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从“甘朱事件”看潜规则   东朔南   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这种行为约束,依据各方的造福或损害 能力,在社会行为主体的互动中自发生成,可以使互动各方的冲突减少,交易成 本降低(吴思语)。中国社会的潜规则是普遍存在的,生活中大家把它理解为只 可意会,不便于言传的东西。正是由于其普遍,多数时候人们并不去追究这些潜 规则是否合理,更多人的选择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潜规则让自己受益。当然,利益 受损者一般也不会怒发冲冠地将潜规则摆到台面上历数它与正式规则的冲突,而 是积蓄力量,重新研究、适应潜规则。在我看来,“甘朱事件”的冲突正是由于 甘德怀先生在成为潜规则受害者之后的激烈反应所造成的,如果他采取另一种做 法:低调处理,对朱教授依然表示足够的尊重,又让朱教授心中或多或少有一丝 愧疚,那么,明年再招朱教授的博士必然成功。   “甘朱事件”体现出了这样几条潜规则:   1、找关系的潜规则   现在的研究生招考几乎已经成了导师说了算的制度,10年前考研究生几乎就 是在考外语和政治,因为当时的报考人数非常之少。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高考 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当时家庭的收入水平普遍比较的低,大学毕业之后多数 家长和毕业生都希望尽快工作以取得收入、补贴家用。当时的就业形势也没有今 天这样紧张,所以,考研是少数人的选择。当时,研究生导师也经常在课堂上鼓 励大家靠自己的研究生,一位导师在私下曾说,某某年没有招到学生,如果今年 再招不到,他的硕士点有可能被取消。所以,当时考研专业课大家几乎都能过, 主要是看外语和政治,如果外语和政治过了全国统一的录取分数线,那么读研究 生几乎是没有问题的事。   现在的情况与当初已经是大相径庭了,现在的大学生都如过江之鲫,经常是 毕业就等于失业,而研究生毕业求职则要容易得多,所以考研成了多数人的选择。 研究生招生市场也由当初的买方市场变成了现在的卖方市场。中国是一个非常注 重人情的社会,很多时候关系大于规则,或者说利用关系可以融通甚至是溶化规 则。在研究生招生市场变成卖方市场,研究生导师的权利越来越大的背景下,考 前去走老师的关系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关系硬的,几乎可以从导师那里拿到全 部的考试题。关系不硬的人也会想方设法地与导师套近乎:或是经常性地向导师 请教,同时给导师送一些小礼物表示尊重(个别也有直接送红包的);或是利用 自身的美色条件来与导师做一笔交易,在“甘朱事件”中,有网友猜测艾小姐与 何小姐的录取与他们的“漂亮、妩媚”有关是有社会基础的。当然,无论是怎样 套近乎,都必须去熟读导师的文章和著作,了解导师的学术思想,也了解他在学 术上的对立方是谁。   在“甘朱事件”中,几位主要的参与者都知道有更高层次的正式制度——笔 试的重要性,也都明白关系强于制度(或融通制度)的潜规则,大家想的是如何 让正式制度与潜规则的冲突最小化,最终皆大欢喜。可是,在特定人员组合之下, 这种理想局面没有形成。网友的论述表明,朱教授事先想录取的人是艾小姐、何 小姐与龚副院长,因为这三个人都与朱教授有“关系”,艾小姐是朱教授的学生, 虽然不是嫡传,但其关系绝不仅仅是“认识,并不熟悉”,何小姐的硕士生导师 是赵大使,而赵大使又是朱教授的老同学,至于龚副院长就更不用多说,副院长 要考院长的博士,怎样也给个面子了。   甘先生也是深谙此道,在考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了解到朱教授很欣赏 《江村经济》一书,而且这些准备在答辩也的确用到了,只是用的并不理想;再 有甘先生在知道可能不被录取的时候,也多次要求朱教授“帮忙”,可见,他完 全明白朱教授的作用,作为院长和导师如果朱教授说“要”,那么就没有今天网 上如此诸多的事非了。另外,笔者揣测2001年甘先生从一个地级市的法院以一个 硕士调入河海大学做教师,应当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近两年,法律专业硕 士毕业生已经明显增加,况且,多数单位予以接收应届毕业生,不愿意接受调入 的人员,除非是实力特别强,职称高或者是有关系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甘先生活 动能力比较强,对于关系大于规则的潜规则是熟悉的,只可惜在这次考试中遇到 了关系更强者。   