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摘自《黄裳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ISBN 753391029X 黄裳,著名作家,曾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并熟于版本目录之学,著有《锦帆 集》、《旧戏新谈》、《音尘集》、《黄裳书话》等,本书收录黄裳散文近六十 篇,其文得古文之精髓,含今文之韵致,谈古论今,令人回味。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关于柳如是 黄裳   过去随便翻阅晚明野史,经常遇到有关柳如是的故事,逐渐引起兴趣,不过 这和许多旧时代的诗人文士的出发点并不相同。   柳如是在她的同时济辈中间,无疑是声势最煊赫的一位。无论是“秦淮四媛” 还是李香君、卞玉京,她的这些前辈或姊妹行,都远远比不上她的气派,不但在 当时,就是在身后,三百年来,一切大小文士只要碰到与她有些牵连的事物,无 不赋诗撰文,感慨一番。一张小像,一颗印章,一面镜子,一只笔筒,都是发泄 幽情的好题目。这些雅人的动机说穿了无非是想吊死去了若干年的这个小女人的 膀子,却完全不顾在辈分上说,她该是他们的祖母、曾祖母……实际上,她又是 一位“女吊”(女性的吊死鬼),竟忽略了她会在半夜里跑来“讨替代”。   古今有些才子的有些设想,确是十分古怪的。譬如一个人,死了以后变鬼, 这自然没有问题。但变鬼之后,会不会也一年年老下去呢?一般的意见又并不以 为如此,牛僧孺作《周秦行纪》(或云这是旁人托名所作,用以进行政治陷害的, 是颇古的“阴谋文学”,这里姑不具论),说他夜宿汉薄太后庙,会见了戚夫人、 王昭君、杨贵妃、潘淑妃、绿珠等一大串不同时代的古美人,一律朱颜绿鬓,宛 如当年,饮宴唱酬,最后由昭君伴寝。在别人都推辞了以后,薄太后指定昭君 伴寝,那理由也是非常有趣的。说她嫁给了呼韩单于,后又改嫁,“巨苦寒地胡 鬼何能为!”所以尽可自由行动,不要紧的,实在风雅极了,不过想想戚姬后来 是成了“人彘”的,杨贵妃缢死,潘淑妃被杀头,绿珠跳楼自杀,都是血肉模糊 的形象,但牛僧孺却一概不见。自然,这是小说,是才子们的白日梦,但也确实 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迄今有关柳如是的许多诗文,大半即属于此类。 自然,在这中间,有些议论还是不无可取之处的。我这里所指的是总的倾向。   为了“研究”(姑且这么说说吧),我搜集过一些资料。托朋友从图书馆抄 来了她的诗集,从清人文集、笔记中搜集了一大堆有关文献,几乎有编成一册 “靡芜集”的本钱了。又搜集了她的一些逸诗,还买到过一张朱野云所绘的小像, 正是如是初访半野堂的小影,画幅四周,题满了吴山尊、费妃怀、严几道等数十 位作者的诗。可惜的是,还没有来得及研究,这一切就都“迷失”了,大概是 “有一弊必有一利”吧,摊书满前,未必能写得出文章;面前只剩一张白纸时, 倒也会胡乱写下些意见。自然,距离“研究”的要求,那可是越来越远了。   三十年前,我组织过梅兰芳写他的传记,我的希望是通过他个人的经历,记 录或表现出清末至解放这个历史时代的一个侧面。他后来写出了一部未完的《舞 台生活四十年》。有些人的意见是生活谈得多了,也就是说艺术谈得少了,不过 我想,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似乎多半还是谈生活的那些处所吧。   不管类比得怎样不伦,柳如是和梅兰芳,无疑都是很典型的历史人物。一个 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一个则活动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末期,在新中国还 活跃了十来年,两者都是生活在天翻地覆的大时代,社会的变革都是激烈而巨大 的。两人的具体身份又都使他们有可能接触十分广阔的社会面。通过他们的个人 活动,具体地、深刻地认识当时的社会,那条件都是十分优越的。   柳如是也是有艺术才能和表现的吧?她写过一些诗词,留下了一卷《尺犊》, 都很有特色,也都是不会磨灭的。她作为一个“名妓”,应该也有些吹弹歌舞的 本领,不过我说不清,她有一幅《月堤烟柳图》的卷子流传下来,后面还有钱牧 斋的题跋,我见过照片,却实在幼稚得很。不用说,这一切比起她的生活实践来, 都是微不足道的。   正如“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口号一般,学得吹拉 弹唱,“普天下服侍看官”,则是妓女、歌女……一切最下层的受迫害者的呻吟。 