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我为父亲的一生概括五句话 舒乙   有人曾问我,你能不能用几句话把老舍先生的特质说出来,区别于其他的大 作家,比如说,区别于鲁迅,区别于郭沫若,区别于茅盾或者巴金等等。   这很难。   我想了好久。   想出了五句话。   第一句是:他是北京人。北京这个籍贯对老舍先生有极大的意义,远远超过 对他的前辈们的影响。原因在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掀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 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们当时正致力于文体的改革,主张用统一的“国语”代替方言, 以为不如此,便无法实现使用白话文的转折,也无法确立白话文在文学中的统治 地位。而使用国语必须确定以何种地方音为基础音。语言学家们对此有过激烈的 争论。最后在北京音、吴音、粤音、武汉音和南京音之中选定了北京音。老舍先 生走上文坛的时候,恰是国家正式确定以北京音作为国语的基础音的时候。他的 北京籍贯帮了他的大忙,使得他得天独厚,他的北京话使他的语言由地方的成为 正宗的,成为范本。他也被誉为“语言大师”。   第二句是:他是满族人。满族是个少数民族,人数不多。历史上满族人出武 士多,出文人少,著名的文人中很少有满族人。不过,满族人在他们处在上升期 的状态下非常善于学习,他们广泛吸收了汉文化,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优秀民族。 清末民初的每个满族人,不管他识不识字,都会一两样乐器,都会唱几句二黄或 者牌子曲,都会养花、养狗、养马、养鸽子、养蛐蛐,都会骑马射箭,都会舞枪 弄棍,都会拳术,都是美食家,都懂各种礼仪……试想:这样的人,一旦当了作 家,那还了得!他会把各式各样的民间文艺形式和民俗带入自己的作品,他会用 多种文化知识,包括它们的末枝细节,装扮自己的主人公,使自己的著作更加有 趣味性和可读性,而且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在文学的“民族化”和“个性化” 上做出了重大突破。   第三句话是:他是穷人。穷人出身的作家,同样,也是很少的,穷人的孩子 读不起书啊。老舍先生是穷人出身。他的父亲是一名满族的低级军官,葬身于抵 抗八国联军的炮火中,当时老舍仅有一岁半。此后,他的一家靠母亲为别人洗衣 裳缝活计过日子,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他的这种出身使他总有些忧郁,总有些 悲观,总有些疾恶如仇,总有些冷眼看世界,使他自觉地和穷人站在一起,同情 他们,怜悯他们,为他们鸣不平,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同样的道理,他比较顺理 成章地欢迎和接受革命带来的巨变,也是缘于他出身穷人。他把自己当成新社会 的主人,很自觉地融汇到新社会的新秩序中去,而且不必作“投降状”,他内心 的潜台词是:咱是穷人,咱们是一头儿的。这点不同,使他和同时代的绝大部分 老作家有重大的心理差异,而这点差异竟使老舍先生成为唯一在两个不同历史时 期都有创作高潮的人。   第四句话是:他有近十年生活在国外的经历。和早期留学生不同的是,老舍 先生二十年代在英国和新加坡工作了5年多,四十年代又在美国生活了近4年。由 于见多识广,思维模式不很单一,对世界文艺思潮和创作动向相当熟悉,老舍先 生比较善于独立思考,比较容易从对比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切对他的人生道 路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影响到他的人生终结。   以上四句话,是属于老舍先生个人的特质,应该说,这是理解老舍及其作品 的四把钥匙,许多老舍文学现象都可以由此得到解释和解答。   还有一句,是第五句,这一句不仅仅属于老舍个人,亦属于他那个时代的同 龄人的,但可以把他和他的同龄人与前人,与后人区别开,那就是:老舍诞生于 上世纪末,死于20世纪中期。这个时期,是一个中国大地上出历史巨人的时代。 这批人共同的特点是他们身上有两个发达的坐标系:一个是纵的,中国优秀的历 史文化传统,一个是横的,广泛的世界文化科学知识。在他们之前的人,没有横 的坐标系,在他们之后的人,纵的坐标系普遍比较弱;而唯独他们,两个都发达, 终成大业。老舍先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对一位作家来说,非常重要,会使他 有雄厚的基础,加上生活,加上才气,加上勤奋,便能出类拔萃。   这几句话,或许对读老舍有所帮助,这便是写作此文的初衷了。 (本文为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老舍作品经典》“编者后记”,有删节。)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