吴思先生说:潜规则的约束依据当事各方的造福或加害能力,可以使互动各 方的冲突减少。行为越界必将招致报复,对这种利害后果的共识,强化了互动各 方对彼此行为的稳定预期。在“甘朱事件”中,朱教授行为越界在前,甘先生越 界在后,目前他们都已经深受其害,骑虎难下。   2、“头衔”决定人的价值的潜规则   必要的“称呼”、“头衔”可以让大家迅速了解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实践 中,“头衔”更多地决定着一个人受尊重的程度。中国人历来注重“头衔”,甚 至有些人把“头衔”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生活中我们经常接到这样的名 片:某某局副局长(正局级待遇)。学术界的“头衔”也同样重要,一些学校的 招聘广告中明确地写: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待遇如何,一般的副教授待遇如何。 可见,博士的名头对于一个在学术圈中混的人是多么重要。由此,我们也不难理 解,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博士生导师你读我的博士,我读你的博士,最终两人都是 博士的事情了。现在凡是说得过去的大学里的年轻教师,几乎都已经或即将拿到 博士学位。而很多人读博士并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更多的只是为了拿 到博士的头衔。在“甘朱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报考朱教授的几个学者与 其说是学术型的,还不如说是功利型的,要的是北大法学博士的名头,真实的目 的并不是要学习朱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说实话,我真想有一个北大法学 博士的名头,这样我的生活状况会改善很多,最起码我可以找一个广东的三流大 学,要一套房子和7、8万元的年收入。   3、“靠山吃山”的潜规则   中国历来有贪渎文化的传统,奉行的原则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大 学里也同样是这样。说实话,在了解“甘朱事件”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法律 硕士”与“法学硕士”的区别,了解之后才发现“法律硕士”只是北大法学院创 收的一个手段,以至于朱苏力教授的弟子侯猛并不认为艾小姐是他的同门,或者 说,正式的北大学生并没有把“法律硕士”当成北大的嫡传弟子。朱教授为法学 院的院长也深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潜规则,如果有人问:北大为什么招 收“法律硕士”,得到的一定是义正辞严的回答——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法律人才, 同时也满足社会人士读书的愿望,让更多的人有深造的机会!可是事实上,北大 法学院的真实目的并不是这样。艾小姐是朱院长执导的法律硕士,如果真如朱教 授所说“与艾小姐并不熟悉”,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北大法学培养法律硕 士的真正目的是收钱,是利用自己的资源赚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 为到了研究生和程度,如果没有导师的悉心指导,怎么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与其 这样,自己在家里不是也能学吗?所以,北大招收“法律硕士”只是北大法学院 与众多“法律硕士”达成了一个默契的交易:你交钱、我发给你们文凭,大家各 取所需,皆大欢喜。   4、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潜规则   “甘朱事件”在网上可以说是群情激奋,甚至可以成为网民暴动,有很多激 进的人喊出:“北大已死、朱苏力辞职”这样极端的言论。在网上,对于几个当 事人进行诸如“狗晕倒”之类的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也并不少见。这种行为固然 为人所不齿,可是能表明不少人的激奋。