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王朔的价值 --读《痞子英雄—王朔再批判》想到的 李寄 自从80年代的“王朔年”以来,围绕王朔的争论就没断过。但这种争论与一般的作家和 作品争鸣不同,它的意义与范围早已越出了所谓的“文坛”的界限,而波及到整个社会、 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可以说,王朔的文字和张艺谋的电影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文艺 领域持续时间最长、争议最大的两个焦点。他们两位的风吹草动、只言片语都能搅动起 不小的波澜。 目前市面上和书店里正畅销的那本叫做《痞子英雄—王朔再批判》的书就足以证明王朔 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所谓的“再批判”者,意味这不是第一次。事实上,自从王朔以 牛虻的姿态和叛逆的痞子形象出道以来,对这厮的“大逆不道”的口诛笔伐就没断过, 又何止“一批”和“再批”? 当然,具体到眼前的这本《痞子英雄—王朔再批判》,这里的“批判”决不是“文革” 意义上的不容分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式的“大批判”,其中的文章既有顽固的 “批王”派,也有狂热的“捧王”派,还有介于两种极端态度之间的“看客”派。里面 的作者也五花八门,文坛内外的知名作家、导演,名气大的批评家、杂文家,初出茅庐 的年轻人,无名小辈,各色人等都对王朔的作品和其中的人物耳熟能详,评头品足,且 头头是道,自圆其说,这本身就说明了王朔的作品广泛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远非一般作家 能比。 从这本书里大约90多篇文章看,王朔是孤独的,也是不孤独的。 王朔总是以一个对什么都冷嘲热讽、不屑一顾的反潮流形象出现,第一个向主流的、流 行的、被众人崇拜和信奉的东西发起挑战。他嘲弄的对象在80年代是传统的意识形态, 用的小说的方式,而到了90年代后期,则把批判的茅头对准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偶像。 我们几乎看不到王朔这厮赞扬什么人(当然,这厮也不能免俗,也为了商业的目的捧一 些人的“臭脚”,譬如艾丹、丁天、棉棉之类的作家,甚至于还有高晓松之流。这让人 对王朔感到失望、掉价),重要开口就是“骂”,爱谁谁。在他的眼里,大家都是俗人, 谁也别装孙子,装爷爷,连金庸、鲁迅都能用“狗眼”去看。从这个角度说,王朔尽管 以不是知识分子为荣,甚至以嘲笑知识分子为乐(这里的“知识分子”是王朔式的理解), 但也恐怕只有王朔才配称为是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知识分子”---他永远是孤独的, 不同流合污的,不与现实妥协的,批判是他的旗帜。在当代中国,也许只有王小波和王 朔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达到这一点。当然,他们切入的角度,思维的方式不同,但本质上 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从感觉上,王朔是“以俗攻俗”,而王小波则是“以雅(西)攻俗”, 也正是这一点区别,使王朔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王小波,王小波的影响主要局限在文人 里面。 但王朔也并不孤独。书中大部分青年人的文章还是赞成王朔的,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把 王朔视为“启蒙者”,给他们打开了世界的另一面,看到了世界更加真实也更加丰富的 一面。王朔的那些新鲜的看法和说法和他们从教科书中学到的,从“大人”嘴里听到的 “教训”都太不一样。可以说,王朔就是那个《皇帝的新装》里敢说真话的孩子。 所以,尽管有人骂王朔,恨王朔,但喜欢他的也大有人在。他的存在和发言让我们听到 了另外的声音,而一个社会只有宽容和允许多种声音的存在才有进步可言。也许,这就 是王朔的价值所在。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