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扯淡的范例 □刘洪波 正经拉开了架式的灵魂拷问,却在客厅里的几杯淡茶中变成了一团和气,走出来的双 方打拱道别。这到底是因为某一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伟力,还是因为某一方如见 真龙天子般的震动,实在是不清楚。然而这种不知是滑稽还是荒唐的怪事,发生在中国的 文场上,倒也不足为奇。 近来,大余(秋雨)先生和小余(杰)先生,就合作出演了这么一曲戏,舞台便是剧 作家魏明伦先生家的客厅。本来小余的战书写得勇猛无比,《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 的宏文逼面而去,追问“苦”而“冷”的大余为何对个人的文革史多所掩盖与伪饰。正好 小余回川筹办婚事,参与凤凰“千禧之旅”(这次当是甜旅了)的大余驾临四川,于是假 座魏明伦先生的客厅,两人之间作起戏来。 彼时双方共同的愉悦心情肯定大大有利于这次会见,所以“有些生气”的大余和来势 汹汹的小余,便“一见你就笑”了。小余把大余《答余杰先生》的信件一读,顿觉“认识 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消除了一些误解,并且作为个人也佩服余秋雨的胸襟”,认为余秋雨 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如果能够带头反思,将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和典范”。这相 当于说,因为你是大人物,所以我们要您做表率。看来,对个人的反思倒也并非对知识分 子的一般要求。 大余老道多了。“有影响力的人物”,自然是爱听的,但显然并不准备去做“榜样和 典范”,于是对“文革”中的文章署名、创作状态作了解释,讲了自己在“文革”中的基 本经历和“文革”最考验人的几个要害之处。《答余杰先生》是怎么写的,上面这些话到 底是怎么谈的,就不知道了,可以猜测到的是,余秋雨先生的谈话肯定表明自己在“最考 验人的几个要害之处”做得是不错的,否则小余也不至于听君一席话,就把自己的“误 解”给消除掉。 小余说,他所讲的忏悔,乃是“从基督教的忏悔意识出发,为中国营造一个民主自由 的精神平台”。说的真是玄妙莫测,但我想,既然如此,又何必问余秋雨先生为何不忏悔 呢?余秋雨先生似乎是没有信基督教的,你自然不能要求他从“基督教的忏悔意识出发” 来做什么事。我一直以为忏悔乃是发自人内心的不安与良知,经小余一说,原来竟发出 “基督教的忏悔意识”,真是这样,中国的知识人何时才能有忏悔? 果不其然,小余的“基督意识”一说,就在不信基督的大余先生面前败下阵来。大余 立意高远地说,忏悔倒不紧要,要紧的是“在自相毁损中救助已经很脆弱的文明力量和创 造群体,让他们不要受到野蛮无知的侵害”。一个从基督精神讲忏悔,一个从文明创造谈 救助,势不均,力不敌,已是显然。 这就难怪大余还把小余当面教训一通,“忏悔是个人化的,而强迫别人忏悔可能会造 成人人自危,却背离了忏悔的初衷。特别是在事实不清的基础上强迫他人忏悔,实际上是 以反对‘文革’的名义回到了‘文革’”。小余因“误解”而文辞凶悍地要忏悔,大余则 四两拔千斤地说谁要求忏悔是搞“文革”。依大余之见,个人行为便是做与不做都阿以 的,当社会良心、文明守护神有他,忏悔则不必有他,谁问他不忏悔,谁就是强奸了他的 意志。 可叹小余不知是因为被捉住了材料错误而羞愧,还是因为当初追问之时自己也未必想 清楚了,被数落一通后,与大余共同探讨起“保护文明和走向社会”的问题来。据说,这 下可是“两人一拍即合”,都认为福柯应是榜样,“每个星期要在电视上露面,对政治、 经济、文明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评论”。大余是已经这么做着的了,尽管没有“每周一 次”,但他毕竟让小余归化到自己的道路来。 《中国青年报》2月1日发布“两余相见”的新闻时,称这次会见提供了解决笔墨官司 的“新范例”。我看,这与其说是解决笔墨官司的范例,不如说是一个扯淡的范例。笔墨 官司的起事者疾言厉声,却自己都没有想清楚所为何事,一席小儿科的谈话,就扯起降 旗,急急投奔到对方的脚下,这算是什么笔墨官司,分明就是哄闹与扯淡。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3月14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