表明群众对背离了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 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代表的利益的潜规则的义愤。   但无论网民如何义愤,作为此事的主要当事人的朱教授只是在网上发表了一 个“声明”,接受了两家媒体的采访,然后就默不作声了。北大法学院、北大的 行政领导并没有就此发表过只言片语,其他的几个当事人周教授、强副教授也没 有任何的解释。从这些表现上看,说明无论是北大、北大法学院还有几位教授都 明白处理事情的一个潜规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化”的关键就是 四个字“沉默是金”,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发表言论一定 会被人抓住把柄,甚至公众的注意力有可能被这一点小的把柄吸引走,从而造成 自己的不利。所以不发言是最好的选择。不说话,大家对此事的关注程度就会降 低,最终不了了之。在没有更多新闻的情况下,关注此事的网友也没有兴趣在下 降。有关注此事的时间莫不自己去写篇文章评职称、赚稿费。从事实发展来看, 朱教授和北大、北大法学院的确达到了目的,在有关龚副院长被录取和朱教授与 何小姐是“关系户”的新闻之后,有关此事的帖子明显减少,北大作为百年老校、 历经多次风波后对潜规则的深刻理解不费什么气力平熄了网民的“暴动”。客观 地说,如同“拉链门”根本影响不了克林顿的经济成就一样,“德怀门”也影响 不了朱教授的学术成就。将此事低调化解应当是最好的选择,当然,此事也必然 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博士招生制度。   5、假面具规则   在“甘朱事件”中,很多网友也如同我一样数次摇摆。最后,我还是在一句 古训中找出了自己摇摆的原因,古训说:“见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也就是说,找几个面具随时准备更换,这是确保自己无往而不胜的前提。在网上 除了甘先生、朱教授之外还有很多名人参与了讨论,如邓正来教授、方舟子先生、 杨支柱先生……,这些都是重量级人物。网上有关此事的帖子有数百篇,很多帖 子都相当有水平,根据我的理解,帖子的作者至少都应当有副教授以上的水准。 但看多了渐渐感觉断章取义、借题发挥、避重就轻、转移视线、打击报复者都有, 并不一定都是客观公允的讨论。有网友说邓教授与朱教授有“梁子”,方舟子和 北大和杨先生有“过节”等等,如果真是这样,或许对于一个人的判断有一点点 影响吧!   当然,这一事件中把假面具规则运用得最好的当然是朱教授,尤其是他在 “声明”中,对与几个当事人的关系就是典型的避重就轻;他对为什么不欢迎甘 先生继续报考的原因时说:甘先生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原因,举了自己曾经考试 倒数第一名的事情,这是典型的浑水摸鱼,考最后一名与甘先生不被录取的原因 根本没有可比性。朱门子弟的假面功夫比起老师来就逊色多了,从小艾的同学和 朱教授的门生侯猛的言论中大家也能发现,他们也都是在转移视线,只是手法不 老到,被人看出来了。如小艾的同学露出了朱与小艾比较熟悉的马脚(“在复试 之前,苏力曾经告诉小艾,说尽管小艾的学术能力很强,但是……”),侯猛博 士露出了北大招生只重收钱、不重教育的马脚(连导师都见不上几面的人也可以 拿到硕士,而且这种硕士不被他们认为是正宗)。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实话实说并不是在多数场合人们采取的行为, 必须是在台面上讲一种话、在台面下讲另一种话,正如诸多腐败分子在主席台上 都是大讲特讲反腐败、收了多少红包则只能回到卧室对老婆讲一样。带上面具, 可以让人们看到一个光辉的形象。作为普通百姓,我也会继续以他们为榜样,激 励、教育我的孩子向他们学习!   (附:本文写完后,见到消息称,今天北大校长许智宏没有缺位,但他却旗 帜鲜明地“挺”朱!并宣告,“实际上,北大目前已经开始着手逐步淡化研究生 选拔笔试成绩的权重,并准备在硕士和博士的研究生考试中逐步取消笔试。”如 果此消息属实,那么说明北大已经认为其化解之术难以奏效,于是再一次校长亲 自戴上了假面具,其假面具之术尤高一筹,如此说来,前面的招考过程根本没有 不当,朱教授虽在进行招考制度的改革、是创新!北大可以教育大家———— “要客观对待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调整,甘先生不能因为自 己的利益因改革受损就反对改革。”) (XYS200408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