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康有为的理性与激情 雷颐    一百多年前的维新运动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国际背景,而最直 接的原因则是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由于历史上日本长期学习中国文化,所以 在甲午战争之前,国人一直视日本为“蕞尔岛国”、“东夷小国”。但在历时近 十个月的甲午战争中,中国却惨败于向为国人小觑的日本,号称“东方第一”的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几十万中国军队溃不成军,日军在中国领土上肆意烧杀掳掠, 清政府最终不得不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向敌乞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群情激愤,一些先进的有识之士如 康有为、梁启超痛定思痛,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日本之所以能由“崎 岖小岛”战胜老大中华帝国,就在于向西方学习,变衣冠、改正朔、变法维新, 实行君主立宪,所以中国的救亡强国之路就是要向敌人--日本学习。日本因学 习西方由弱而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象日本那样变法维新, 学习西方。1895年 5月,康有为在北京发动著名的“公车上书”,公开提出只有 学习日本变法才能强国的主张。在论证了变法强国的必要性之后,他提醒说: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 鉴。”(《上清帝第二书》)在以后两份给光绪皇帝的上书中,他一再提出要向 日本学习:“以日之小,能更化则骤强如彼,岂非明效大验哉?”(《上清帝第 四书》)日本维新说明现在“图保自存之策,舍变法外,另无他图。”(《上清 帝第五书》)梁启超在风靡一时的《变法通议》一文中也对日本赞不绝口:日本 在维新以前曾“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 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   他们对敌人的夸赞,要向强敌学习的疾呼,使朝野为之一震,有的表示赞同, 有的坚决反对、认为是大逆不道。支持维新的光维皇帝则深为所动,在“百日维 新”开始不久就命康有为进呈所著《日本变政考》。从1898年6月21日起, 康有 为开始自己所著15万言、十二卷本《日本变政考》陆续进呈。光绪皇帝更是急不 可耐,康有为写道:“一卷甫成,即进上。上复催,又进一卷”(《康有为自编 年谱》),终于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进呈完毕。《日本变政考》以编年的形式, 对明治维新的内容、经过和经验作了详细的介绍、评说和总结,并结合中国情况 向光绪帝提出变法的具体建议。在这本书中,他响亮地喊出“不妨以强敌为师资” 的口号;强调“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总摄百千万亿政事之条理,范围 百千万亿臣民之心志,建斗运枢,提纲挈领,使天下戢戢从风,故为政不劳而后 举。”把定典章宪法作为变法的“总摄”,确是抓住的问题的关键;在书后的 “跋”中,他总结说明治维新“其条理虽多,其大端则不外于:大誓群臣以定国 是;立制度局以议宪法;超擢草茅以备顾问;纡尊降贵以通下情;多派游学以通 新学;改朔易服以易人心数者。”他斩钉截铁地断言:“我朝变法,但采于日本, 一切已足。”   康氏的《日本变政考》对光绪皇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百日维新”中发布 的许多上谕、变法的主要内容都来自此书。   在中国为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慨之时,同样热血沸腾的维新派却没有仅仅 停留在对敌人的谴责、痛斥阶段,更不是简单地否定侵略者包括体制在内的种种 优长之处,而是冷静地提醒人们看到敌人的长处,提出要向敌人学习,确实难能 可贵。因为这既需要高人一筹的识见,对世界大势、国际格局、国内形势有理性、 清醒的认识,更要有过人的勇气,面对群情激愤,提出“以强敌为师资”往往会 被斥之为“媚敌”“卖国”“数典忘祖”……会受千夫所指、举世痛责、身败名 裂。而维新派之所以有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承认、分析仇敌的优点,进而提出 向仇敌学习的勇气,盖因其对国家之爱至真至诚至深,其实是一种更深刻的激情。 正如梁启超所说:“今夫所谓爱国之士,苟其事有利于国者,则虽败己之身,裂 己之名,尤当为之。”(《戊戌政变记》)此种爱国,才是更纯粹、更深沉、更 清醒、更理性、更负责、更有效、更值得敬重提倡的爱国主义! (XYS200509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