府里有名教授为自己的作品开选修课,也就渐渐地忘了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近两 年是有意识地朝着“大师”和“经典”的地位奔了。出钱在美国的克伦拉多开了有海内外知 名学者参加的关于自己作品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内地出版自己的全集。作为精明报人的金 庸一定清楚,什么东西不可以宣传出来?这套评点本,想来也有服务于这一系统工程的意思 ,遗憾的是,几位批评家的评点让金庸先生失望了。 说几位批评家的评点连小学生都写得出来,金庸先生就没有体谅批评家的苦衷。俗话说,巧 妇难为无米之炊,金庸的也好,别人的也好,武侠小说不就是那样,缺乏揭示世道人心的真 切性和丰富性,表现上也只是那么几个套路,你要批评家说什么?当然只能是“说这一句写 得很好,就成评点了,说这段写得很紧张,又算评点了”。要是以平常心来看待,笑一笑也 就过了,可这次金庸先生心中是有所期待的,看见批评家们不争气,也就急了,联想到批评 家们想寄生在自己身上赚钱,终于忍不住拉上了“小偷强盗”地恶语相向……   事情闹到了这一步,不由得批评家们不感慨:当初真是瞎了眼!   看着事情闹到这一步,我也不由得不感慨:真是瞎了眼。   不过我的潜台词是这样的:批评家要是以为读者多或是名声大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就是经 典,那真是瞎了眼的批评家。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