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罐头爱情 梁丹丹   世事虽然难料,但有的时候上苍也会给人一点暗 示。像我,就总觉得一进大学就上《诗经》课是一种绝 对的象征。它无疑起了煽情的作用,让我想起大幅的电 影广告——温情脉脉的照片下配着“言情巨片”的字 样。《诗经》中的第一篇偏是那首用脍炙人口都不能形 容其普及性广泛性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 仿佛一坛好酒,越是后来的人越能品出它的底蕴。   《诗经》拉开了爱情故事的序幕,不过,在上《诗 经》之前,有两个星期的入学教育,故事真正的源头其 实是在那两星期之内诞生的。当绝大多数的人还在懵懵 懂懂分不清东南西北,吃饭怕找不着食堂,上课怕走错 教室的时候,我们班已有勇士一马当先,出双入对起 来,足迹遍布校园的角角落落。他们上课时叽里咕噜说 个不停,俨然一副“原来竟是旧相识”的架势。我是在 大二才好容易将同志们的姓名和人对上号的,从这件事 上,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弱智。   后来,一批批地,恋爱的队伍逐渐壮大。规律差不 多都是这样的,小姐们起初总是横眉冷对,贞妇般坚决 地要保持清高,但只要先生们抱着无坚不摧的信心,胜 利总归是属于他们的。其实呢,小姐们当初的冷淡与拒 绝也是亦真亦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家心里多少都有 点底的。好比入席喝酒,人家一定要你上坐,你起初必 定说“不”,而最终一定是坐了的,岂止坐了,心里简 直还有几分得意。中国人的客套真是无所不在。   有一次,Y过生日,我们便很厚颜无耻地说:“ 喂,哥们儿,制造点故事吧!”Y是个少见的端庄持重的 女孩,她撇撇嘴,“吃吃”地笑了两声。我们就不屈不 挠:“总该有点情节才对嘛!”——那个时候,我们这些 “有夫之妇”总是好心好意地劝人谈恋爱,像喝酒喝得 差不多了的人,端着酒非要旁边的人喝,惟恐人家不知 道酒的味道。Y后来竟果真轰轰烈烈了一次。   中文系的女生对于“爱情故事”的制造确实起了推 波助澜的作用。进大学之前,我是不愿看言情小说的, 进大学之后,我就发现我没有必要看了——我身边的有 些同志活脱脱就是从琼瑶小说里走出来的:春天才开始 就担心春要老了;雨季还没到就感叹“这个雨季谁为我 撑伞”;一到冬就幽幽地说“读小说的季节到了”—— 冬季轻叩窗棂,暖暖的台灯下摊开一本张爱玲的书,人 呢,经了一个秋的洗刷,早已浮华褪尽,如冬眠动物般 的沉静,往台灯下一坐,一边听风听雨,一边“看 张”,真是再入情入景也没有了!   这样诗情画意的人儿,除了谈恋爱,还能干什么 呢?   那时,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奢望日后能当个“富贵 闲人”——读书时别的没有,有的就是“闲”,而“富 贵”却是不可即。说穿了,“富贵闲人”其实不过是想 让自己既有足够的钱又能有足够的时间去玩那些小情调 罢了。这就是对《红楼梦》这类的家族小说百看不厌的 终极原因:无非是想画饼充饥地尝尝阔小姐少奶奶的风 光。其实,一个小姐总配了几个老妈妈同个丫环的,大 家都要当小姐,那小姐也一定不值钱——谁来侍候她 呢?   我们称自己的男朋友为某些人,某人,有些人,后 来捎上姓:张××(念作叉叉),王××,姓张的,姓王的之 类。我们说,没有将之冠以×张氏,×王氏之称就算给足 了他们面子了——男人都是宁可要面子弃里子的。   我们曾经趾高气扬地说:“不逃课不恋爱怎么对得 住我的大学生涯?”即便大家都已有了自己的“某 人”,却仍会孜孜不倦描绘各自心目中理想的“情人” 形象。有一次,丁说:“他,是个黑社会老大,络腮 胡,方脸上有道疤,显出男子汉的刚毅。脾气暴躁又不 失温情……”——她的“某人”眉清目秀,温文尔雅。   校园的情侣都像极了情侣。好的时候,卿卿我我, 形影不离;闹了矛盾,男的必定喝得酩酊大醉,女的必 是哭得眼像桃核,不这样仿佛就不足以说明自己的恋 爱。这样的姿态总让我想起“国标”——美则美矣,可 总给人一种书面化的感觉——真正平常人在舞厅里跳 舞,又有几个会去跳“国标”呢?   每年毕业前夕都能听到男男女女的哭声,多半是为 了儿女私情,虽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然 而,校园里的爱情宛如密封的罐头,一旦开了封,若不 处理好,变质的总是有的。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