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关注学位需求   赛德   一、中国最紧俏的商品——学位   椐商业部最新报告中国今年下半年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确实,不论是粮食, 布匹,棉花还是空调,冰箱,汽车,电视机,中国市场上应有尽有没有什么短缺。 但是有一样商品却不在商务部统计之列——这就是高等学校的学位(学士,硕士, 博士)。   近日来,北航,兰州理工大学的招生丑闻在媒体上抄得沸沸扬扬,但是从网 上零零星星露出来的指责家长不守潜规则的只言片语背后,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 实,就是高校学位供不应求。如果被勒索的家长不是上了高考(重点)分数线的 学生家长,而是(300-500)分的落榜生的家长,笔者可以断言将没有任何一个 家长会去指责学校勒索,排队交钱上北航的家长队伍可以从北航一直排到王府井 还带转弯。学位才是当今中国最紧俏的商品。   二、学位为什么紧俏?   52年院系调整以前,中国高校欧美制,各个高校自主招生,不同时间,不同 地点招生。考生全国赶考,一个人报几个学校,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学校不取, 那个学校取。今年不取明年再来。学生宽进严出。考进来容易,但不包毕业。休 学,退学是平常事。原因既可以是学生的:生病,学习跟不上,交不起学费,不 喜欢等等;也可以是学校的:成绩太差,违反纪律,政治原因等等。大学毕业后 工作自己找。当时中国教育非常落后,文盲遍地,高中毕业生已经非常稀罕,没 有几个人能有可能上大学,大学学位不可能供不应求。   院系调整后,高等教育全盘苏化,统招统分,严进严出,学校不收学费还发 助学金,师范,农学院吃饭也不要钱。虽然当时的大学学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但是从来就没有没有计划的市场,也没有没有市场的计划,当时大学的招生人数 是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统计调查,从国家工业化的全局出发制定的,是定死的, 学生进校时将来的去向对学生整体来说已确定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既不可能随 便扩招,也不会毕业即失业,供求不平衡。(58年大跃进除外)当时不仅统招统 分,严进严出,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也是全国统一:见习期43.5元(武汉地区), 转正53元(助工,助教),最低级中职59元(工程师,讲师)。单丛工资上看读 大学没有太大好处,而且从解放以来不断对知识分子进行所谓改造,到了文化革 命,大学生分配四个面向(面向工厂,面向边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插队 落户有之,到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有之,在菜场卖菜也有之,上大学在经济和社会 地位上没有看得见的好处。除了农民希望通过上大学弄个城市户口,比较在意上 大学外,很多工人家庭并没有非要子女上大学不可的想法。现在城市改造,从对 旧工业区一些工人家庭调查看来,不少老工人一家几代都在同一工厂工作,上大 学的并不多,并不是他们家庭供不起子女上大学(当时上大学免费),一是一些 孩子吃不了读书的苦,二是有一个时候大学生没有工人、军人香。中学毕业就让 孩子参军,顶职在城市找个工作算了。   80年代,港资,台资开始进入内地,港商主要在深圳,两广建厂,用的多是 熟练工,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人来自农村,极少大学生进入。90年代外资进 入内地,最开始是IT行业:微软,贝尔,爱立信,IBM,SUN,HP,EPSON 等等, 大公司进来没有多久就开始在中国本土招揽管理技术人才,工资与他们本国人员 工资在同一水准,由于中国强劲的外汇政策和对外资优惠的税收政策:美圆对人 民币8.27:1;英镑对人民币12:1等等,进外企工作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工资比 他们在其他单位工作的同学一下高了近十倍。98年一个刚毕业研究生在一个国家 研究所月薪340元,而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某研究生从武汉邮科院跳槽到爱立信工 作,年薪3万,一下就是他的同学的近十倍。外资高薪网罗人才的行为在IT行业 引起了连锁反应:其中最出格的是华为,2000年华为在武汉一网打尽武汉高校当 年毕业的全部电类研究生,最后意犹未尽还要了不少管理和机械类研究生,月薪 起薪7000元,一下在武汉地区高校引起了轰动。高等教育的回报如此之高,哪一 个家长会不心动呢?