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对“985工程”的一点批评   王铮(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删节稿已经登在《科学对社会影响》上)   最近,中国教育界、科技界的一件大事就是推进教育部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 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计划,即“985工程”。 去年年底新闻界并且公 布了34所进入“985工程”的大学名单。并且宣称“经过几年的建设,获得重点 支持的各高校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成果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 成果”(据《中国青年报》,2003.12.31)。接着教育部负责人就名单中没有 “中国农业大学”特别说明名单有误。   国家实施“985工程”其意义如何,还需要深入研究。毫无疑问,中国需要 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如果实现这个目标,要象报纸登载的清华大学校长宣称 的,在清华大学现在投资水平下,还要增加20个亿,其对公共教育的影响、普通 高等教育的影响如何,需要综合评价。作为一篇科学评论,我这里只讨论可能的 科学问题。   首先,“985工程”在学科和空间布局战略上有明显不足。创建一流大学的 目的是什么,当然不是唱戏给外国人看,而是推动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生 产力发展。谁是世界一流大学,剑桥大学应该是吧。剑桥大学在英国新经济发展 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从1960年代开始剑桥大学附近发展起了高科技 产业,到1985年,该地区已拥有超过400家高新技术企业,当地的社会人士骄傲 地称之为“剑桥现象”。这就是说世界一流大学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确发挥了 骨干作用。换言之,中国设施“985工程”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剑桥地区的高 科技产业最近15年开始衰退了,“1960年代末以来成立的企业大部分到1980年代 中期仍然只有很小的规模。1984年,剑桥近30%的企业员工数少于6人,75%的 企业少于30人。同一年,几乎一半的企业销售额低于35万英镑。”什么原因呢? 英国人研究发现,剑桥严重缺乏高级管理和营销人才。“剑桥创业者抱怨最多的 是没有一流的国际营销专家”,由于剑桥大学的文化传统,重视理论、重视技术, 忽视经济管理,使得剑桥地区的企业在寻找自己所需的各种管理专家、产品工艺 专家和制造专家的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使得很多一流产品和技术的商业化受到 了阻碍,我们称其为“第二剑桥现象”。“第二剑桥现象”使得剑桥地区“只有 一流技术,没有一流企业”。在我国的“985工程”中,重视技术,重视理科, 轻视管理与贸易、轻视文科的“第二剑桥现象”存在吗?我认为是存在的。在新 闻界公布的985院校中,大学改名风流行前的几乎全部地区性工学院(例如昔日 的华中工学院)进入了985工程名单,相比之下地区性师范大学、地区性财经大 学甚至全国性地质、矿业大学没有一所进入。英国高技术产业的困境,是我们值 得警惕的啊。其实不仅是文科问题,非技术学科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中国 农业大学的问题,教育部长作了特别说明,对于为什么有航天大学没有地质大学, 则没有说明了。有人说,大抵21世纪中国人是计划生活在外太空了。1949年前, 中国的地质勘探几乎为零,1949年后,我们完成了全国地质普查,完成了中国的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其科学意义、经济意义可能不比“两弹”差。中国的地质科 学、地理科学还要吗?能源紧张了,森林破坏了,“只有一个地球”,恐怕还要 是要的。我们国家要的是“科教兴国”而不仅仅是“技术兴国”。关于这个问题, 有人告诉我教育部长本人是搞技术的,可能不理解。我说现在他已经是教育部长 了,他会理解的。   “985工程”的空间战略,是它的第二个不足。我们计算给出了我国高技术 产业在给省市的效益比。毫无疑问,上海是我国新经济的中心。所以出现这种情 况,我们认为是上海出现产业集群的结果,上海在过去的发展中没有遍地开花高 高技术产业,而是搞了产业聚集,同时前期的技术条件、商贸条件好。其他地区 投入的资本分散,交易环境没有上海好,所以出现科技园多,产出少的结果。由 于新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知识溢出,一个地区的大学数量和质量对新经济的发展具 有长远影响。为了发展中国经济,我们必须重视上海的一流大学培养。可是在中 国高校网公布的进入“985工程”的34所大学加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 北京的大学有8所,上海的大学仅仅有3所 (http://www.china-school.net/news/2003123092550.htm),作为全国产业中 心的上海,进入“985工程”的约为北京1/3,上海具有文科优势的大学只有复旦 大学一家进入“985工程”,明显与经济发展需求脱节。那么是否附近地区可以 支持这种经济发展呢?事实上,北京-天津地区共10所大学进入985工程,作为 中国新经济的中心地带——环杭州湾工业带,共4所进入“985工程”,按城市比 例武汉持平。中国发展最快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只有1所大学进入。我最近在广 东省调研,一个企业家就为广东省缺乏R&D组织而发愁,准备把总部迁移走。我 们将985院校分配给各地区资本数量作了比例,最小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排列 倒数第三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这种结构特征必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心长江三 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造成长期影响,进而影响全国发展,这一点希望中央和 这两个三角洲地区的领导人重视。   我们中国文化,二千年来,一个毛病是毛泽东说的“统死”,首都持要、四 方来朝,进一步的,什么好东西都往京城放,没有产业的空间聚集和区域专业化。 工业化初期,钢铁元帅要升帐,所以北京要建立首都钢铁厂;经济发展了,要发 展轻工业了,要能源了,所以要建立燕山石化。