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苏力先生正在滑向一个笑话——学术坚持与处世原则   作者:并非调侃   一个学者,如果他的生活习惯与自己的学术坚持能够存在正面的联系,那么 即使这种生活习惯与大众的认识不同,也是值得尊重的,例如辜鸿鸣先生的怪诞。 反之,如果一个学者的处世原则和自己创立的理论不符合,即使处世迎合了大众, 也将被世人诟病。进或,处世原则不但与自身理论不符,且悖于世说,这样的学 者就应当被谴责了。不幸的是,苏力先生就属这类。   苏力先生以《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声名鹊起,对中国法学界产生了极 大的震动。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法律的主要功能也许并不在于变更,而在 于建立和保持一种可以大致确定的预期,以便利人们的相互交往和行为。从这个 意义上法律从来都是社会中一种比较保守的力量,而不是一种变革的力量。……。 大致确定预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在比较确定的预期下,我们才能进行一切 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作为一个学习八年法律的人,我赞同苏力先生的这一观 点,认为“坏的规律,也比没有规律好”,因为坏的规律也同样成为人们行为的 指南,如果什么规律都没有,专制与暴政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唯一的遁词是柏拉 图的圣人之治,以怀疑而著称的苏力先生显然不会相信所谓的圣人。   就是这样一个推崇秩序和法律稳定性的先生,却在“德怀门”中表现出了不 同的态度。笔试第一名的成绩,按照正常的预期,参加复试乃至被录为新生应当 是一个大家都接受的预期,但理论上呼吁维护稳定预期的苏力先生却在生活中毫 不犹豫地打破了这一预期,给无数准备认真学习以参加博士考试的学子以致命的 一击,使他们失去了行为的准则。“学术专制”之嫌已经开始冷笑地笼罩在苏力 先生的头上。苏力先生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美国招生制度”成为他 遮掩的盾牌。按照苏力先生的意思就是说,我并不是任意妄为的人,我不过是按 照你们都不熟悉的先进的制度行事罢了,十年后你们会认为我是正确的。如果苏 力先生是一个鼓吹改革,热心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之人,并随时宣称自己是创新 制度的尝试者,我也能接受这一借口。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还是谈那本《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书中,苏力 先生引用了《法律与革命》中的一段话:“与其改变法律,不如给公众提供一个 热爱旧法的新理由”,而整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就是:“在建立运行有效力并有效 率的社会主义法治”时必须“依据、借助和利用本土的传统和惯例的重要性”。 这也可以视为是苏力先生近十年学术的核心观点。但恰恰是这样的核心观点,苏 力先生在获得一定的权力有能力来加以贯彻的时候,被他自己抛弃了。   反观德怀同学,通过他也许暴露了目前招生制度的一些(请注意这里是也许, 因为德怀同学未必是高分低能的人),但德怀同学的行为却是苏力先生津津乐道 并加以赞许的行为。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苏力先生有两篇文章是关于法律 规避的,分别是《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再论法律规避》,在文中,苏力先 生论证了“法律规避所证明的并不是行为人对法律的无知和非理性,而恰恰证明 了他们道理性了”,按照国家规定招收博士生的重要标准是以其是否具有学术能 力,这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却因为自身的不完善或不现实,被德怀先生以笔试 的高分规避了。这种规避行为,按照苏力先生的理论观点,不但不应当加以否定, 反而是应当支持的宝贵的“本土资源”。因为“人们的选择是在所有现存的社会 限制条件下作出的,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法律,而并不仅仅或主要不是由观念 决定的”。德怀先生和苏力先生都知道国家招收博士生是以是否有学术能力为标 准,而不是以考试分数为标准,现存的社会限制条件则是学校和导师都会尊重笔 试成绩,尤其是笔试第一名,这也是德怀先生在考试之前没有与苏力先生进行太 多的交涉,而努力复习以获得高分的原因。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苏力先生不过是嘴 上赞许“秋菊”似的本土资源,却在行动上以理性主义的思维扼杀了德怀同学。   一个合格的学者(以至于到可称“家”的地步),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 在自己的学术上立于不败之地,应当身体力行自己的观点,否则只能成为笑话。 无论是这种学术还是这种学者本人,苏力先生的确正在滑向一个笑话。 (XYS200408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