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甘德怀同学的面试表现确实不够机敏   量子(理学博士,email:forcetower@hotmail.com)   我在昨天的帖子里对朱苏力的说明作了质疑。可这并不表示我对甘德怀是否 应该被北大录取有任何观点。不论是按甘或朱对面试情况的陈述,甘的表现都不 算好。他想绕过考官的问题,但绕道的方式不够机敏,甚至可以说是刻板。   第一个问题,按甘的陈述,“法院判决援引法律、法规有多少?为什么?” 题意含混不清,我在昨天的帖子里已经提及。按朱的陈述,是问甘所在的那个法 院的法官们在日常的司法经常援引的法律有多少,以及为什么。如果是这样,随 便答一个不太大的数字都对。3部,5部,15步部都对。这里短语“经常援引”没 有具体定义。虽然考官周旺生的调查结论是50多部,但这个结论是基於周旺生个 人对短语“经常援引”的自行定义。对“经常援引”的具体定义当然要规定被援 引的频次在多少以上。既然考官未给定义,考生当然可以自行默认一个定义。比 如甘回答3部,你不能说它错。因为甘可以辩解称:他的回答是基於他所在的那 个法院有3部法律使用得最频繁,而他对“经常援引”的默认定义是以那3部法律 的使用频次为标准,只有高于这个频次的,才被他视为“经常援引”。他的答案 与考官的结论不同,仅仅是由於对“经常援引”之定义不同。同理,答5部,10 部,11等都对,只要你答的数字是一个不太大的自然数。如果在现有形式下,随 便一个数字都是正确答案,那么这道题是一个好题吗?   第二个问题是问他看过哪些自己认为很有启发的著作,内容如何,对自己的 学术有什么启发,可以举一本或两本书为例。甘答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 可是从甘对该书的评论可已看出,甘可能根本未曾读(懂)过该书。甘即便是从 未读过任何学术专著,其实亦很容易蒙混过关。但是拿《江村经济》来硬扛是下 下之策。注意,朱的问题是哪些有启发的“著作”而不是“学术著作”。你就算 未读过,你总曾听说过某些著作的主要内容吧。毛主席著作过於遥远,邓小平文 选总听说过吧。那里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等观点你总 知道吧。对自己的学术有什么启发?有。那本书的最重要精髓实事求是,敢於实 践,不为任何理论与教条所禁固。你从那本书受到的启发就是要想做有用的学术 研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尽管这些所谓的“启发”都是trivial的,无用的 废话,但是考官很难找到充分的理由判你不及格。他们能怎么说?敢说邓小平文 选不是著作?敢说邓小平文选不可能对你的学术研究有重要启发?这就是说,对 於这第二个问题,即便没有任何法学专业背景,亦没有读过任何相关著作,随便 一个人皆能蒙混过关,这道题的水平在哪里?它还真的能为北大选拔人才吗?   再讲几句题外的话。从朱的帖子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了解到清华国学系试题之 一是对对子,上联为“孙行者”,要求对下联。朱似乎对此题较为赞许。我估计 标准答案可能是“祖冲之”。先不说这种考试方式是否过於荒唐和俗不可耐,这 对联本身有对先人大不敬之嫌。“孙行者”是猴,把“祖冲之”用作猴的下联, 严肃吗?打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倘若北大法学院某博导出与对著名法学家 朱苏力院长的敬仰,在面试时要求考生对“狗昏倒”对出下联,朱苏力院长还会 赞许那位博导的创意吗? (XYS2004071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