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谁有资格做班长   张远山   中国的教师被戏称为“孩子王”,虽然是戏称,但无论是称呼者还是被称呼 者,都坦然接受这一戏称,足以说明整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这一集体无意识, 来自“天地君亲师”的宗法观念。在非人的力量中,天地最尊,无须多说。在传 统的中国社会中,君权最尊(习称“九五之尊”),父权其次,师权又其次。然 而君又称“君父”,师又称“师父”,所以君权、师权之尊,都源于父权之尊。 孔子说:“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所以对君要忠,对师要尊,皆源于对父要孝。 所谓孝,就是无条件的顺从,无条件的听话,孔子谓之“无违”。不听话,谓之 “忤逆”,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教师,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他生前虽然惶惶如丧家 之犬,得不到诸侯们的赏识,但死后被儒生推崇为“素王”,被皇帝封为“文宣 王”。自高门户的儒生,往往以“帝王之师”自居,由于君与父皆有师,故师权 甚至有高于君权和父权的良好感觉,虽然这仅仅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自鸣清高。 世俗社会中的君王并不真把师(包括“大成至圣先师”)当一回事,世俗社会中 的父亲们也并不真把师当一回事,充其量是“倡优蓄之”。但中国的教师在学生 面前,依然有“王”的感觉。这种“王”的感觉,使中国的师生关系,从来不是 一种平等的关系,也使中国的教育甚至在进入现代以后,迟迟不能成为民主精神 的源泉,专制的幽灵,也就一直在中国的上空盘旋--即便是在推翻帝制近一个 世纪之后的今天。   当代盛行一种说法,叫“从娃娃抓起”。振兴中国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提倡文明礼貌,也要“从娃娃抓起”,为何提倡民主法治,不“从娃娃抓起”? 现在的“孩子王”(主要是班主任),上任伊始,就要任命班长。所谓“一朝天 子一朝臣”,连用词也与君臣关系完全一致。   班主任们任命的班长,一般是最听话的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好孩子就必 须听话,这也是中国人长期的集体无意识,并未随着帝制的被推翻而有所改变。 其实听话的孩子一定是没出息的,有出息的孩子一定是不听话的。被班主任们指 定担任班长的学生,未必有实际管理能力,未必能赢得同学发自内心的尊敬,甚 至不仅没有威望,还常常受到同学们的冷淡、疏远和鄙视。仅仅是由于“现官不 如现管”和害怕班长打小报告,学生们才不得不对狐假虎威的班长稍事敷衍。   听话的班长既然未必有用,为什么班主任们依然乐此不疲、如出一辙地要指 定听话的孩子担任班长呢?首先,虽然听话的班长在协助老师管理学生的过程中, 实际上几乎没有多少积极的作用,但在老师看来却大大地有用,只不过并非对学 生有用,而是对老师有用。其次,是为了给不听话的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 为百姓树立“榜样”,是从汉朝的皇帝就开始颁行全国的华夏传统,当时叫做 “举孝廉”。由地方长官负责,不举孝廉的长官要被撤职。到隋唐时代定型为科 举制,所以无论是举孝廉还是科举,都叫“举”,被举者叫“举人”(进一步细 分为秀才、举人、进士)。科举考试,考的就是提倡忠孝、顺从、无违的儒学, 目的就是为了把百姓训练成顺民。皇帝认为,谁能对父母尽孝,谁就必然能对皇 帝尽忠。尽孝是听话,尽忠也无非是听话。一被“举孝廉”,就有资格做官,为 皇帝牧民。当官的好处是不用多说的。与此完全相似,“孩子王”们认为,谁听 话,谁就有资格做班长,谁就有资格做“三好学生”,谁就有资格被保送上大学, 谁就有资格得到不听话的学生得不到的种种好处。   “三好学生”的所谓三好,指的是德智体皆好。不妨看一看这些被“孩子王” 特别宠爱的班长(往往就是“三好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   先说第一项:德。每个“孩子王”都知道,常常有不听话的调皮学生在课间 休息时恶作剧,比如在黑板上写老师的绰号;在任课老师的课上捣乱,比如乘老 师转身板书时向同学扔粉笔头--学生一般不把任课老师视为“王”,这就是为 什么虽然做班主任没多大好处,但许多老师还是勉为其难地愿意担任的原因,班 主任上课是不会有“纪律”问题的。恶作剧或捣乱事件发生后,班主任就会来调 查,但当众调查不可能彻底了解事件的真相和来龙去脉。