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诺奖情结与诺奖排斥“马经”的学术单边主义   巫继学   中国经济学界“诺奖”情结郁积已久,而近几年来日甚。   自从十多年前,《经济学消息报》高小勇采访在世的若干名经济学奖诺获得 者以来,人们对于经济学与国际接轨一事被骤然炒热。一时间,对经济学诺奖降 落中国一事议论纷纷。接着,大概有三个因素的加入使其高温持续,热谈有加。 一是,接二连三的经济学诺奖获得者来华,或讲学、或为政府经济改革与发展顾 问咨询、或为大型企业献策支招;二是海归中有诸位师从经济学诺奖获得者的学 者回国,并受到重用,他们的影响力具有某种昭示效应;三是定居法国巴黎的华 人作家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破了百年来中华文学与诺贝尔奖从未结缘的 沉寂。对此尽管在中国有着严重分歧,但经济学人还是从这位华人文学奖获得者 联想到了些什么。   应该说,就目前中国经济学界的现状而言,结缘诺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学 界内外不时传出有志之士的凿凿之言,其间批评中国经济学界自身的言论不少, 其中有些意见可谓一针见血,直指学界的病灶。究竟我们与经济学诺奖距离有多 远?从著名学者到一般热心人,都在进行时间距离的计算。乐观者认为,在这一 代学者中将有幸运者中头彩,而悲观者认为,如果能在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中奖 已经是万幸的事了。   也许是期盼与现实差距太遥远了,也许是人们冷静地思考至深了,近来对诺 贝尔经济学奖的批判之声不绝于耳。这种批评可能源自国外的非主流以及各种异 端经济学学派,也可能自来就有只是近来它的声音被我们感知了,更有可能是它 本身的弊端愈益暴露又为世人点破了。   其实批评经济学诺奖是很冒风险的事,人们至少可以说这是吃不着葡萄说它 酸,或者说你是以堂吉诃德的精神在与风车作战。然而,怀疑与批判是一种精神, 一种人类文化与思想进步的精神。事物在怀疑与批判中会涤荡杂质获得净化,会 在怀疑与批判中校正正确方向,也会在怀疑与批判中注入新的基质从而汲取新的 动力。   对于我国经济学者瞄准诺奖的行为,我颇不以为然。科学类奖项,只是对一 种研究成果的事后认同与奖励。如果将获奖设立成一个奋斗目标,不由得使人想 到追求“现实报”的文体界。其实本来意义的任何奖项(包括文体界),都不应 该成为人们的一个生活目标。一种原本是对事后奋斗成果的奖励,现在成为一个 人的精神追求,而且在社会上如此大张旗鼓,真让人忍俊不禁。试想想,比如我 们学习的目的是知识武装,但为了激励,人们用分数来量化,来比较,来鼓励竞 争。于是,追求高分成为目标,它的结果是高分低能。再比如,GDP是一个量化 指标体系,用以衡量国民经济的水平,但一当成为目标本身,GDP就会笑话百出。 今天修一条路是GDP,过几天再挖开埋管道又是GDP,甚至财政罚款也成为GDP。 我们生活在如此异化的社会,如此异化的人文环境中,奖项对于科学发展会产生 怎样的影响,真令人忧心忡忡。网络界大名鼎鼎的方舟子“新语丝”网站 (xys.3322.org)上,几乎经常都有人揭露那些因为异化而在学术道路上走火入 魔的典型事例。奖项成为生活目标,无疑是得力的帮凶。   进一步讲,诺贝尔经济学奖它的代表性与公允性无疑是大打折扣的。谁都知 道,排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现今以主流经济学面目活 跃在学术界的许多著名学者,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最后走到新的学 术道路上可能是一种非利益的科学选择,也可能不排除有利益驱使的原因。在上 一世纪的中后期,萨缪尔逊曾经在他出版的十分流行的《经济学》中开宗明义写 道:“十亿人,约占全世界人口三分之一,把《资本论》看成是经济学的真理。” (萨缪尔逊《经济学》第14版,商务出版社1979年版,第1-2页)如此大的信奉 人群,拥有如此众多的学者及其如此丰厚的研究成果,却无缘诺奖,它的公正性 怎样批评都不过分!虽然苏东解体,现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仍然不失为一个 大的学派,特别是在中国。历史地看,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学术流派其时空影响 力之深远,能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比。那末我想说一句许多人心中的话:如果 在经济学诺奖的评委中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至少诺奖的评选结果有部分应该被改写!如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有人真的成 为评委,那由此评选出来的获奖者无疑更具有代表性。评委的地域性并不重要, 而学派的代表性才是问题的要害。   我不赞成有人在批判时走向极端,将经济学诺奖说得一塌糊涂。心平气和地 说,诺奖评出的可能不是该专业中的第一,但它一定是第一方阵中的佼佼者。经 济学诺奖的获得者在学术领域是优秀的,他们的成果在其学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 领导性与权威性。它的错并不在于是否真正从经济学专业中将最好的学者评出来, 而在于它的方向性错误。一如我们想选好的苹果,它规定了只选择某种品牌的苹 果,或者规定了只能选择某个区域的苹果,结果学术多元化被排除了。这种奖项 的延续,在客观上会诉诸一种专业赞誉的选择标准,告诉人们专业发展的方向性 导向,这给经济学造成的伤害是无形的、长远的、深刻的。尽管它不可能真正影 响到所有经济学家,也不可能对这一群体中真正思想深邃学者的有实质性影响, 但它对一般学者的影响,对这一领域中的新生代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一种误导,我愿意说它是一种歧视性误导。这种歧视性误导对经济学发 展具有破坏性,因为事实上它在倡导着一种学术单边主义,一种学术霸权主义, 它的后果,是对学术生态多样性的毁坏。   此文发表于《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2月4日630期 (XYS200502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