现在怎么样?毛病不少吧。中国 文化的另一个毛病是最近百年出现的“技术救国”思潮,急功近利,忽视基础科 学的价值,忽视文科价值。在克林顿批准的美国《国家安全科学技术战略》中提 到:“今天在基础科学上的投资就为将来的产业产品和劳务奠定了基础”,企业 与大学作为合作伙伴,“只有不削弱由大学进行的作为新知识源泉的基础研究工 作,才是一种健康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笔者认为,“985工程”的 这两个做法,明显地是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是一种落后了的文化思想的体现, 如人们分析剑桥地区经济历史的那样,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突破传统文化模式, 现代教育发展也需要突破这种文化模式。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重点扶持少数大学的做法需要在政策上认真 评估。美国、英国、法国这些科技领先的国家当年是怎样通过市场机制来发展教 育的,需要研究并且把研究成果公布给科学教育界。王铮等(2001,2002)对我 国科技创新系统的模拟研究表明,对中国科学院系统,采取重点投资某个研究所 的成果效益最好,对高等院校,产出最大的模式是按各院校现有科研产出的线性 关系投入,效果最好,如果采用按各院校现有科研产出的平方关系投入(重点投 入),结果系统会引起振荡,效果不好。究其原因,中国科学院一般各研究所研 究方向集中,某一学科基本上集中在一个研究所。高等院校一个学科包容许多专 业,而且各个专业最优秀的并不集中在某个学校,许多学校可能不是985学校, 但是它的专业是全国领先的,现在985学校如果不要这些专业,我国的科学发展 就会受到影响;如果科学由985工程学校重建,人力资本、物资资本就会损失, 我们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第一期985工程,985学校向部属非“985”学校 “挖人”,部属非“985”学校由于人才流失向地方院校“挖人”,对地方院校 造成损失,导致原来强大的专业出现混乱。例如在著名人口地理学家、中国现代 人文地理学创始人胡焕庸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因为华东师大不是 985院校,人员被复旦大学“挖”走一部分,人走了,学术传统、资料条件带不 走,结果研究力量分散了,两边都没有优势了。现在,这个研究所可能没有办法, 要向西部挖人了,结果会导致什么呢?据说河南大学最近两年教师走得多,还是 中部的大学。西部怎么样?西北人讲,过去孔雀东南飞,现在连麻雀也东南飞了。 最近几年武汉经济被当地市民讥讽为“经济地摊化,城市乡村化”,究其原因, 一个出租车司机告诉我是市领导失策,我告诉他不是的,是因为东部地区向中部 地区抢夺人力资本,市领导困难大啊,投资没有人力资本支持。东中西部这种现 象现在要出现在教育界,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可能有人批评我反对人才流动。其 实不然,现在的教师向985大学集中流动,可是这些学校不那么优秀的教师能流 出吗?能去补充地方院校吗?实际上不可能,中国毕竟是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 大的国家,这些学校的原有水平差的教师流动没有去处。这样985大学将会臃肿, 地方大学将会萎缩,中国各地区地方经济将会受到严重打击,中国总不能除了北 京以外,经济都“地摊化”吧,因为现在连上海都得不到985的青睐了。其实全 球经济一体化下,地区经济要专业化,例如武汉为什么不利用中国地质大学、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优势,结合现在武汉的大学的领先的水电、测绘、汽车专业 等,发展某些不能不要的传统产业,培养商贸人才,形成特色经济。   其实关于中国的大学水平,我认为不能和国际上的大学用同样标尺去评估。 国际上的评估标准怎样我不知道,据说国内标准是参考国际的,主要是经费投入 和SCI论文。这两个东西国际国内不能划一。先说经费,国内一个教授的工资加 津贴大约为美国教授的1/10,研究生津贴,只有美国相应学生的奖学金的1/20, 这方面我们就省了不少钱,效益比高。再说SCI,中国人发展科学技术主要是推 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发表成中文的,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看得懂,这个 大学已经作出了科学贡献,可是这个评估标尺却排除了这个贡献。所以用“国际 标准”把中国大陆的大学评定得那么低,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例如,台湾大学在 中国所有大学中排名很前,可是我写的《理论地理学概论》、《理论经济地理 学》,台湾大学的同行不一定写出来。所以我们的大学比“国际评估”的水平要 高些。更严重的是,我们按那个标准去培养中国的“一流大学”是要不得的。因 为大家都到SCI去发表英文文章,多数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看不懂,少 数能看懂的也看不到,因为外文期刊太贵,地方和企业基本上不订。结果中国纳 税人的钱发展的科学技术成果是为美国人作的。有人说这些知识会从美国扩散回 来的,我做过一个研究,发表在《科学学研究》上,研究发现,这个过程大约需 要8年,8年,就是当年小常宝“充哑人女扮男装”的时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影 响太大了。另一方面贬低中文论文的作法长期以往也影响民族自信力。所以关于 “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追求实在要科学评估。   985工程开始实施了,作一些调整还是来得及的。忠言逆耳利于行啊。记得 有人提出教育产业化时,就有不少专家反对。例如,1999年初笔者曾经就在《中 国软科学》发表文章就“教育产业化”思想提出警告。现在教育部宣布从来就坚 决反对教育产业化。亡羊补牢,好。后来教育部又有一个政策,叫“5%自主招 生权”,今年的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事件、兰州理工大学事件,问题就出在这个自 主招生权上。这些问题,要是当初就听取不同专家的意见,也搞个“听证会”, 该多好啊。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教育 问题影响经济长期发展、影响社会长治久安,不要搞“大跃进”,要有科学发展 观,科学分析。作者无意否定985工程的目标和创意,但是实施政策关系国家长 期发展,是希望听听不同意见的。 (XYS200412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