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我对朱苏力老师回答甘怀德同学质疑的看法 njulv   一 有没有不及格的参加面视问题   “法理学专业考生今年的笔试成绩普遍较低,依据研究生院的规定,对面试 者的最低成绩作了调整;因此,并不存在参加面试的同学成绩不合格的问题。” 研究生院的什么规定,它发布了吗?对于成绩的调整,是怎么调整的,走的是什 么程序?当中有没有作弊行为?作为广大的考生,有权利知道整个的操作过程, 以正视听。仅仅是以研究生院规定表明参加面试的同学里没有成绩不合格的,很 难令人信服。更重要的是,法学院和研究生院究竟在调整成绩中是怎么互动的, 还是个问题,究竟是以北大法学院提出修改建议还是研究生院自作主张?为了公 平,我认为笔试成绩是基础,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考多少就是多少,不宜再调 整,因为调整的话,要么是要少都少,要多都多,等于不调,要么就是依据自己 的主观判断,有加分的,有减分的,为人为操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且操作过 程的不透明,广大考生被剥夺了知情权。因此,我认为苏力老师关于这一条的解 释不能令人信服,等于把球踢给了研究生院,与法学院无关。因此,对这个问题 等于没有解释。   二 关于面试的问题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朱苏力老师自问自记录,等于审判长自审自记,不符 合正当程序,有失公正。之所以要有记录,是要把当时的客观情况以文字形式固 定下来,以后出了问题,这就是判断是否公正合法的依据。“2004年我的博士生 面试小组由周旺生教授、强世功副教授和我三人组成,面试题目和回答都有简要 的记录在案。由于编制,法学院没有专职的从事记录的工作人员;通常针对不同 的事项,由教员,有时或请在校博士生,临时担任记录;这次面试,我担任了记 录。面试成绩由参与面试的老师依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议定。”   我就不相信北大找不到一个愿意记录的学生。作为著名法学家,怎么会在这 么简单的问题上授人以柄?   二是强世功晚来20分钟,不应该再作为评审成员参加评议。“博士生面试 时,强世功因为临时有事,迟来了约20分钟(整个面试持续了约   1小时40分),对甘怀德同学提出的这一异议我们诚恳接受;但由于少数服 从多数的原则,这并不影响面试成绩的确定。”他晚来20分钟,对于这20分钟内 学生的回答是不知情的,如果再作为成员参加评议,资格成为问题,不能保证全 面客观的评议。朱苏力老师说由于少数服从多数,并不影响成绩的确定,也是没 有根据的。参加评议的人数必须是单数,假如把强世功老师因为资格问题排除在 外,那么也就是两个人参加评议,两个人就是双数,这种结果可能三种结局:全 部反对,全部赞成,一个反对一个赞成。前两者都好说,假如出现一个反对一个 赞成的情况,根本无法确定最终结果,而这时才把没有评议资格的强世功计算在 内,请问:这样的过程是不是少数服从多数?因此,评议的组成人员违背程序公 正。   三 我对整个事件的看法   北大在博士招生过程中,确实存在程序不规范,不能实行有效的信息公开, 不能让人信服的接受等问题。以注重程序合法、严密的法学院出现如此多的程序 漏洞,不能不让人遗憾。但甘同学的回答确实让人不满意,对于第一个问题,基 层法院经常使用多少法律,作为在基层法院工作过,你可能说不出具体多接近的 数字,但至少要有个大概的数目,而且,要有分析其中的原因,比如经济发展状 况等原因。但只知道用课本回答,对于具体数字不敢正面回答,缺乏勇气,给人 一种只知道书本不知道现实的书呆子形象,作为著名的法学家,对这种思维方式 肯定是不欣赏的。再一个就是对《江村经济》的评价问题,你如果真的看过这本 书的话,肯定应该有自己的看法的,不能只用那些比较感性的语言。你的回答给 人的感觉就是你在撒谎,你根本就没有看过这本书。作为社会学名著,你不能说 出一二三来,只知道用绕圈子的办法回答问题,人家怎么可能对你有好印象呢? 他们虽然在程序上存在诸多问题,但你自身也确实存在巨大的漏洞。恐怕你感到 最不公平的是,你笔试第一,面试却被刷下来,觉得其中有猫腻,但的确给人抓 住了漏洞,笔试第一又能怎么样?他们程序不合法,应该重新面试,并且原有参 加人员应该回避,这是从理论上来说的,但在实践中,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你 今年是没希望了。你发帖子的做法,北大法学院的门对你永远关闭了,你没有能 力改变规则的。朱苏力在最后把你电话中的话复述一些,“最后一次电话中,他 声称要向社会公布。我郑重告诉他,理解他的心情,但是根据有关规定,决定不 可能改变,如果他认为法学院的做法不妥,可以向学校报告或向法院起诉。”言 下之意是你在威胁他,表明你的品行存在瑕疵。我不知道其中的具体细节,但我 知道,这是一场没完没了、互相指责的口水官司。   四 我的建议   对于高校来说,招生方面的程序要公正,要有固定的程序,对于其间的信息 要公开,明明白白的招生,增加学校招生的公信力,也是对社会一个应有的交 代。   对于应试者来说,要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靠实力而不是靠侥幸入围。不能 仅仅满足书本上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看课本又不能沉溺 课本,思维要有穿透力,平时多思多想,这是做文科研究的必备基本功。理科有 实验室,文科则是以社会作为实验室,靠的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XYS200407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