尤其现在的不少家长是在文革中失去上大学机会的一代人, 自己失去了的,一定要在儿女身上补回来,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一定要让孩子 上大学。大学的学位就这样一步一步抄起来,需求这么旺盛,那么供应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资,民营企业不断增加,大学从90年代末,就不再 包分配。开始是学生可以自谋职业,新世纪以来统分统招被彻底打破,不论民营, 国营,政府,机关,学校,大家一起进人才市场,双向选择。   统分虽然不统了,国家计划委员会也撤消了,但是每年招多少学生,大权依 然捏在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等政府部门手里。不但招生人数是教育部定,扩 招人数也要通过教育厅(局)同意。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需求如 此旺盛,而招生人数却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已经撤消后,外资,民营企业招工人数 不详的情况下,依然捏在教育行政部门手中,由他们依据不知什么标准定出来的 指标来把住高等学府的入学大门。大学学位需求的不平衡就这样产生了。   三、学位需求失衡的后果   一.应试教育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卢梭的“爱弥儿”,从孔子的“论语”到毛泽东的 著作都以大量篇幅提到教育,说明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人无不非常重视教育, 都认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传授给年轻一代生存技能的重要手段,都认为教育 要对全体民众普及,孔子的“有教无类”就是这个意思。他们都认为教育应使受 教育者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希望通过教育让受教育者强壮身体,陶冶 性情,知礼仪,识廉耻,掌握谋生的技术。但由于高校学位需求如此旺盛,而入 学的通行证又卡在教育部统一的高考手中,需求严重不平衡,于是形成了千军万 马过独木桥——挤高考。整个社会的心态可以从一部电视剧的对话中看出来,一 位年轻的母亲对她的朋友说,你知道吗,我的儿子当然要上个好的幼儿园,上不 了好的幼儿园就上不了好的小学,上不了好的小学也就上不了好的中学,上不了 好的中学也就考不上大学,他的一生就完了。在不少家长看来上大学成了教育的 唯一目的,这种心态逼得各级学校都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高考挤掉了课外活动, 挤掉了人际交往,更不用说去农村,工厂体验一下生产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教育 中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学习的就是如何考试,打叉,打勾。有时连最基本的语文常 识都缺乏,考上大学后写论文“杂志”写成“杂质”(手写)。高考教育变成了 应试教育,不仅挤掉了德育,体育,仅仅强调智育;而且从认知的角度看,人类 知识的来源不仅是符号化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实际经验。一个只会读书而 不会从经验中学习者,不过是个书呆子,智育也是有严重缺陷的。英国大心理学 家Gregory 最近在“自然”(NATURE)杂志上著文报告关于先天盲人再见光明的 研究,研究发现,这些重见光明者,由于缺乏经验,不能区分眼前见到的任何物 体成了视而不见者。说明经验对智力是必不可少的。但应试教育却唯高考之马首 而赡,完全违背了教育的本意。   二.应试经济   高考不仅影响了教育,也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1. 高考移民   高考移民指的是由于全国统一高考,但各地录取分数线不一样,致使一些家 长和学生移民到分数线低的地区的现象,并由此而来衍生了一个巨大的高考移民 经济市场:A 一些学校和地区(云南西双版纳)以5000-10000元不等价格接纳江 西,湖南的几百名考生;B 不少家长为达到办北京户口的目的,用25-50万在北 京周边买房子,从而抄熱北京周边小城镇的房地产。   2. 考试书店   笔者比较喜欢逛书店,文革前书店里偶然也会有些指导考试的书,但大规模 的考试书店的出现却是近年来的事情,而且发展势头不小,大有独霸图书市场之 势,而儿童读物却又少又差,让我想起花园里的草总是比花长的好。这也是高考 的副产品之一。   3. 陪读   陪读过去是指一些发达国家让那些拖家带口的大龄留学生带家眷读书。而现 在为了应付高考,家长举家迁到重点高中附近,租房照顾学生。