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摘自“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新语丝海外站点被中国方面屏蔽,国内网友可从新语丝国内版“新到资料” 的链接进入) 金庸迷,迷什么? 高水皮 “开涮”金庸比较容易,老金的东西好好丑丑放在那里,拿来敲敲打打可以做到言之凿凿。 王朔拿金庸“涮”了一把后,老金给媒体回信,写了篇“我不生气”的文章。有人以为这篇 “我不生气”的文章显出了老金的宽容大度,那就没看到实质,老金顾左右而言他,其实是 让王朔整着软处了。 “开涮”金庸迷就相对难点儿。这些人往往讲不出多少道理也常常不讲道理,“读者众多” 是他们维护金庸的一条基本理由,真可谓人多势众。说到最后还可退守到“说到趣味无争辩 ”,老子喜欢,咋着?不信就看看开涮老金后众多金庸迷对王朔的讨伐。王朔认为金庸的东 西语言罗嗦单调,情节重复时而又莫名其妙,人物性格单薄甚或不可思议,作品中的价值观 空洞且落伍。。。。。。但金庸迷们在 “捍卫”金庸而抨击王朔时,不是讨论王朔对金庸 的批评是否说对了或是说对了多少,而是指责王朔批评的态度或是以己度人地鄙夷他提出批 评的动机。他们或是指责王朔“自以为和金庸是一个级别”,愤慨他没大没小;或是挖苦嘲 笑他近来寂寞了,“想在新闻纸上露一把”。有的甚至揣度王朔由于新作卖得不好,所以借 亵渎金庸迷心中的“神圣”来为自己及自己的作品炒作造势,因而觉得王朔“说起来有点丑 ”。一句话,对批评者呵斥:你小子以为你是谁? 在当今中国乃至全球华人中,金庸迷众多,称得上“mass”了。 “开涮”金庸迷,还不被 他们骂死?尤其在网络时代的今天。“mass”的力量是盲目且巨大的。但我想总不能因为怕 挨骂,就不实话实说吧? 金庸迷都迷什么呢?金庸的东西在写法上就是一个情节性强,把打打杀杀揉入其中,展现一 些诸如允诺必践、善恶有报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情节性对应的是好奇心,其中的传统价值观 对应的则是正义感(当然是带有中国文化色彩的),这是金庸俘获读者的秘诀。老实说,金 庸小说在打打杀杀、恩恩怨怨中确有很强的娱乐性,其中“善恶有报”的想象性满足,也颇 有情感的慰籍作用。因生存压力而紧张、或是因衣食无忧而无聊的人们,用金庸小说来调剂 一下,也是情理中的事,但如果沉溺其中,成为“迷”,就是低品味的读者了。阅读时热衷 于情节性,那是只会看热闹的外行;满足于在想象中仗义行侠,是幼稚可笑的心态。   就像中国人难以理解美国人看橄榄球的狂热,美国人也无法想象中国人对金庸的痴迷。 金庸的东西是品味不高的文学作品,但却能拥有如此之多的迷,确实和某种国民心态相关。 认同“允诺必践、善恶有报”那些空洞落伍的价值观,在今天是一种愚昧的表现;热衷且满 足于在想象中武艺好生了得地仗义行侠,是龟缩性格逃避现实的精神胜利法。不客气地说, 这种心态也就是鲁迅所说的国民劣根性之一。  金庸的东西不仅迎合了这一国民劣根性,而且助长延续着这一国民劣根性。就像当年 见了先生打躬作揖可以强化师道尊严,“早请示、晚汇报”时吟诵“三忠于、四无限”能培 养奴性人格一样,金庸迷们在对那些莫名其妙的“武功”、稀奇古怪的“豪杰”名字津津乐 道时,这种类似“仪式化重复”的举止,也在培养延续着他们的愚昧心态和龟缩性格。所以 我说,不要迷了,金庸迷们!初初一看,你们似乎是迷恋一种低劣的文学品味,在根子上, 却是迷失在鲁迅等思想先驱们早就批判过的国民劣根性里。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