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也谈博士生毕业与发表SCI论文   作者:乱弹一气   又到一年一度博士毕业的时间,于是学校纷纷强调要严格毕业标准。一个学 校的通知如下:“为了严格执行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提高我校研究生培 养质量,请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组织专家对学位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时, 严格按照《XX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审批材料》中资格审查的项目逐条审查。对于 资格审查内容第9项“是否符合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发表文章要求”,必须严格按 照XX农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关于研究生在答 辩前必须公开发表文章的具体规定执行。若研究生没有发表培养方案中规定要求 的文章(注:培养方案要求博士答辩以前必须发表SCI论文),即为没有完成研 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要求,则不能通过资格审查,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是否允许研究生参加论文答辩,应该由学校或者学院的学术委员会根据该生 的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是否达到毕业要求来确定,这也应该是国家有关的规定。 难道仅仅由是否发表论文来决定?我是做生命科学研究的,还是了解一点科研规 律的。一篇像样的SCI文章(垃圾杂志的文章除外)从投稿到发表一般要在1年的 时间左右(因为一般情况下,审稿人都会要求补充实验的,除非你是牛人。目前 中国可能没有几个这样的牛人),一个三年制的博士生,要想能三年毕业,就必 须保证在两年之内把课题做完,才有可能毕业。两年的时间,从接触课题,到确 定研究的内容,到反复的实验研究,两年的时间,能得出一个结论就不错了,谁 还敢妄谈创新。没有创新的垃圾论文,发表在SCI期刊上又能怎么样,又能对科 学的发展起什么作用。难道发表一篇垃圾SCI论文,就能证明这个学生的博士论 文达到毕业的要求了?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发表几篇SCI论文才能申请答辩。好的 论文要有创新的东西,才能对科学的发展有所促进。要求一个学生在三年的时间 里发表出几篇SCI论文,每一篇都有原创性的东西,似乎每个人都明白这是不可 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教授曾指出:"博士生们为了发论文时'旱涝保收', 大多只在导师原有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缺乏自身的创新含量。从长远看,这样培 养出的学生后劲不足,将严重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三年时间能写好一篇质量 较高的学位论文已经不容易了,更不用说还要发表出几篇SCI文章。甚至有人 (某位老板级人物)竟然说,“你(指研究生)做实验就是为了发表文章”。的 确,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只有发表文章才能使你的研究成果得到认可, 而且文章也是一个容易操作的衡量尺度。但是只强调发表文章,明显背离了科学 研究的宗旨。   为了达到额定的论文数量和档次,于是有人开始伪造篡改实验数据,抄袭他 人的研究成果。于是本来可以是合成一篇发表在较高层次杂志上的论文,被拆成 几篇投到档次低的杂志上去。据报道1994~2004年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位居世界 第9,但被引用次数在世界上仅排第18位。更加可笑的是我国每篇论文平均被引 用次数更低,排在世界第124位。猛地一看,这个名次和中国人均教育经费在世 界上的排名差不多。中国有个别名叫“世界工厂”,有两层含义,一是产量大, “中国制造”行销世界;二是质量低,价格便宜,卖到外国去被指“低价倾销”。 中国制造已经是便宜和质量差的代名词了,难道国人的科研论文也要走着条路。 很明显,科学研究和商业不是一个范畴的东西,不可能适用同样的规律。推论一 下,如果世界各国对待论文发表也向对待贸易平衡那样,国人的SCI论文发表的 处境估计也和制造的商品差不多。后果谁都不敢想。   出现这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管理学术研究的现象,原因在哪里呢?还是中 国两千年来官本位的思想在作怪。某些人当了领导,就要拿出硬的指标和成绩来 应付上级,炫耀同级。为了这些目的就想办法来压迫下级。于是科学研究的考核 指标也和商业行为差不多,工商业的考核是生产或者销售利润增加多少,科研方 面也就以能发表多少论文作为考核的指标。科研考核的套路根本不适合科研本身 的特点和规律,也必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学术研究的导向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XYS200604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