两者之间,有被迫与自愿的不同,相同的是都有货色“出卖”,男的卖“艺”, 女的就只有卖淫。卖淫也有三六九等的,明末秦淮就分旧院和宁院、猪市(或作 朱市)许多等级;解放前上海也曾有长三、么二……许多名色。柳如是是属于高 级的名妓,虽然身份不同,但努力方向是并不两样的,她们都要想方设法早日跳 出火坑。说得好听些就是“选婿”。   明末名妓选婿的故事,人们是并不陌生的,像“杨云友三嫁董其昌”,至今 川戏里还保留着这样的节目,她们大抵要选择怎样的对象,她们采取一些怎样的 手法来捕获对象……这一切,如果加以细密的研究,是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的。首先,依据当时的标准,怎样的对象,才算得上是头等的?大致说来,不外 乎官僚、地主、名士,但当资本主义萌芽已有相当发展的时会,商人也挤进来了, 不过地位还是虚弱的。名士的得以挤身其间,原因是他们或者本身就是大地主, 或者可以向大官僚转化。“名士”本身倒并没有什么分量。   记得野史中记如是最早出身于盛泽的归家院,她本姓杨,名爱,柳则是“寓 姓”,最早见于记载和她关系亲密的腻客是复仕党魁张西铭(傅),这是很重要 的线索,说明在她开始进入社会之际就和晚明的政治圈子发生了关系。接下去又 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如是儒生打扮,到松江去拜访陈卧子,递上名片自称“女弟”, 她是想下嫁给陈子龙的。这一段姻缘又没有成就,野史说什么陈子龙“性严峻不 易近”,看来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张傅和陈子龙都是晚明党社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掌握、操纵着舆论阵地 发表政论,组织文社,左右着清流的政治主张,对当时的朝局有很大的影响。他 们是地主阶级的改良派,其对立面则是以阉党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中极端没落腐 朽的势力。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中,他们的政治倾向成为正义的代表,有 颇广泛的政治基础,张傅先死,陈子龙在南明弘光一局以及后来浙东抗清起义的 斗争中都起了重要作用,最后死于清师的镇压。柳如是最初相好和选择下嫁的对 象,是这样两位“名士”,确是很值得注意的。   王国维有题如是《湖上草》为绝句,其第三诗云:   幅中道月欹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过去女人写信作文,不是自称为“侬”就是自称为“妾”,这里换上了一个 “弟”字,在三百年前,可实在非同小可,难怪士大夫要目瞪口呆,为之哗然了。 在古今妓女中间,这样毫不气馁地与士大夫平起平坐,蔑视一切的,柳如是是仅 有的一例。这是对封建礼法的愤怒抗议,断然将它踏在脚下,勇敢地挣脱身上的 枷锁,争取“人”的地位的行径。绝不能仅视之为有趣的“佳话”的。   柳如是诗有“我是华亭旧时客”之句,顾苓《河东君传》也说“君初适云间 孝廉为妾”,这不知何指,大抵总不是陈卧子。如是在下嫁钱牧斋以前,活动地 区不外松江、杭州、吴江。徐野君土俊有《菩萨蛮》词,题《初二日与柳姬 闲话》:   仙源隐者应如是,桃花引惹渔郎至。一笑不相亲,再来何处寻,春城寒食句, 青满章台路。休道柳如眉,月痕今似谁?   同中所咏当是如是,试看第一句,作者就将“柳隐”、“如是”,字样都组 织了进去,此词当作于湖上,别无其他故实,只“一笑不相亲”两句,勾勒了如 是若即若离的姿态。因是同时人的投赠之作,十分可贵。   更难得的是在李因《竹笑轩吟草》里,有《赠柳如是校书》二首,题下小注 云,“工诗文临池”:   不解长条系别离,一声折柳正相思,秋风犹恐成惟悸,好护青青似旧垂。昼 掩章台自著书,十离诗就寄双鱼。扁舟三仰烟霞迥,觅得莼芽伴索居。   龛山亦史是庵李因,也是一位名妓,后嫁葛征奇,是有名的女画家,她的 《竹笑轩吟草》共三集,初集刻于明末清初。所收都是甲申以前的诗,集中颇有 投赠同时姊妹行之作,如是之外,尚有赠王玉烟、王畹生(玉烟女弟,工奕棋、 画兰)、李淡生(工诗,善奕棋、音律)、章韵先(善杂剧、画兰)的诗。这两 首诗尤可珍重,描绘了如是寄居九峰三柳之间的生活情况,多年来收集如是同时 人的投赠之作,仅此而已。   如是另一位密友是为她刻了《尺犊》和《湖上草》的汪然明。