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我们应从甘朱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训?   尉欣   有关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招收博士生一事的大讨论,在全国乃至 世界华人学术界引起的反响,大概决非当事人甘德怀和朱苏力事先所能预料。其 意义也远远超出了北京大学的范围,甚至也不只是博士生招生问题上导师的主导 权问题。而是直接涉及今天中国的社会公正、社会信息透明度和政治民主的根本 性问题。   甘朱两人的叙述和答辩均已经公布,现在此事的基本事实也已清楚:初试总 分第一的甘德怀在复试中不及格被淘汰,而总分均在其下、均有一门不及格、但 与北大法学院有特殊关系的另外三人则成了朱的博士生,其中就有一名成绩甚低、 甚至没有参加复试的现任法学院副院长。朱本人对甘的叙述在情节的真实性上提 不出异议,而只能环顾左右而言他,避免了最要害的程序公正问题。无论朱怎么 转弯抹角地暗示甘的水平如何低,但他不能正面回应基本的程序公正问题。即使 是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规定和一般招生惯例,也要求复试后拒绝录取初试成绩 突出者,必须书面道出有说明力的充分理由。今天看来,无论是初试、复试成绩, 还是发表的成果比较,甘德怀均不在已经录取的三人之下,因此,朱苏力本人没 有说出一条充分的理由能够让广大读者相信,他拒绝录取甘本人是正当的。而有 关态度、制度、导师主导权的各种辩解均回避了这个基本的事实。   法律提倡的是公正,特别是程序公正,尊重事实和证据,诉诸基本的道义和 公共理性,需要基本的逻辑推理。北京大学的法学院应当在这些方面作出表率, 让人们信服。但是,从其现任院长逻辑混乱、前言不搭后语、谎话连篇的答辩中, 人们看不到这些法的基本精神的影子,只有一副高度因人而异、强辞夺理的人治 嘴脸。这才是此“朱甘门事件”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的主要原因。联系到中国 社会基本道义和伦理方面的危机,缺乏公正性和政治透明度的普遍事实,人们怎 能不感慨万千,一吐为快呢?无论以极端方式表示义愤,还是以说理来讲清自己 的基本事实判断,对朱存在个人恩怨、幸灾乐祸者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对朱并不 带有任何成见,甚至还很欣赏他的文采和学术成果,只是失望于朱至今仍然回避 基本事实,不愿意承认他在此事上有责任和过失,而且对于中国的学术和教育公 正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作出了坏的榜样。朱死不认帐、盛气凌人的态度,才是让 此事件火上浇油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朱苏力教授不仅需要向人们展示其学术成就,更需 要为维护社会的基本道义公正作出表率。非常遗憾,朱各种场合信誓旦旦的讲话 与其实际行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想起“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句名 言。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朱越描越黑的表演已经使他失信于公众,使其公共知 识分子的开明形象丧失贻尽。联系到他在许多地方以模棱两可的语言掩盖基本的 事实,人们对他作为一名够格的学者也发生了怀疑。比如他不讲法治与人治的基 本事实上和原则上的差别,而只是在中国特别需要建立法治的时候大谈人治的优 点,大谈法治的本土资源,人们开始怀疑他做学问的用心是不是也像此次“朱甘 门事件”一样不可告人。   朱作为北大法学院的院长,还直接涉及北大的形象。此北大非彼北大也,今 天的北大绝非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行《新青年》、发起五四运动时的北大,也不是 胡适之担任校长时的北大,而是中国政治和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官本位妨碍了 学术自由,不学无术者可以大行其道,学有所成、坚持道义良知者受压。这是北 大的悲哀,也是中国学术和教育的悲哀。大量成绩低下的政府官员、商人和出了 点小名的赏、主持人、运动员在北大混得博士学位,是对北大学术质量和尊严的 嘲弄。而其基本问题正出在博士招生的程序上。朱苏力这样有点学术成就者尚且 如此马马虎虎地对待笔试和复试,那就更不要谈其他一些并无学术地位的院长系 主任了。