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从朱苏力的“招生门”看学院清流的信用破产   张业松   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招收博士生,面试时刷掉初试考分第一的考生, 录取经降分入围者,落选的江苏籍甘姓考生发文到网上鸣不平,引起网路大热和 媒体介入,《南京日报》并试图把话题引向一个滑稽的 “高度”:“谁来监督 博导的自主招生权?”(阚静静、朱晓露:《甘德怀的遭遇引出话题谁来监督导 师的选拔权?》,《南京日报》2004-7-17)。苏力自己和几位博导出面捍卫招 生自主,效果适得其反;网上“学术打假”名流方舟子亦连续发文攻击苏力和北 大,更引起网上“跟着方舟子干革命”热潮,至有“处长”出而蔑言“这些教授 调子都很高,但是都是彻底的俗人而已,掩耳盗铃罢了。” (wengweng:《朱 及朱们:俗人而已》)“官”的幸灾乐祸和借力自壮其心昭然。   这事已经闹了好些天,我一直在关注。最初的感慨是中国社会人心之恶,已 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所谓“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达于极端,朱苏力 等“学院清流”不仅说话没有人要听,连多年学术努力下积累起来的学术人格也 遭致极端化的质疑,可谓完全“信用破产”,实在堪忧。而所有以“公正”的名 义对博士招生这种“软权力”提出的要求,最终都会加固教育的官方干预的“硬 权力”,导致网民民主追求的适得其反。   随着事情的进一步发展,我开始想:学院清流的信用破产,究竟是谁的责任? 结论是,“清流”本身难辞其咎。因为一个社会的名流对社会的总体状况负有不 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不仅参与着这个状况,而且以比普通人更大的份额分享着这 个状况的主导权,如果这个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那么,被这个状况主宰着的 普通人就有权力去问,你们这些名流在改变这个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上究竟做了 多大程度的努力?你对状况的“抗议”在哪里?你满足于做这个状况中的“既得 利益者”,还是曾经为了“公共利益”不惜一切?   这些天一直在断断续续读着程巢父先生的《思想时代》以及该书所诠释的陈 寅恪、胡适。不免想到,面对当年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胡适们也曾苦口婆心, 希望学生安心读书, “把自己这块材料锻造成器”,同样不大有人听得进。在 这种情况下,胡适们怎样自处、怎样表现?对于当年的左派“愤青”来说,他们 也曾“信用破产”吗?如果有,这种“信用破产”损害了谁,或究竟是谁的损失?   学院清流的信用破产绝非国家和社会之幸,三十年代以来的社会大规模“逆 淘汰” 的斑斑血泪已经给予了我们过于沉重的教训。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双 输”局面。社会的重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最近十余年来,随着“强势政府” 的日渐“大有为”,这类“抗议的转向”正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一再地给予 着我们新的警醒。对此,“清流”本身的表现也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对于 “同情之了解”的希冀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自身“弱势”的永久遁词。如果今天 的“学院清流”从这类事件中感受到伤害,他们应该检讨自己与胡适们的差距, 然后再说别的。 (XYS200408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