他是住在杭州 的徽州富商,有《春星草堂集》,收在《丛睦汪氏遗书》中。可惜我不曾仔细看 过,现在说不出其中有无与如是投赠的诗文了。《柳如是尺犊》一卷,收三十一 通小札,都是寄给汪然明的。从其中透露的情况看,她和汪然明的关系是很密切 的,如是来到湖上,就借住在汪的湖庄里。时间当在崇帧十二年己卯。在这些信 里,如是自称“弟”,而称汪为“先生”。汪对如是的生活,多方照顾,还为她 的归宿细心筹划,汪和钱牧斋也是相识,如是访牧斋于半野堂,在崇帧十三年庚 辰冬,给汪然明的最后两封信都提起过。王国维题诗第二首说:   华亭非无桑下恋,海虞初有蜡履踪,汪伦老去风情在,出处商量最恼公。   就说的是此事。国维又一诗说:   羊公谢傅衣冠有,道广性峻风尘稀。纤郎名字吾能意,合是广陵王草衣。   静安自注云:“《尺犊》二十五云,‘承谕出处,倍见恺切。特道广性峻, 所志各偏。久以此事推纤郎,行自愧也。’纤郎疑即工修薇字,号草衣道人,广 陵人,后归许霞城给事。”   这是汪然明与如是撮合,如是辞谢了,而举“纤郎”以自代的一例,这种例 子不只一端,如她给汪然明的另一信说:   接教并诸台贶,始知昨宵春去矣。天涯荡子,关心殊甚。紫燕香泥,落花犹 重,未知尚有殷勤启金屋者否?感甚,感甚。刘晋翁云霄之谊,使人一往情深, 应是江郎所谓神交者耳。某翁愿作交甫,正恐弟仍是灌缨人耳,一笑。   她这里又一次把某些人的殷勤轻轻地回掉了。她甚至不能不向汪然明呼吁, “望先生速图一静地为进退,最切,最感”。因为“浮谈谤谣”不能不逼使她考 虑“避迹”。后来她终于离开了杭州,避居何处不详,她有一封给汪然明的谢信, 写得极动人。   鹃声雨梦,遂若与先生为隔世游矣,至归途黯瑟,惟有轻浪萍花与断魂杨柳 耳。回想先生种种深情,应如铜台高揭,汉水西流,岂止桃花千尺也。但离别微 茫,非若麻姑方平,则为刘阮重来耳。秋间之约,尚怀渺渺。所望于先生维持之 矣。便羽即当续及。昔人相思字每付之断鸿声里,弟于先生,亦正如是,书次恫 然。   从这封信里,似乎可以看出,她对汪然明的以平等相待、尽情维护,是从心 底感激着的。这个饱尝人间幸酸的女人的心,真的被打动了。细味全信,友情更 深于爱恋之情。这不只是一篇漂亮的简尺,还凝聚着真挚的情谊。   《众香词》收柳如是词六调,其《踏莎行·寄书》云:花痕月片,愁头恨尾, 临书已是无多泪,写成忽被巧风吹,巧风吹碎人儿意,半帘灯焰,还如梦里,消 魂照个人来矣,开时须索十分思,缘他小梦难寻你。   这一阙《踏莎行》,恰好可以作为她的《尺犊》的“代跋”。   柳如是选婿的结果,选中了钱牧斋。钱柳的结合,不是基于爱情,那是明明 白白的。对照我前面所列举的三个条件,钱牧斋是全部合格的。他是“东林领袖”、 “文坛祭酒”大地主、大官僚。据崇侦七年温体仁指使张汉儒揭发的钱谦益居乡 不法四十款罪状,他有上百个奴婢,夺人田宅妻女,把持官府,操纵考试词讼, 其实是个大恶霸地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钱谦益还经营出洋兴贩,获利巨万。 这可是个“新生事物”,为一般大财主乡绅所望尘莫及的。柳如是采访半野堂, 做了调查研究,决定下嫁给这个老头儿,除了满足了这些条件之外,还看到三年 以前,钱牧斋在一次你死我活的政治搏斗中,走了司礼监曹化淳的门路,击败了 政敌,使温体仁罢相,压服了浙党,政治前途充满了希望。这个小女人是很有野 心和才干的政治活动家,她下了决心,嫁给了钱牧斋。   钱柳结合以后,确实过了一段“好日子”,钱牧斋为如是起造了绛云楼、我 闻室,和她一起到浙江去旅行,回常熟时被看不顺眼的人们追着赶打,满船都是 砖头、瓦块。可见他们的结合,是很不为“公论”所许的,一致认为“谦益愈放 废”了。钱牧斋还为她写了无数艳诗,其中就有十分肉麻的长诗。这些诗被魏雪 窦等所编选的《吴越诗选》选录,但另列一卷曰“艳体诗”。朱鹤龄说,“见一 越友选时贤诗,噎薄艳体,另为一编”,即指此事。这就说明了钱柳结合在当时 引起的“清议”。   如是下嫁后写了不少诗篇,如《奉和小岁日京口舟中之作》:   首比飞蓬鬓有霜,香奁累月废丹黄,却怜镜里丛残影,还对尊前灯烛光。错 引旧愁停语笑,探支新喜压悲伤。微生恰似添丝线,邀勒君恩许并长。   就颇费思量,不知道她到底表现的是什么情感,横直不是十分满足的。那首 著名的《春日我闻室作》也同样流露了浓郁的惆怅之情: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画 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珍重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数诗皆 据《吴越诗选》卷二十二《名媛诗》,朱朗诣评:“如是骨理皆妍,故是艳宗。”)