他们可以把规定玩于股掌之间,甚至公然任何蔑视任何规则,想招谁就 招谁。一些博士生从来不到北大听课,甚至让秘书来代听课、代写论文,这并不 在少数。这样的教育质量怎能不引起社会的普遍怀疑。   有些人以英美国家博士招生由导师说了算而为朱辩护,但他们忘记了彼邦批 评自由、高度透明的基本事实。就以哈佛大学为例,任何在校生都可以因为任何 一门成绩教授打分不公而向学术伦理委员会或相关机构提起投诉,相关的教授必 须接受调查、讲明事实和理由,委员会必须给当事人以公开的合理的说明和答复。 如果真的出现教授不公的情况,则必须改正,以正视听。招生问题上的抱怨甚至 司法诉讼也时有发生。每个教授上课是否认真、学术水平如何,都会受到学生的 公开质疑和评判,如不及格,直至失去任课资格。有人以教授如果招到低水平的 学生而自己会丢脸为由,证明教授有全权自主招生。但此论忘记了今天中国的监 督机制的普遍疏漏,博士生答辩也漏洞百出,并无认真负责的机制制止差生获得 学位。因此,教授个人如果只重关系而无视基本的学术要求,就可能录取成绩差 者,拒绝成绩优秀者。教授招生应当自主,但必须建立全面的监督机制,必须服 从学术公正和公共理性的基本要求。   从此事件中需要吸取的教训太多了。其一是任何人都需要监督,即使是名学 者、名教授,担任领导岗位的知识分子,也需要公正程序的监督。朱大概已经习 惯于一人说了算,加上院长一当,飘飘然起来,以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为所欲 为,不必讲道理,给考生作出公正的交代。甚至连初试第一名的复试通知都懒得 填写,反正我不准备招你,来不来无所谓,即使来了,我也不听你的回答,给你 个不及格就行了。其二是公开性,没有高度透明的信息公布,黑箱作业只能藏垢 纳污,以售其奸。信息越公开,监督就越全面,想谋私也困难。其三是知识分子 人格的独立,这样的事出现在北大法学院,而该院无人出来揭露和抵制,足可见 目前教授们的心态,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见怪不怪,连反抗的意识都没有了。 一个院长尚且能够如此,那么一个校长、市长、省长会是怎样呢?其四是一个基 本的原则“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为朱竭力辩护者几乎全是其研究生和部 下,鲜见为了真理和公正而讲公道话者,即使像许志永这样的民主和法治的战士。 这太让人遗憾了。联系到北大普遍存在的学术上近亲繁殖,学生不如老师、出不 了独创性的思想家和理论家的现象,的确让人心寒。为什么不能就基本的程序不 公的简章事实认一个错、道一个歉呢?这样的胸怀,这样的学术团队,能出一流 的精神贵族和学术大师吗?能出民主、自由和法治的先锋人物吗?   看来,在一个政治不民主、法治不健全的环境下,教育和学术绝不可能是净 土。君不见近年中国出现多起校长、院士、研究员、博导在科研上的弄虚作假和 抄袭事件,当事人只是把责任往博士生身上一推,自己继续作官甚至升官,这些 人中仅有头面的就有现任的教育部副部长、众多大学校长和院士。这样的学术环 境出现朱甘门事件,倒是必然的,而这也只是冰山之一角。可见改造恶劣的环境, 是当务之急,需要广大知识分子诉诸良知和道义,坚决揭露、抵制和改革,更需 要改变学术教育界一批不学无术的太上皇当道的基本状况。   我不知道对此事件,现任北大领导班子愿意作出怎样的回应。大概也就像以 前发生过的多起事件一样,以驼鸟政策对待之。不做任何反应,听任人们最后连 感慨也没有了,到此为止。可是,这样伤害的不仅是中国人的公正良知,也是北 大的声誉,人们举一反三,不再相信北大的学术公正和教育质量,对北大的研究 生的真实水平心存怀疑。我们看到太多的驼鸟,导致一种制度的全面崩溃。需知, 甚至封建时代的统治者,都必须顾及道义基础。慈禧太后不是什么明君,但她也 知道道义基础的重要。仅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桩怨案,她就查办了江浙一带近二百 余名官员。义和团事件发生后,她也需要装模作样地代光绪皇帝发一道《罪己 诏》,以向国人有个交代。列代帝王凡开明者,均十分重视科场纪律,对考试作 弊者本人判腰斩,以正官场风气和社会伦理。如今一些官员连这点道义都不讲了, 反正我脸皮厚,你能把我怎样。再说,目前这种招生和培养制度下官员们拿到的 文凭,与假学历又有什么区别呢?   数十年前,英国如日中天的首相撒切尔夫人想在自己的母校取得一个名誉博 士学位,让其秘书到剑桥大学游说,结果全校教授公共投票拒绝了这一并不太荒 唐的要求,让大人物好没面子。我不知道何时中国的大学能够出现这样的精彩场 面,那样的话,朱甘事件也许就真的成为一个曾经轰动的历史事件。那将是中国 学术教育界之福,中国政治之福,人民之福。   我们期待着! (XYS200407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