班主任的最后法宝就是 把班长单独找去,听话的班长就会源源本本地细述周详,于是班主任可以稳、准、 狠地对肇事者予以处置,包括向家长告状。班长对班主任的有问必答,无违无隐, 当然被同学视为“告密”和“背叛”,视为损人利己的行为。而许多班主任挑选 听话的孩子担任班长,正是为了“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给你种种好处,就是 为了要你在关键时刻愿意“配合”。同学们也往往把班长视为老师安插在他们内 部的“奸细”,对班长绝少信任。   另一方面,在缺乏法治和人权观念的中国,国民自古以来就没有沉默权,孩 子就更没有沉默权。在成人社会中,坚持保留沉默权的人,就不可能得到上司的 信任。在学校中,为了保住老师的宠爱,班长也不可能沉默。见多了因告密而得 益的事情,孩子们稚嫩的心灵自然会被扭曲,纯洁的精神自然会被毒害。文革中, 无数告密者出卖了自己的至爱亲朋,与他们在中小学受到的畸型教育不无关系。 因为老师从来就不尊重学生的沉默权,甚至不认为学生有沉默权。按封建伦理, 听话和顺从是最大的有德;然而按文明伦理,告密、背叛和损人利己则是不折不 扣的道德败坏。   再说第二项:智。听话的孩子往往并不真正聪明,学习成绩也不拔尖,大多 仅居中上,但为了刻意树立“榜样”,老师会在批改他们的试卷时放水,甚至单 独辅导,透露考题。真正的学习尖子,很少有机会成为班长和“三好学生”。而 学生真正佩服甚至崇拜的却是那些学习尖子,但学习拔尖者一般不太合群,既不 屑于被老师垂青,也不愿与被老师头痛的捣蛋鬼为伍--在传统中国,这些智者 正是道家者流。当智德并不超群的听话学生受重用时,学习尖子们只有两条路可 走,要么洁身自好不闻世事,要么“改造”自己的天性加入竞争。天性当然并不 那么容易改变,因此选择后一条道路,一般要等到他们成年以后,但中小学教育 却为这一不幸的兑变埋下了最初的种子。当然,一旦不幸的选择已经做出,他们 就格外具有优势,仅仅听话而无才者根本竞争不过他们。   最后再看第三项:体。很少有“三好学生”在这方面对同学具有任何优势, 这方面有优势的恰恰是那些调皮大王,这些调皮大王在教师眼里是最不听话,最 不顺从的,但他们的基本品德和人格力量无疑比班长和“三好学生”出色,甚至 比学习尖子们出色。因此,他们往往是学生的实际领袖。这些人在传统中国,正 是墨家者流。等而下之者,则是侠客、流氓,成为帮会和黑社会的基础。因为既 然主流社会歧视和排斥他们,而且他们也缺乏与“儒家”竞争的智力优势,那么 只好在反社会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了。   说到底,听话的人,是专制社会需要的臣民--也就是奴才;但听话的人, 却不是民主社会需要的公民。听话的人被树为“榜样”,不听话的人自然“识时 务者为俊杰”,由不听话逐渐变成听话,由不顺从逐渐变得顺从--中国人把这 一从高贵的人变成卑贱的奴才的过程,称为“成熟”。许多传统文化批判者,都 认为中国人有天生的奴性,又把天生具有奴性称为“中国人的劣根性”,对此我 是坚决不同意的。我认为,奴才、顺民、逆来顺受者是传统、制度、文化、教育 刻意培养出来的。奴才是怎样炼成的呢?就是在中小学教师们有意无意的劣选中 培养出来的。有一句当代格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认为,榜样的力量 确实是无穷的,但一味听话者的榜样力量完全不是正面的,而是负面的。所以这 句话应该被修正为:榜样的危害是无穷的。当然,由于“举人”、班长、“三好 学生”、保送上大学的名额是有限的,“榜样”的力量未必真是无穷的,许多孩 子明知自己无望被老师“垂青”,不听话的照样可能不听话,有潜力的却很可能 不再努力,本就天份有限者更可能破罐破摔甘居下游,而觉得走正道希望渺茫的 人,则开始留心旁门左道。   总之,小而言之学校,大而言之国家,其提倡的主流价值和国民榜样决定了 一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形态。身为“孩子王”的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塑造其未来 成员的职责,所以,在任命谁为班长、推荐谁为“三好学生”、保送谁上大学的 涓滴小事上,切不可掉以轻心,而必须对民族、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具有高度负责 的精神。   二○○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写于上海   (刊《辅导员》杂志2002年12月下半月刊) (XYS2003020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