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嫁给这样一个年已六旬的老头儿,是很难期待有什 么“闺房之娱”的,《柳南随笔》所记的钱柳闺房对话,“我爱你乌黑头发白个 肉”,“我爱你雪白头发乌个肉”,就是出色的特写。这一组“警句”由如是写 进了《奉答牧斋》一诗,化为“春前柳欲窥青眼,雪里山应想白头”。   外面的流言,多起来了。明清易代之际,野史笔记特别喜欢记载有关如是的 佚闻逸事,她一时竟成了新闻人物。大抵和牧斋关系密切的人还肯说些好话,此 外大量的则是丑闻。我想,这也不一定全是造谣。   黄淳耀这位老夫子,在钱牧斋家里做西宾,如是要和他诗筒唱和,吓得他要 卷铺盖逃走。曾经刻过《绝妙好词》的柯南陔(煜)在《舟中读牧斋先生〈初学 集〉得一百四十字敬题卷后兼寄孺饴行人》这样的诗里也有“松圆邀翰墨,河东 媚房拢”的句子,看那全诗,对钱牧斋是倾倒备至的,但写到钱牧斋闭户著书, 就要说左有清客程松圆,右有爱妾柳如是,可见当时士大夫中间的一般印象了。 这些还要算是比较“蕴藉”的,赤裸裸的丑闻更是不少,野史中记柳如是养着不 少“面首”,随时更换,一旦厌倦了就赶走甚至杀却。又有一次她的一个相好被 捕下狱,钱牧斋十分不安,立即出面保了出来,说不然就会使柳夫人不欢。我想 这些故事即使有些夸张,但却假造不来的。它们倒是揭露了钱柳之间的真实关系。   不久,就是甲申国变,南明弘光小朝廷在金陵筹建,钱牧斋马上带了柳如是 赶去,捞到一顶礼部尚书的纱帽。这是他极力讨好马、阮的结果。钱牧斋以“东 林领袖”的身份,替冯诠和阮大铖讼冤,又要翻“三案”的旧案,说得嘴响,却 不顾清流的齿冷。柳如是此时也有很“精彩”的表演,钱牧斋请阮大铖吃酒,要 如是陪坐,阮胡子高兴极了,送给她一顶价值千金的珠冠,钱要柳如是道谢,还 要她“移席”近阮。这些,柳如是都照办了。她陪钱牧斋来到金陵时,穿了“戎 装”,头上插着野鸡毛,作“昭君出塞”装束,也着实出了一阵风头。顾云美 (苓)《秘冈斋存稿》诗(撰于崇侦癸未至弘光三月)稿本有《道中寄钱牧斋先 生》一首:赌棋墅外云方紫,偎芋炉边人正红。身是长城能障北,时遭飞语久居 东,千秋著述欧阳子,一字权衡富郑公。莫说当年南渡事,夫人亲自鼓军中。   顾云美是《河东君传》的作者,他这首诗把牧斋视为威望崇高的障北长城, 可能是代表了弘光中某些上大人的意见的,尤可珍重的是他记下了柳如是的一次 重要活动。当阮圆海锦衣素蟒临师江上之际,柳如是也穿了“昭君装”到江防部 队里去活动过,大概是搞什么稿师之类的把戏的吧,但此事顾云美后来不曾写入 “传”中,可能是出于避忌之故。   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呢?如果仅只把它看做是这个:“结束俏俐,性机警, 饶胆略”的小女人的喜欢出风头,荡检逾闲的胡闹,那可就不免目光过于短浅了, 她不惜出卖色相讨好阮大铖,目的是为牧斋挣得礼部尚书的官位;她走到部队里 去,是想拉拢抓着枪杆子的军阀,这一切,都是她想在南明弘光小朝廷中搞政治 活动的手法。我想,弘光一局,牧斋的一切动作,幕后都有她在指挥。这决不是 什么忽发的“奇想”,是有事实根据的。   宛平查为仁心谷《莲坡诗话》卷上:“钱虞山之于柳如是,龚合肥之于顾横 波,同类燕人之惑易,惜元兰汤以洗之,宣城梅耦长(庚)有题顾梅生画兰云: ‘半幅双钩楚泽春,南朝旧部总伤神。靡芜诗句横彼墨,都是尚书传里人。’ (原注,上有钱宗怕姬人柳如是题句,靡芜,柳小字也。)托讽遥深,亦属实录, 耦长刻有《漫与集》。”   《鱼计轩诗话》记黄小松赠邱学动“两尚书墨”,一丸阳书“秋水阁”,阴 书“门人吴闻侍上牧翁老师珍赏”;一丸阳书“门人范琉上芝翁龚老夫子珍藏”, 阴书“北山堂”,合装一匣,因赋三诗,其一云:“北山秋水名相亚,吉墨生香 一样新。记取芝香拈素手,尚书传里两夫人。”   多少年来,人们对柳、顾总是“相提并论”,但其实这是不合适的。在甲申、 乙酉之际,多少士大夫都要经受一次严峻的政治考验,而钱、龚又都有故事流传。 据说有人曾责问龚鼎享当日为什么不殉难,龚答道:“我本欲死,奈小妾不肯何!” 这就是郁达夫诗“莫怪临危艰授命,只因无奈顾横波”的出典了。龚芝麓把责任 一股脑儿推在顾横波身上,是典型的无耻之沦,这在钱、柳就不大同。据野史记, 乙酉五月之变,柳劝钱跳水殉明,钱试了一试,水冷得很,不敢下去,如是却 “奋身欲沉池水中”,当然,这也是野史传说,难保没有出入,但我总想这也是 假造不来的,钱牧斋的走下水他,试了试又走了上来,是典型人物的典型动作, 不是任何“天才”所能想像得出的。   