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研究生考试“冲击考场”事件调查   《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   记者手记   历经一周的采访,记者仿佛在看一出新编的《罗生门》,对于某一个事件甚 至具体到一个细节,接受采访的校方、老师、学生都有不同的说法和看法。   表面上看这只是因个人之间观点不合所引发的考场风波。但我们看到,从口 试到笔试,从考场内到考场外,不断有新的问题跑出来,各种因素显性或隐性地 影响着考生。这使得我们安静下来反思,这场风波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号称公 平的考试过程中却掺杂进了那么多不该有的因素,引起了那么多不该有的纠纷? 为什么因为个人之间的分歧就能牵动全局,影响整个复试?   种种现象提示我们,是不是该审视一下研究生招考制度?它是否还需要完善, 在执行上还需要更严格?因为,我们不希望看到任何一个考生因为一些“莫名其 妙”的原因,十年苦读却一朝成空!   到记者截稿为止,华南理工大学校方还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尽量消除这场 风波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也觉得很冤,这的确也不是一所学校所能左右的问题。 今年4月北大甘怀德事件震动全国,之后大众开始关注:下一个学校是谁?记者 希望不要再有下一个!   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研究生考试“冲击考场”事件调查(一)   一份换了再换的试卷   本报记者 何单   裴光亮最后看了一眼曾经让他魂牵梦萦的校园,转身离开了让他即爱又恨的 华南理工大学。   他没有想到,不错的初试成绩并没有为他带来好运,在复试中,他出人意料 地成为了最后一名,没有被学校录取。   复试时的意外事件   裴光亮来自山东泰安,家境贫寒,个子有点矮,只有1.5米,背还有点驼。   裴是山东潍纺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00级学生,今年,他报考了华南理工大 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美学专业文艺美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他的初试总成绩为338 分,其中政治72分,英语50分,专业课一104分,专业课二112分。均超过了华南 理工大学美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   4月9日,复试前一天,裴光亮满怀希望从潍纺来到广州,在手不离书的几十 个小时中,静静地等待改变他人生命运的那一刻。   复试当天,上午的第一轮面试他进行得并不顺利。后来他在和记者的交谈中 认为,面试老师所问的问题和他报考的研究方向——文艺美学并不怎么搭界,让 他无所适从。   10:30,笔试开始。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所有考生目瞪口呆。   根据两位已被录取的研究生事后的回忆,复试考生被分为两个考场,报考文 艺美学及文艺批评研究方向的各有两位考生,他们和报考建筑美学的同学在一个 考场内。试卷发下来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在他们面前的居然是建筑美学的试卷!   接着,研究美学与文艺批评的硕士生导师徐肖楠教授走进教室。徐对记者称, 他因为没有参与这个属于他研究方向的复试命题,因此出于关心学生,他来到考 场看题目。   在发现试卷发错以后,徐站在考生的桌旁,向他们解释说:有些题目和公布 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复试内容”有偏差,我将对其中一些做出修改。说完,徐 开始逐份对卷子上的题目进行修改。   裴光亮回忆道,“试卷上一共有三道题目,徐老师修改了两道。其中有一道 大意是这样:请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现状进行评论。”   裴光亮首先接到了试卷,他开始按照徐老师布置的题目答题。   考场上的争论   就在徐尚未修改完所有四份试卷上的试题时,美学点负责人、研究“审美文 化学”方向的谭元亨教授走进考场,他立即要求徐教授停止出题,徐教授随即表 示,这些题目是建筑美学的题目,怎么能用在报考文艺美学的学生身上?此时, 学生们已经拿到了新发放的“文艺批评”卷子。   “我当时都傻了,不知道该做哪份试卷。”裴光亮对记者说,“当时现场气 氛有点僵,我扫了一下新试卷,感觉题目有点怪,比较棘手。”于是裴光亮犹豫 了一下,然后继续做徐教授新布置的题目。就在大家在尴尬和惊讶中回过神来继 续做题时,两位教授之间对话的声音越来越大。“我不敢相信争吵就在考场上爆 发了。”裴光亮说。   谭教授问,“复试谁说了算?”   裴回忆说,当时的场面比较激烈,徐教授说:“出题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规 定的复试要求。”徐教授认为,谭教授发放的“文艺美学”、“文艺批评”试卷 上的题目和考生报考研究方向、试前在网上公布的复习内容有较大出入。而且, 由不是从事文艺批评方向研究的同志来命题,这是不合理的。而谭教授当即回应, “我搞文学的时候,你还在读中学呢!”(后来记者采访谭教授时,他表示原话 应该是,“我搞文学比你们早20年,我没资格命题吗?”)   