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与北大人一议——北大何必自诩为中国最高学府 作者:泛舟东湖 在北大网站上放着这样一篇奇文《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某日偶然读 起不由得对北大敬意倍增,但这篇奇文列出的第一条却让人实在难以苟同: 【理由之一: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 大学,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由此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中国的 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 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 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上承太学正统,下立新学祖庭",这是对北大地 位的精确评价。时至今日,北大依然是全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并朝着世界 一流大学前进。】 在中国,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宣传方式,国防科技大可以说自己延续了哈军 工的传统,建国之后科技贡献极大,中科大可以说自己63年之后培养出了最多的 院士,清华可以说自己国内排行榜各个都是第一,只要言之有据,也就那么回事。 只有北大这一招宣传来的最狠,我不说我是第一,也不说我是最优秀,我就说我 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从出身上做文章,生生的把自己拔高一截,把国内其他大学 都看低一等,这种唯出身论、唯血统论的做法,实在是不足取,中国政府官方从 来没有颁布个哪个文件说哪所大学是最高学府,只有北大毫不惭愧的把这个头衔 带到了自己的头上。 且抛开出身论,血统论之荒谬不谈,单从北大的出身"京师大学堂"来看,也 只是一个晚清没落封建帝国的教育机构场所,学生都是些爱逛京城八大胡同的官 僚富家子弟,这么一个地方,却被北大诩为"中国最高学府,当时中国的最高教 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试问,京师大学堂 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做了哪些"事宜"? 从以下列出的几篇回忆蔡元培先生的文章节选可以看出,直到1916年蔡元培 先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京师大学堂的风气才为之一转。因此北大那段充斥着官 僚、没落、肮脏气息的早期历史,也就别拿出来当"中国最高学府"的理由了。向 着学术自由的方向发展的中国教育界不需要凭空封出这么一个最高学府出来,北 大要想被人尊敬,大可不必采取这样的办法,还是要多想想怎么为中国的高等教 育事业和科研事业多做出些贡献,少出些丑闻,不要总想着吹嘘自己的血统高贵 来压别的大学一头。事实上,这种看出身,论地位的风气,正是困扰和制约中国 高等教育界发展的死敌。 在姚同发的《蔡元培与群星灿烂的北大教授》一文中写到: 北京大学前身是1898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虽改名为北京大学堂, 但仍保留前清老爷式的作风。上课铃响时,当差便来"请老爷上课"。一些有钱的 学生,打麻将,喝花酒,捧名角,只想混张毕业文凭,作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 至于那些被称为 "中堂"或"大人"的学监及教员,不学无术滥芋充数者,比比皆 是。蔡元培担任校长后,立即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在《北大之父蔡元培》中,对京师大学堂的真实情况也有着生动的描写: 但好景不长,光绪二十四年的八月六日,西太后发动了政变。马上下令恢复 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维新派的新政措施几乎全被取消,惟京师大学堂奇迹般 地保留了下来。西太后自有她的打算,自汉武帝元朔五年设立太学后,从魏晋到 明清,一直以国子监相沿袭,她要让大学堂回到祖宗开创的老路上去,先是借八 国联军进京,以"主和"的罪名杀了锐意革新的许景澄。又在1903年重新修订大学 堂章程,在大学分科中增设了经学科,使大学堂完全成了旧式书院。当时的学生 多数出身于贵族官僚门第,讲授经史的也多为翰林院腐儒和政府官吏。学生入学 堂是为了找"恩师"做靠山,谋求升官之道。被传为轶闻的是进士馆里每个学生几 乎都有听差伺候,上课铃一响,得先由听差来请老爷上课。据说当时的体育课, 有些教员叫口令也毕恭毕敬地喊什么:"老爷,向右转!大人,开步走!"   光绪三十三年,优级师范科的一百零四名学生毕业了,他们是京师大学堂的 第一期毕业生。当时毕业生的成绩,分最优等。优等、中等和下等四种。最优等 和优等者被授予师范科举人学位,并分等授以官职。虽授有官职,因为是师范毕 业,还要尽满五年的教席义务,才能候补。至于何时能补上,又要轮班子,找门 路,真是遥遥无期。难怪当时有个学生,为一位早逝的同学写下这样的挽联:" 未博得五年义务,七品虚衔",为死者也为自己的功名未就喟叹不息。 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一度主持教育部。将京师大学堂正式改称国立北京大学, 向总统推荐严复为第一任校长。根据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学令》,废去了忠君、 尊孔等信条,将经科和文科合并,取消了经学科。但袁世凯为了加快复辟帝制, 一面干方百计摧残北大,曾先后两次以经费不足提出停办北大;一面又拼命拉拢 师生,在去年的下半年,竟要封北大校长和教授为所谓的"中大夫"和"下大夫", 遭到了胡仁源和教授们的严正拒绝。当袁世凯准备举行"登极"大典时,北大师生 群起反对,最轰动者为文科教授马叙伦的挂冠而去,在京城一时传为美谈。 《一代名师蔡元培》一文中也如是写到: 当时北大的学生多为官僚富家子弟,在学校里被称为老爷,差不多每个学生 都雇有当差,上课铃响了,由当差来说一声:"请老爷上课。"课余则打麻将、吃 花酒、捧名角、逛妓院。当时,社会上盛传"两院一堂"的说法,指的就是出入八 大胡同妓院的人中,多是参众两院以及京师大学堂的人。   蔡元培之女:蔡啐盎:"因为学生多数是官,有的不是官,但是希望毕业后 能做官,所以风气是以做官为目的,被人称作官僚养成所。"   蔡元培之子蔡怀新:"有些教授是法官来兼职的,学生最有兴趣的是官做得 大的,将来毕业出去时可以找到靠山,所以要同这些做官的教授巴结好关系。" (XYS2005053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