柳如是与顾横波,她们对政治的兴趣、看法,恐怕是大相径庭的吧,这两人 虽同是“名妓”,又同是“相国夫人”,但完全不宜相提并论是无疑的。   乙酉,清兵南下,钱谦益竟腆颜迎降了,柳如是在这当口有过什么表示呢? 野史、正史都无记载,不敢悬拟。但野史中还记下了另一小故事。   一次,钱、柳出游,看到一处泉水清澈,钱牧斋想脱鞋袜洗脚,柳如是站在 一旁冷笑道:“你当这是秦淮河么!”这个故事无疑也是真实的,柳如是实在严 冷得很。只一句话,就完全吐露了她对钱牧斋的鄙视、厌恶。秦淮河是旧院长桥 所在之地,封建地主阶级残酷蹂躏穷苦少女,过着荒淫无耻生活的地方,也是柳 如是出身的地方。钱牧斋投降清朝以后,打着为先朝修史的招牌,到了北京,蒙 “恩”赏给“秘书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明史副总裁”的官衔。不知怎的,过了半 年就“以疾归”了,大约总是混得不得意。第二年,又因淄川谢升案而锒铛北 上。家人都不敢出头,只有柳夫人单身带了一个包袱,随行护送在押解兵卒的刀 头剑错之间,照顾牧斋。牧斋的好友、德州程先贞家有“杜亭”,历城王秋史 (苹)杜亭诗“红抽裁诗临妙墨”,句下注,“虞山河东君题诗亭中”,可能是 此次如是陪牧斋北上经过时所题。这一次,据传说是行贿三十万金才得无事放归。 牧斋对如是感激涕零,作诗说,“从行赴难有贤妻”。当时有人看了还觉得不舒 服,因为柳如是到底还是“妾”,不能就这样说的。   这以后,牧斋的经济情况似乎与先前不大相同了。在《尺犊》中常常叫穷, 珍重收藏的宋本《汉书》也卖给了宁波的谢三宾。很可能是由于几次官司打点花 费了不少。顺治五年,又因黄毓祺案逮系江宁,吃了一次官司。   在这种局面下,钱牧斋并不曾闭门韬晦,还是与南明桂王的大学士瞿式 有 联系,和抗清的郑成功、张名振、张煌言有联系,与山阴祁氏兄弟破家结客密图 抗清,终被杀头的魏耕(即《吴越诗选》的编者之一)和他也有联系。在《雪翁 诗集》卷五中有《欲谒虞山钱大宗伯,途中书怀先寄束呈览》诗中有句云:“前 岁纵横计不成,仰天大笑还振缨。授书恰思下邳去,采药乃向玉山行。”诗意也 十分显露。魏耕是说他抗清起义未成,要找钱牧斋去筹划兴复方略,从这一类诗 中可以看出,当时牧斋似乎还不是怎样的不齿于明遗民,还要和他一起计议抗清 的大计。贤如黄宗羲,在《八哀诗》中也对牧斋特致好感。这一切都说明当时斗 争的尖锐、复杂。   柳如是这期间的活动,今天知道的细节不多了。那原因是可以理解的。这一 类故事,正是于犯新朝大忌的政治问题,野史笔记也无人敢记,即偶有记者,在 后来的文字狱浪潮中也大半毁失了,不过也还可以找到一鳞片爪。上面提到牧斋 曾逮系江宁,是由于黄毓祺狱的牵累。黄于顺治三年在舟山起义抗清,据《江阴 祝氏孤忠录》,如是就曾亲自到舟山去慰劳过义师,钱牧斋《后秋兴》诗之一有 句:   闺阁心悬海字旗,每于方寻系欢悲。乍闻南国车攻日,正是西窗对局时。   据考证,此诗就是咏黄毓祺事。“闺阁”是指柳夫人无疑。可见他们在红豆 山庄里过着饮酒下棋的悠闲岁月时,还无时无刻不关心着政局变化与战局发展。 柳如是一直没有脱身于政治漩涡之外,是明明白白的。   钱牧斋《后秋兴》诗,题注:“八月初十,小舟夜渡,惜别而作。”其第三 诗:   北斗垣墙暗赤晖,谁占朱鸟一星微。破除服珥装罗汉,减损齑盐饷次飞。娘 子绣旗营垒倒,将军铁稍鼓音违。须眉男子皆臣子,秦越何人视瘠肥。   钱牧斋在诗中有自注,“装罗汉”句下注:“姚神武有先装五百罗汉之议, 内子尽橐以资之,始成一军”这是说神武伯姚志卓兵败,想再度起事,“装五百 罗汉”是当时的隐语,柳如是卖尽金珠,帮助姚恢复了“一军”。“营垒倒”句 下注:“张定西谓阮姑娘,吾当派汝抱刀侍柳夫人,阮喜而受命。舟山之役,中 流矢而殒,惜哉!”这是明说如是曾入海犒师。“鼓音违”句下注“乙未八月, 神武血战死崇明城下”,乙未是顺治十二年,正是张名振舟师纵横海上之时。 “视瘠肥”句下注“夷陵文相公来书云云”。   到了顺治十八年,吴三桂杀桂王,瞿式 死难桂林。郑成功也死去了,抗清 复明的希望消灭殆尽。《后秋兴》诗就作于此际,但不敢刻入文集,我曾见到过 抄本,这些诗当然不能说全无夸饰,但事实大抵是事实。在做历史研究时是应该 加以考虑的。   还有两个小故事,也是可以说明柳如是的政治态度的。   白耷山人阎古古被清廷追捕得急了,如是曾将他藏在家里。   黄宗羲年轻时曾游虞山,住在钱家。牧斋想留他下来读书,怕宗羲因家累不 肯,一天夜里,宗羲已经睡下了,牧斋提着灯来到床前,摸出七两银子来相赠, 作安家之用,说“这是内人的意思”这内人就是如是。黄宗羲后来作《八哀诗》, 其一即是“钱宗伯牧斋”,特致感念,有两句是“红豆俄飘迷月路,美人欲绝指 筝弦”。原注,“皆身后事”,“美人”当亦指如是。   