有时不仅母亲不 工作陪,父亲也陪,不仅高中陪,初中,小学甚至于大学也陪,这样一来校园附 近地区的服务行业就增加了生意,繁荣起来,发展了当地的经济。过去历史小说 常形容那些亡国之君,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这样陪出来的孩子将来能 做什么?实在令人担忧。   4. 中介   由于学位的紧俏,上了分数线的学生也常常被挤掉。这就使一些有关系的人 有了新的生财之道——做中介,就是在今年这样大的舆论压力下,武汉地区一些 差分的学生照样通过赵公元帅进了大学,据知情人讲其中一部分就落入中介手中, 这些人很快就先富起来了。分不够钱来凑,这也是一种消费,也为高考经济的繁 荣贡献了力量,不过牺牲的是社会的公平。   5. 谢师宴,状元席,庆功会   如此等等,繁荣了中国的餐饮行业,对考上大学的学生家长为了面子这往往 是一笔不得不花费的开销。但可怜的贫困家长如何筹这些钱?这和录取学生家长 屡屡自杀的新闻也不能说完全无关。   三.教育腐败   教育腐败在中国已经是后来居上,愈演愈烈几乎是让人感到无法正常呼吸, 教育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位需求不平衡是教育腐败重要原因之一。其中 重要表现在:1。舞弊。为了挤进大学,高考舞弊是愈演愈烈;花样也不断翻新; 2。乱收费。因为是政府各级教育部门垄断教育资源,各级教育部门为了创收: 点招费,赞助费,择校费,培优费和超过国民承受能力的高高额学费,什么费都 敢收;3。代理与中介,因为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一些与高考招生有关人员就当 起了中介,其中油水之丰厚,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4。行贿受贿。其常见方式 有现金,实物,女色等。有的家长徐娘半老,为了孩子不得不与一些有招生权的 领导去周旋。   四.教育的失败   经过艰苦绝伦的12年寒窗苦读,经过兴师动众轰轰烈烈的高考,过五关斩六 将进入大学的这些幸运儿,在四年大学之后又成了什么样了不起的经世纬国之才 呢?今年网上有一个热门帖子叫“我们大学生难道是后娘养的吗?”述说了今年 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苦恼和失望:漫长寂寞的求学生涯,高额的学习费用,换来的 不是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不但得不到前两年人才大战时令人眩晕的高薪,却是 毕业即失业的窘态:困惑,沮丧,失望,怨天尤人。而社会对扩招后的大学生又 认为他们进了大学后没有珍惜学习的机会,在12年紧绷的弦松开后,失却了自我 控制的能力,不努力读书,舞弊,代考,成了普遍现象且不以为耻。中国科大校 长朱清时有一次作报告,一位女生递了一个条子问他对舞弊的看法,朱校长说, 我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不会舞弊,因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结果下面的学生轰堂大 笑。不少学生只想到到大学混一个文凭,没想到,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有了文 凭,没有真才实学,出去到了社会上人家老板请一个人来是要能干活的,如果只 会考试只有文凭,眼高手低不能干活,哪一个用人单位愿意用呢?教出这样的学 生这实在是一种教育的悲哀,教育的失败。   四、对策   1. 取消全国高考   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国办发[1998]108 号文对教育部的职责第九条规定:教育部统筹管理各类高等学 历教育的招生考试工作,指定各类高等学校招生计划;负责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籍 管理工作;归口管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拟定高小毕业生就业政策,组织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因而,全国统一高考由教育部管,招生人数由教 育部定好象天经地义。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就是在国家整个经济从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家计划委员会取消,民营,外企如雨后春笋一样蓬蓬勃 勃出现后,他们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好象没有被统计过,那么,教育部(厅,局) 是根据什么来决定每年高考招生人数的,又是根据什么来扩招的。在经济基础已 经发生了不小变化时,相应的上层建筑是否应该也改变呢?