争吵持续了5、6分钟(这是裴光亮所回忆的争吵持续时间;谭教授回忆是持 续了一个多小时;而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125号文件《关于给予徐肖楠行政记 大过等处分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徐肖楠老师出于对复试出题方面有不同意见, 未经批准就擅自闯入考场……影响了考试的正常进行,时间持续达两个多小 时”)。随后,谭教授离开了考场,没过多久就折回来,说了一句话,“谁要做 徐老师命的题,后果自负!”   谭教授的话让裴光亮放弃了徐老师的题目,转而开始作答最新下发的卷子。   局面再次改变后,徐老师站在裴光亮的旁边,低声说“这可让学生们怎么是 好,这样的题目。”接着徐老师站了会儿,就离开了。   “我感觉这完全不像研究生复试,太混乱了。”裴光亮事后回忆道。   “我没有想到拿到手上的试题会和网上公布复试内容相差那么大。”一位不 愿透露姓名的考生对记者说,“感觉一个多星期的准备完全用不上。”   裴光亮的疑问   “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裴光亮对记者说,“为什么要录取英语成绩未达 到学校复试分数线的同学,而我全部过线却被淘汰。”   为了调查清楚裴光亮反映的情况,记者设法获得了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度 人文社科学院硕士专业拟录取名单》。记者发现,初试成绩排名第12(是在16名 参加复试的同学中的排名)的裴光亮复试成绩为97.3分(满分150分),名列复 试倒数第一,总分(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的相加分值)435.3,同样名列倒数第 一。   另一位同学也差点面临和裴光亮一样的命运。在后来记者对他的采访中,他 说,“后来徐肖楠、施军老师争取到了一个新增的名额,就把我录上了。”徐、 施还曾为“倒数第一”的裴光亮争取过名额,可最后没有成功。   裴光亮这样回忆得到复试结果的那个晚上,“我看到自己的复试受到不公正 待遇,我惨遭失败后,我没有坚持住,我哭了,在珠江边哭了一个晚上,甚至都 有轻生的念头。”   而裴光亮口中的被录取的两位英语不合格的同学,他们都被录取为三类生 (自费生)。记者找到了他们的成绩:一位英语成绩为45,另一位为47。   对于这一点,徐教授也表示不理解。他说,这两位考生应该在分数线上的考 生录不够、或分数线上的考生不愿意读三类生时,才能被录取。他说:“教育部 关于做好 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2003]16号)文中有明 确规定:划线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原则上不搞破格录取。”   而谭教授的解释是:“他们超过了国家分数线,当然有资格录取,最后他们 是被录为三类考生。”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校方,研究生院的书面解释称,由于教育部规定研究生招 生采取差额复试,比例不应低于1:1.2,因上线考生数不足,学校将该专业的外 语分数线下调至45分,同时规定外语成绩低于50分只能被录取为自费生。美学专 业的招生指标是12名,而两位考生总成绩在该专业中排名为第5和第9,均可录取。   学校的处理:记大过、停止招硕研资格一年   在2004年9月8日,也就是“考场风波”结束后的将近5个月后,华南理工大 学对这件事进行了定性。在记者获得的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125号文件《关于 给予徐肖楠行政记大过等处分的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话:学校认为,尽管徐肖楠 老师与美学硕士点负责人之间在工作上存在不同意见和看法,但采用冲击考场这 种极端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这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严重干扰和破坏 了正常的研究生招生工作,此事件在我校研究生教育历史上极为罕见,严重破坏 了学校声誉和师德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随后,该文件又指出了对此事的处理,“为了维护考场纪律的严肃性,防止 此类歪风邪气的滋长,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 行规定》第五条和第六条等条款,国家教委发布的《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管理处罚暂行规定》第十四条以及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第二章第八条和第十七条的相关规定,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给予徐肖楠行 政记大过、停止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一年的处分。”   听到记者转述的这个处分消息,裴光亮情绪显得很低沉,他觉得这是不合理 的。徐老师的几个学生也认为这个处分不可思议,为什么老师维护学生的利益反 而被处罚?   现在的裴光亮并不快乐,他现在老家山东泰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教书。