柳如是对年轻的黄宗羲持这种态度,自然因为他是黄尊素的儿子,在明末就 和阉党作过斗争,是《南都防乱公揭》的起单人之一,乙酉以后又曾多次参加抗 清起义活动的缘故。   柳如是的政治态度,是鲜明的,一贯的,几乎找不到什么反面的材料。乙酉 以后她对牧斋还是关心的,但这关心总是表现在政治方面。她没有赞成过他的无 耻叛降,而是在清廷逮问时给他帮助,在抗清活动中主动地参与并亲身实践,给 他以巨大的影响。随着恢复故国希望的逐渐破灭,她和牧斋之间的共同点也终于 不复存在,于是就演出了“入道”的一幕。   钱牧斋曾大肆宣传过柳夫人的“入道”,作了不少诗。其实柳如是是永远不 会看破红尘的,照我看,如果不是一种政治姿态,就是在生活上对牧斋表示的一 种厌绝。柳如是到钱家时,牧斋的正室陈夫人还在。此外大约还有几房妾侍。现 在只知道其一即孺佑(即前引柯煜诗诗题中的“孺饴行人”)的生母。但二十多 年中间钱家的经济大权是掌握在如是手里的,这在钱氏家族中人看来实在不可容 忍,牧斋一死,攘夺家产的斗争必然要爆发也果然爆发了,这就是所谓“钱氏家 变”,有专书纪事,但,恰恰在这时,如是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显示了她的 “政治才能”,她把这些族人请了来,好言相向,盛筵相待,在酒酬耳热之际, 她宣称要到后楼去取人们望得眼红的财物。她最后扫了这帮吃得酒臭喷人的家伙 们一眼,上了楼,关好门,一根绳子吊死了。   在这之前,她早已安排妥帖,派人去县里告状,关紧了大门,准备好绳索; 等她一投缳就把这帮家伙捆起来送官。果然,这一群在封建法条之下,因家主新 丧,迫死主母而伏罪了。   她又一次极为成功地运用了她一向鄙视并加以践踏的封建礼法,反戈一击, 制伏了想把她活活吞下去的对手,这是如是一生对封建主义的最后一战,最后一 次“胜利”了!   但一些野史的作者,许多诗人文士却把它当做柳如是为钱牧斋殉节,真是十 足的昏话!   综观柳如是的一生,大抵包括两个侧面。露在外面,为大家所看见的是她的 “风流不检”;掩盖在底下,很不惹眼,但确实存在而且极为清晰的是她的强烈 的一贯政治倾向。结合起这两者,才能使我们对她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在 她那些“不检”的行径中间,处处浸透了对封建制度的抗议、蔑视与践踏。柳如 是荒淫无耻的故事,在晚明那个社会里,并不罕见,倒无宁说是一种典型现象, 是在没落的地主阶级中产生出来的市民等级的疯狂破坏性的表现,是它消极的一 面。柳如是从封建社会的最下层挣扎出来,当她一旦挤进地主阶级上层以后,随 之俱来的消极腐化因素就进一步迸发、加强了这种疯狂性。而这种疯狂性是会无 情地破坏旧社会封建的、宗法的、田园诗般的关系,加速旧的上层建筑的解体, 促进新的社会形态的发生的。我们说这里有消极的一面,是和一切大小卫道者的 哗然不满完全不同的,他们是在拼死地保护旧事物,他们把柳如是视为敌人。   在旧社会的文士所写下的大量有关柳如是的诗文中,即使是较有见解的,也 很少能看出她那强烈的政治倾向。他们至多是把她看做一个值得同情的美丽的怪 女人,加以咏叹。如此而已。   柳如是的作品,《湖上草》一卷,《尺犊》一卷,有明末汪然明的刻本。高 野侯曾得到过原刻,是虞山赵氏旧山楼的藏书,原书历经林云风、车秋船、贝简 香、潘椒坡、徐子晋收藏。今藏浙江图书馆,我过去曾买到一个;日抄本,为嘉 业堂故物,卷中别增附录诗文不少,为管庭芬手辑。收藏家所收也大抵是传抄本。 原刻少见,只见土闻远《孝慈堂书目》著录一本,注明是“明刻,棉纸”,当是 原刻无疑了。此书当刻于崇侦十三年以前,浙江图书馆目有“戊寅草一卷一册, 明刻本,抹云楼旧藏”。又张宗祥传抄《湖上草》一册,也在浙江图书馆。   叶昌炽《缘督庐闩记》癸丑五月十一日条记:“金陶庐函寄赠《玉台名翰集》, 集禾中女子徐范、菱媛所刻,仅收汉魏茂筋、唐吴彩驾、薛涛、宋胡惠斋居士 (黄山之妻)、元管仲姬、明叶小鸾、自然居士张净妙、河东君共八家。后有冯 柳东跋。”因知如是集曾有此汇刻本。   长洲章钰《四当斋集》有《柳如是遗集序》一篇,为常熟张南械所辑柳集而 撰。说是“尝从赵氏旧山楼传录汪刻,复辑补诗词若干首,而附以康雍以来记载 文字,定名曰《柳如是遗集》。”此本似未刻行,今亦不知仍在人间否。   此外,我曾见过传抄的《旧山楼书目》,其中有如是所作《红豆山庄杂记》 等数种,当是稿本或旧抄本。赵氏藏书于抗日战争前后流散,著名的《也是园杂 剧》即于丁初我家散出。据说,这本《旧山楼书目》中的书,仍在虞山一带。不 过这已是二十余年前的旧话了,我希望这批书仍在人间,则可能使我们见到柳如 是更多的作品。   过去我收集过一些柳如是的诗作。