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一名博导对甘德怀复试题目的置疑   关注《甘德怀考博事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网上的评论一直呈现一边倒 的情况,所以我想在这里也说几句。   首先,我也是一名博导,自己也经历了许多招生面试。就我的经验,我和任 老师一样认为,“法学院考博复试程序的确有很不规范、不严肃的地方”,但同 样“从总体上我看不出朱苏力老师有何“作案动机””。其次,我呼吁大家能理 解“考博”(这是一个错误的用词,请问方舟子的是“考博”还是“申请读博” 的?)和高考之间的差别。任老师的话是有道理的,如果你不能理解这里的差别, 奉劝你不要读博士。   上面的话肯定会引来一堆批评,我已预料到,但我希望是理性的分析的批评, 不是泛泛的感情的宣泄,不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武断,也不要“献身”之类的 无耻(这种“献身”的话出现在新雨丝上实在有损新语丝4年来给我的印象, “学术必须诚实,新闻必须真实”?)。下面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一下复试的考题。   网上都在讨论复试的正当性、合理性等,但实际上我们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只 有甘德怀同学和朱苏力老师的两个贴子,其它的都是推论和猜想。所以一切的分 析都应该以这两分文字为依据,预设结论和动机都是不应该的。下面我们仿照法 庭的辩论的形式来比较一下两方面的“口供”,到底“真相”是什么?   一、关于第一道题,甘同学的文字是《周旺生老师给我提的问题:1、"法院 判决援引法律、法规有多少?为什么?"》,朱老师的文字是《鉴于甘怀德同学 曾在法院工作过,问题是,他所在的那个法院的法官们在日常的司法中主要运用 哪些法律,以及为什么。》。   1, 我首先对甘同学文字中的引号表示置疑:引号代表了原文引用,甘同学 如何保证是原文原话?如果说甘同学只是复述周旺生老师的题目,仅仅是未意识 到引号的含义,那么甘同学是否缺乏基本的学术素养?从常理上,周旺生老师提 问时应该不会惜字如金,所以,甘同学如果要支持他的引号,需要更多的证据。 因此我认为朱老师的复述更可信。   2, 如果我们采信朱老师的复述,此题目就一个合理的好题目,既可“考察 学生对自己周围社会生活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一般的分析能力”,同时也可 以了解甘同学的过去经历(据甘同学自己介绍事先没有和朱老师)。当然,面试 题目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还是为了考察“考生的综合研究能力”。   3,从双方的贴子,甘同学完全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是按照“中学政治” 的方式回答的,而且置老师的提醒不顾。从甘同学最后的话“或许这就是正确的 答案”说明他确实将博士生的研究工作当做了本科生的学习。   二、关于读书一题,甘同学和朱老师的在题目含义上没有分歧。但仅从甘同 学的文字,我们再次看到甘同学缺乏学术的思考和观察,仅仅停留在文字和感性 的表层(“流畅平朴的文字以及对我们自己的生活状态的关注和体验”)   总之,甘同学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朱老师的结论,即甘同学缺乏基本 的学术素养,未能理解学术研究的本质,也没有过深入的思考。所以,甘同学复 试的成绩肯定好不了。因此,也没有证据证明朱老师在“舞弊”,当然,招生中 不规范是太多了些,是需要改进的。   从我的招生经验谈一点面试的问题,仅针对研究生招生:   1. 导师的目的:博士的目标是培养专门的从事学术研究的专才,所以学生 必须能坐得下来,钻得进去,耐得寂寞。因为学术研究是辛苦而回报小的事业, 只有真心喜欢研究,能从中体会出乐趣的人才能作好科研。而现在许多学生都是 以拿学位为目的,以学位再去博权力和利益,这类人是所有导师最不想要的。当 然,现在很难找到真正一心作学问的学生,但学生至少要表现出对学术的兴趣。   2. 师承和流派:导师培养研究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学术思想而后发扬光大, 所以导师对于与自己思想不合的学生是不会招的,这一点文科最严重。也许你听 说过某某大师就指导过和自己意见不一的学生,但大部分像我一样的导师不是大 师,我们即使可以学习大师那样的胸襟,也往往没有那样的能力。   3. 导师的困境:导师想挑选有潜力的学生,而不是考试好的学生(中国应 试教育培养了太多会考试的学生),靠笔试是完全不行的,只能靠面试的几十分 钟。而什么样的学生是“有潜力的”,大部分导师也没有十分明确的标准,因为 导师并不是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除了仔细考察学生过往的研究经历(决不是考 试成绩),许多导师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而看重某种性格的学生。也就是说,导 师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喜欢某位学生,这也是正常的。   所以,博士招生的绝对公平性是很难实现的,实际上我们每年招生中都会招 到高分低能者。可实现的目标是学位获得的严格化和公开化,即“宽进严出”, 这样就没有导师会招差生。最后给各位报考者一点建议,也给甘同学:   1. 考虑清楚自己的目的:是否真心要作学术,是否喜欢纯学术,能否耐住 寂寞,以及自己是否适合作学术?如果有一项是否定,建议你直接带着“金子” 去找找,按照中国的大环境,还是有导师会用学位换金子的。   2. 确定研究方向和导师:不要看学校,一定要根据你想从事的方向,找该 方向最权威的导师。这样的导师会很快带你进入学术的核心圈,这比“北大”的 牌子更重要。   3. 与导师沟通:必须提前了解导师的学术观点(如果你不赞同,马上换导 师),然后向导师介绍你的学术经历,过往研究成绩(这是最重要的,可惜大部 分学生缺这点),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研究打算,对学术的理解,等等。最好多 和导师交往几次,让他充分了解你。如果导师不喜欢你,他一般会直接告诉你, 也不用费心思。 (XYS200407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