对于 这次考研失败,他还没有完全放弃努力。“我正在向教育部申诉。”他一本正经 地告诉记者。   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研究生考试“冲击考场”事件调查(二)   招考风波的几个焦点   本报记者 何单   在对华南理工大学“招考风波”的调查中,记者发现其中还有一些疑问,为 此专门采访了华南理工大学校方,以及徐肖楠教授、施军副教授和谭元亨教授。   争论一:命题的专业性、合理性   记者问:由其他导师给“文艺美学”和“文艺研究”命题,能保证题目的专 业性、合理性么?考试试题为什么与网上公布的复试内容几乎不相干?   谭教授回答到:“文艺美学和文艺批评的试题是由复试领导小组共同出的。 我在文艺美学上也是很有研究的,我曾经有一本书《呼唤史诗》,由高等教育出 版社出版,主题就是对文艺美学领域的研究,还有一本《儿童走向文学开放的审 美空间》,也是如此。你能说我在文艺美学和文艺批评上没有研究么?领导小组 中还有老师进行过文艺美学等相关课程的授课,你能说这批命题没有专业水准 么?”   研究生院:“为了全面考察和公平选拔,我校要求应按一级或二级学科命题, 不鼓励按研究方向命题。”而且,“文艺批评”和“文艺美学”两个研究方向不 是只有这两位导师,但研究生院并没有提供其它导师的名字。   徐教授回道:“首先,谭元亨是“审美文化学”研究方向的导师,出书与命 题无关,不管出多少本书,也无权剥夺他人研究方向“文艺批评”的命题、阅卷 权利。网上公布的复试笔试内容所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当代文学》、《文学理 论》,可实际考的是:1、简述我国美学研究现状,这个占30分;2、谈现代主义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占30分;3、试论文化艺术审美中情感的深层特征,占 40分。70%的题目重复基础课,30%的题不涉及具体文本现象、作家作品,无法看 出考生面对文学的批评能力。与“文艺批评”方向关系不密切。”   对于研究生院“按一级或二级学科命题”的说法,徐教授表示复试从未有过 这种规定,初试是按一级、二级学科命题。复试按一、二级学科命题,无法体现 教育部文件所说的“招生单位特色的专业课”(《教育部关于调整全国研究生入 学考试科目的通知》教学[2002]9号)。   争论二:徐、施二人为什么没参加初试阅卷   记者问:2004年研究生初试阅卷时,“西方美学”评卷由谭元亨自己阅完。 对此事,谭教授回答,“这个我就要问那两位老师了。阅卷当天院里打他们电话, 怎么打也没人接,派人去找也找不到,他们为什么要擅离职守?”   记者接着问为什么不打他们手机,回答是:他们两个老师都没有手机。   徐教授对此有截然不同的说法:2月9日初试阅卷当天,施军老师上午就在人 文学院办公室里,有人见到她后说:“你是硕士生导师,怎么没有去阅卷?”施 老师问:“什么时候开始阅卷的?”回答说“今天上午”。当施老师告诉我后, (阅卷当天打电话的原因)我即打电话给人文学院院长莫岳云询问此事,莫岳云 告诉我:他对2004年研究生阅卷工作做过两次布置,一次是在放寒假前,另一次 是2月6日,两次都告诉了美学点负责人谭元亨老师。但谭元亨从未通知过我们。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家,如果不在家,请谭元亨拿出证据来,而且我们不可能从 放寒假前到2月9日都一直不在家,寒假前的最后几次学院开会,我们都去了。根 据 2003年的初试阅卷时间,我们知道春节过后有阅卷任务,所以我们一直在等 通知,家中总是有人的。”谭元亨说“当天院里打他们电话”,为什么说不出这 个打电话的人是谁?“派人去找”又是谁去找的?   争论三:是否有暗箱操作?   记者问:为什么从03年开始,徐肖楠、施军老师在参加完复试评审后,有关 老师让他们在白纸上打分,没有让他们在统一下发的表格上打分、签字?复试是 否安排有记录人员?   谭教授回道,“正式表格是在所有成绩出来后并统计时才使用,成绩会誊到 表格上,并由领导小组成员签字。这个也有存档,你们可以去调查。”对于记录 员,他表示已由小组成员黄鹤老师担任。   徐教授和施军老师对由黄担任记录员提出异议,认为学校在《华南理工大学 200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明文规定:“每个复试小组导师人数应不少于 三人,组长一人,组员两人或两人以上,另安排记录员一名。”黄鹤老师按谭元 亨的说法是“复试领导小组”成员,又是复试导师,她怎么能再做记录员?记录 员按规定应该是另安排的。实际上复试现场从未有过记录。对打分的表格,他的 疑问是:第一,他誊上去的分数是不是我们打的分数?第二,复试成绩应该是公 开、透明的,是全体复试教师在一起统计出来而确定的,并要签名。   从研究生院的解释来看,校方是认可黄老师作为记录员的。对于记分签字, 研究生院称,在美学专业复试过程中,只是英语口语测试部分是由老师另页记分 签字的。   争论四:裴光亮为什么不被录取   谭教授回道,“至于裴光亮,不是我不要,而是他所报考的研究方向的导师 不要他!”   施教授回道,“第一,同意录取裴光亮的表格现在还在我这里,上面有裴光 亮的字迹和我签名同意录取的字迹。第二,我同意录取的事实,裴光亮和其他三 个考生都可以证实。第三,在后来为这两个落选考生争取新增名额时,人文学院 要写一个申请,我特意要求在申请中写了裴光亮的名字。”   研究生院的理由:美学专业的招生指标为12名,裴光亮总成绩排名第14,因 名额所限无法录取。 (XYS200410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