《柳絮集》、《吴越诗选》、《众香词》、 《明诗归》(顺治刻,非钟惺本)等书中都收有一些如是诗词。书已不存,无从 引录,谢翠霞和席佩兰《重修河东君墓纪事》诗中有句下小注云:“君寒柳词云,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细语’”,又注云:“君有‘酿花酒酌桂郎’ 诗,桂郎君家孙,早殇。”(《天真阁集》)又见道光刻仁和李堂《缘庵诗话》 卷三有一则云:   吾杭之西溪,奥区也。梅花之盛,不减铜杭。明季江浙耆旧多遁迹于此。故 某尚书尝往来其间,今永兴寺犹藏柳如是手书小笺,题云《次韵永兴寺看绿粤梅 作》:“乡愁春思两歌斜,那得看梅不忆家。折赠可怜疏影好,低回应惜薄寒赊。 穿帘小朵亭亭雪,漾月流光细细沙,欲向此中为阁道,与君坐卧领芳华。”后署 河东柳隐,当是和尚书之作,诗字皆婉媚。   这是手头仅存的两则柳如是佚作了。   清人集中多有题咏柳如是遗物的,据所见条列如下:   (一)柳如是砚:背镌“秋水阁”印,印上有“如是”小款,砚右有“壬午” 二字,(休宁戴廷介《眉妩》词注,砚藏“吴竹桥仪部”处)   (二)柳如是印:“消寒第八集席上,眉卿出一印章,云得之赵秀才家。朱 文‘如是“二字,旁刻‘癸未春楚秀镌赠’,其为绛云楼中物无疑。癸未,崇祯 十六年也。”(孙原湘《消寒词》注,又见潘介繁《晓梦春红词》)   (三)红豆山庄玉杯:“江静萝明经(曾祁),予乙卯同年也,自言高祖处 士某,工俞之术。陈崔庵先生集中有传。处士曾为河东君疗疾,宗伯以玉杯为赠。 上镌‘红豆山庄’款识,属于孙世宝之。后为他氏所得,静萝踪迹赎还。今夏值 君六十寿辰,出以觞客,属于作。”(孙原湘诗题注,《天真阁集》卷二十三)   (四)唐镜:“周南卿得柳如是所藏唐镜,背铭曰:‘照日菱花出,临池满 月生。官看巾帽整,妾映点妆成。’”“南卿拟拓柳本装册,并摹河东小像于左, 索同人题句,爱赋四绝。”(钱唐张云敖《知还草》卷五)   “镜背铭日(略,上下两联误倒),其旁刻‘靡芜’二篆文,极遒劲,中为 夔嫡,刻画飞动。小折叠架,上刻‘绦云楼印’四宁,……”(邓之诚《古董琐 记》七〕   (五)青田石书镇:“石长二寸有半,广二之一,刻山水亭树,款日‘仿白 石翁笔’,小篆颇工致。面镌:‘崇帧辛已畅月柳靡芜制。,今藏工砚农处。” 张鉴《冬青馆乙集》二)   (六)柳如是沉香笔筒:陈文述《碧城仙馆诗抄》卷六,有此题七绝四首, 无注。其第二首云:“也合裘钟记小名,沉香禅味悦温馨。真珠四面泥金字,留 得尚书旧日铭。”约略可知原物形状,其上并有牧翁铭记也。   丁巳小雪前四日写毕   补记一   十多年前曾写过几篇有关柳如是和她的诗集《湖上草》和《尺犊》的小文。 后来泛读明清人集部,注意收集有关材料,更集得资料一小册,凡此种种,前些 年都被劫掠以去,至今存亡莫卜。偶于劫余丛杂中捡得手抄数页,皆有关柳如是 事。盖后来陆续抄得者。去年闲居无事,即据此重写为一文。观点还是过去的观 点。不过少加条理。资料贫乏,但有些却不经见,怕更因我而散佚,所以也一并 写入了。看了以上的叙述,可以知道,这是完全说不上什么研究的。   大约两月前,偶然得知故陈寅恪教授有《柳如是别传》的著作,都五十万言。 真是空谷足音,跫然以喜。今天于《学术研究》中得读其第一章,十分高兴,也 颇有感触。陈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者,其专门著述多涉及南北朝隋唐史。陈先生 读书极多,又能突破旧史家樊篱,“旁涉梵文道藏”,动用域外资料,为比较之 研究,遂多创获新解。但有一点是很特殊的。他虽然是一位专业的历史学者,但 在著述中却随时随地流露出对文学的偏爱。早年的论《桃花源记》,后来的研究 元白诗,继以论述弹词《再生缘》,都是证明。而其最终的研究对象乃是柳如是, 尤其使人感到绝非偶然。从《柳如是别传·缘起》一章,可以看出他对柳如是的 同情与重视,称之为“女侠名姝”,尤看重她的思想、品质。陈先生说:“披寻 钱柳之篇什于残阙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己者 焉。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 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 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这些话说得十分痛 切,也是有卓越的史识的。对于女性的同情,尤为难得。陈先生《题牧斋〈初学 集〉并序》诗有“谁使英雄伏入彀”句,自注云:“明南都倾覆,牧斋随例北迁, 河东君独留金,未几牧斋南归。