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评】 为朋友新著写吹捧书评,本没有什么奇怪,奇就奇在哪壶不开提哪壶, 偏要赞扬其“科学的精神,逻辑的舞蹈”。李洪岩、范旭仑的新书我 没有读过,也不准备去读,但他们研究“钱学”的文章在网上读过几 篇,事实上以前也曾经收到过他们的大量投稿,而我一篇也不登,原 因很简单,如果那种以强盗逻辑搜寻鸡毛蒜皮的玩意也能算是学术研 究,天下学者都要羞死。所以徐晋如的评语,得加俩形容词,叫“伪 科学的精神,强盗逻辑的舞蹈”,他所说的“路旁儿之‘钱学’”, 正是这两人的绝妙写照:钱先生、钱夫人都先后将这俩“钱学家”一 脚踢开,“钱学家”也就只能如丧家之犬在路旁儿对钱夫人狂吠不 已,做出一副比钱夫人还护主的恶心模样。至于徐晋如盛赞“(李洪 岩)驳斥邵燕祥的文章却应当归入最优秀的杂文之列”,倒也并非全 无根据,庄周在《齐人物论:百年散文大盘点(续一)》中也曾经把 这篇杂文拉出来亮相,“赞曰”:   “青年钱学家李洪岩,除对钱氏宏文熟如乘法口诀表外,还学得 一手快刀文字。钱锺书驾鹤远游之后,自觉无枝可依,转思以辣手立 万。遂血口贲张,行文全不识温良恭俭。一证在手,放言无羁。文章 常与所谓‘范君旭仑’联署,呈黑风双煞之势,即各自谋篇,亦此呼 彼应,现犄角互动之形。喋血文字,鞭笞章句,冀希以鹰扬之势,慕 刚直之名。其见既偏,其心尤险。责人以苛而至于酷,责己以宽而至 于无,文中捋袖干架类句子,填坑盈谷。戏改《西厢记》语,或可谓 ‘颠不喇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憎汉的嘴儿罕曾见’。” (方舟子) (下文原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06月14日) 逻辑的舞蹈 ——《为钱钟书声辩》读后 徐晋如   史学家的著作一般是严肃的、琐碎的,就像是一个年高德勋的长 者,令人只有敬畏,却产生不了亲近之心。然而史学家李红岩范旭仑 先生的著作却并不如此。他们的著作尽管建立在丰富的材料之上,逻 辑的力量却更形巨大。这一点在他们的新著《为钱钟书声辩》中犹有 精彩呈现。   钱钟书先生被学界关注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但是对于钱钟书在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问题,却岐见纷出。“钱钟书热”自九 十年代初以来持续高温,学者而拥有如此广泛的社会认同,钱钟书尚 是第一例。当然,近年以来关于钱钟书的文化地位问题文化界颇多异 词,许多人认为,钱钟书缺乏作为知识分子所应当有的道义和责任心, 钱钟书的学问是缺乏体系的。比如蒋寅就认为,大师必须开一代之风 气、创立一种规范,重要的是对学科、对部门的知识积累有所贡献, 而钱钟书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钱钟书的学术纯然是自娱性的,看不 出对当代学术的介入,对学科建设的关注。钱钟书没有开创一种新的 学术范式,他的学问一如其态度,基本上停留在中国传统的学术方式 上。李洪岩、范旭仑二位先生对这个问题的剖析独具匠心。他们只是 点出蒋寅立论的前提在逻辑上毫无依据,就令人信服地回答了这个问 题。关于说钱钟书没有道义和责任感的问题,李、范二位先生提请读 者注意,一位主要在书斋中生活的学者,他的道义和责任感主要表现 在通过著述来表达对人类、对现实、对自然的沉思。为什么就没有人 说康德缺乏道义和责任感呢?   1998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吴宓日记》打消了从前学界关于吴 宓钱钟书关系的浅见和幻想。原来钱钟书曾经被吴宓骂得狗血喷头。 《吴宓日记》中涉及钱钟书的几段文字曾产生很大影响,在很大程度 上为否定钱钟书人格的批评家们提供了口实。钱钟书的夫人杨绛为此 专门撰文《吴宓先生与钱钟书》,目的在于既替钱钟书辩护,同时又 要维护吴宓的光辉形象,结果是越描越黑。杨文预设了一个前提,即 钱钟书该骂,吴宓骂得对,只不过两人间的所有矛盾后来冰释了,人 们不必再就此大作文章。这个前提在逻辑上是很虚妄的。李、范二位 先生从逻辑常识出发,指出吴宓确实骂过钱钟书,但骂得无理,钱钟 书尽管对吴宓有较为尖刻的批评,就吴宓的人格学问来说,毫不过分。 二位史学家根据《吴宓日记》本文,站在对历史事实的考辩的立场上 为钱钟书讨说法。文章以强大的逻辑力量、丰富的史料,雄辩地证明 吴宓钱钟书二人之间,吴宓才是理亏的一方。经过作者的剖析,杨绛 的文章也就成了小说家言,无所依傍了。   对于1998年极为著名的宗璞与杨绛的笔墨官司,本书作者采取了 逻辑上的排他法和归谬法,从而获得了公正的立场。   作者重视逻辑的力量,其实是因为作者重视科学的精神。从这种 基本理念出发,作者行文中对于那些“路旁儿之‘钱学’”也就不无 辛辣讽刺。但是作者的这种把一切虚妄的成说、浅陋的识见当作敌人 的精神,在学风颓坏的今日,不仅要招致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嫉恨,连 一些不相干的人比如邵燕祥同志也要打抱不平。李洪岩先生是史学家, 本不以杂文见长,但他驳斥邵燕祥的文章却应当归入最优秀的杂文之 列。这篇文章在点出邵文中用语模糊、逻辑混乱的弊病以后,更是深 入巢穴,用邵燕祥的手来堵邵燕祥得嘴,在逻辑上论证了反左的人未 必不左这一命题,从而给对手以强有力的打击。令人读后大有畅快淋 漓之慨。   我不读《红楼梦》,但却爱读李吉力先生的红学著作;同样,我 不读钱钟书,却爱看李洪岩、范旭仑二位先生钱学著作。《为钱钟书 声辩》以其科学的精神,逻辑的舞蹈,带给我难得的阅读快感。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