如果现在高考招生制 度不改变,招生人数由教育部大权独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就业情况,教育 部又完全控制不住。学位需求就无法平衡,上面谈到应试教育造成的种种弊端就 无法根除。绝对的权利造成绝对腐败,全国统一高考不取消,整治教育腐败将是 一句空话。欧美各国(我国院系合前)并没有统一高考,高等教育办得很好,不 但人才辈出,科学研究成果更是大大超过统一高考的我们。为什么不将招生权下 放到各个高校呢?而且据杨东平的研究,全国统一高考还不是教育全盘苏化的结 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几千年科举制度延续,既然科举已经为历史证明有太 多弊病,从戊戍变法到新文化运动已经被长期批判,有延续科举之嫌的统一高考 为什么不取消呢?反对各个高校自主招生的人说现在全国统一招生,腐败还这么 厉害,各个学校自己招,那不全乱套了。持此议论者可以看看,这几年取消了粮 票,油票,布票等票据,还有没有人倒票?另外,学生是高校的原料,做餐饮业 的都知道,原料不好再好的厨师也做不出好的菜来,为了几个小钱,招了一大堆 不合格的学生,就像餐馆的采购拿了回扣买了一堆烂菜来,砸的是自己的牌子。 各个高校自主招生,有了竟争,各个高校自然会约束自己的招生人员不会拿自己 的饭碗开玩笑。教育部也不用整天像个法官和消防队员四处应付告状的人,到处 去救火(惩治那些舞弊者)。教育部就有更多精力和时间代表国家(纳税人)去 监督那些高校如何使用国家给的钱,教育腐败就会少得多。   2 教育部职能研究   因为写这篇文章,我发现现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研究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人 研究教育部职能,后来我才注意到教育部职能属于政府职能研究,在国务院机构 改革中已经注意到教育部职能改革,但很少人将教育部职能与反对教育腐败,改 革高考制度联系起来,因此借这篇文章也呼吁一下各位关心高等教育的有识之士, 从这个角度关心一下教育部职能研究。   3 谁来做仲裁?   细心注意时事者最近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媒体和政府具体部 门间的不和谐的声音。可以举两个例子:1。焦点访谈最近连续报道淮河污染严 重,一个千余人的自然村十多年中癌症死亡者高达百余人;但媒体报道一出,立 时国家环保局一位副局长出来宣传治淮工程得到了如何如何重大的胜利;2。 2004年9月29日西祠上登出了一个2004年大学毕业生的帖子“04年毕业生的呐喊: 我们大学生难道是后娘养的吗?”,谈到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短短一天点击数 达1500次,很快全国各大网站都转载了,没两天教育部就公布今年学生就业率比 去年好,高达73%。几乎完全不同的说法到底谁是谁非?如果记者媒体误导公众, 那么开除那个记者,处分那个主编;如果政府官员慌报军情夸大政绩,冒功领赏, 应该撤职查办司法伺候。在美国有独立司法官,但在中国谁来做仲裁?人大;政 协。是否可以研究一下?   4 高等教育应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58年大跃进,高教是个重灾区,校园里浮躁之风甚啸尘上,高等教育受到很 大影响。针对高等教育的问题,62年高教部公布了高教六十条,对高等教育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高教六十条一出,校园风气大变,各种教学秩序很快 恢复,学生不再是四处呼口号,提什么打倒牛顿,爱因斯坦,而是安安静静,认 认真真读书,这段时间在中国教育史上虽然不过四年,但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很不 错的人才,是52年以来中国教育史上的黄金岁月。   现在毕业生的就业难已经使发烧到40℃的大学热开始冷下来,学生家长开始 理性的反思如何按照自身条件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如果大学本身不加强管 理,不实实在在提高教学质量,不按教育科学的规律去办大学,一些二流三流大 学不顾本身实力,靠吹牛皮,说假话,拉关系去追求世界一流,20年改革开放来, 中国各种企业的沉浮史将是一些大学的前车之鉴。大学需要新一轮的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来加强教学,加强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实习),培养社会需要的高 级人才。也只有一个理性实在的大学才能孵育出那些雄心勃勃的大学校长孜孜以 求的一流科研。   学位需求的平衡研究已经超出高等教育自身的研究,影响着中国未来一代, 让我们大家来关注这个问题吧! (XYS200410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