则河东君之志,可以推知也。”这是说,柳如是和 钱牧斋在政治问题上的立场是有鲜明的差异的。我没有读过全稿,不能确说,但 从“缘起”看来,陈先生因为同情柳如是,是很想为她“辩诬”的。他说:“牧 斋事迹,具载明清两朝国史及私家著述,固有阙误,然尚多可考。至于河东本末, 则不仅散在明清间人著述,以列入乾隆朝违碍书目中之故,多已亡佚,不可得见。 即诸家诗文笔记之有关河东君而不在禁毁书籍之内者,亦大抵简略错误,剿袭雷 同,纵使出于同时作者,亦多有意讳饰诋诬,更加以后代人无知之虚妄揣测,故 世所传河东君之事迹,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有关柳如是的传说、记载, 确实存在上面所说的种种复杂情况,但是,这中间并不完全是“诋诬”,有些倒 是真实的。柳如是是一个被侮辱、损害的女性,但她后来地位变了,挤进了封建 地主阶级的上层。她的叛逆的性格使她蔑视、践踏封建礼法,因而做出许多使正 人君子攒眉怒目的事来,但这许多,终究是地主阶级腐朽本质的表现,历史的真 实,不能曲为辩的。同样,对待钱牧斋的态度也是如此。历史上有不少人对钱牧 斋采取宽恕态度,如黄梨洲,魏耕……例子不少。这些人往往自己就是 明遗民,但并不反对“贰臣”钱牧斋,当然其中有种种复杂的因素,但归根结底, 他们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他们的基本利益相同,这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陈先 生对钱牧斋的态度与对柳如是的不同,但总还是不无“温情”。他说“明南都倾 覆,牧斋随例北迁”,这就是说钱谦益的迎降、出仕,都不过是难免的,这就和 陈先生大声疾呼的“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发生了矛盾。而这种矛盾自 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清金溪蔡上翔撰《王荆公年谱考略》,这是一部为王安石辩诬的专著,也可 以说是一部旧史学“辩诬”的代表作。其中有丰富的材料,也有许多精辟的论 证。但其中也有大量十分可笑的“考证”。蔡上翔以同乡之谊,费尽九牛二虎之 力,按照封建道德的标准,把王安石打扮成一个“完美无缺的高大形象”,做了 不少愚蠢的努力。那是不足为训的。这本书前些年被捧上了天,那是“四人帮” 别有用心的把戏,出版者是有责任将真相告诉读者的。《柳如是别传》是否也会 有类似的倾向,未读全书,不能确说,这里不过是对“辩诬”问题谈一点看法而 己。   明清之际是一个重要的时代。钱、柳则是在这个特定时代中产生的有代表性 的历史人物。《柳如是别传》的意义当然不只局限于一本人物传记。作者是很重 视这部著作的,他集中了晚年的精力加以研究,而且自述其开始研究的经过说: “然自此遂重读钱集,不仅借以温旧梦,寄遐思,亦欲自检所学之深浅也。”这 绝不是泛泛之词。明清易代之际的著作,是很不易读的。除了某些作者研究方面 广、运用典实丰富之外,尤为困难的是,同时流辈的生平出处、种种关涉,每每 不索解。困难不在古典,而在“今典”。古典不论如何僻奥,总是存在于古书之 中的,可以查。今典则往往只存在于同时人的口耳之间,间有记述,也往往十分 隐晦,而且多半毁失了。读起来有时简直就和猜迷相差不远。在这方面,陈先生 的研究工作是很可贵的。这里需要的不只是素养,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 艰苦的钻研精神。“缘起”中有一两个小例子,说明他的治学方法和成果是会使 读者信服的。起决定作用的往往并非天帮,而是实干。当然,对考证的是否繁琐, 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不同意见的。我以为,只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力求解决实际 的课题,就该都是允许的。虽然对具体课题的现实意义会有不同理解,但也应该 允许不同的看法并存。   我非常希望这部五十万言的著作能早日出版。我相信,将有大量使我“瞠目 结舌,不知所云”的疑难处所因之获得解答,对这一时代和一些具体人物获得更 全面、深入的理解,使我得以修正过去认识的偏颇、错误。   补记二   柳如是的三种著作,《戊寅草》、《湖上草》和《尺牍》的明末原刻本,都 巳由浙江图书馆按馆藏原本影印出版。后两种就是旧山楼所藏的原物。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