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大学的分钱过程与改革的启动条件   陈稀奇   近日看到杨福家教授对媒体谈到,2004年三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所在的大学, 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的一流大学,但是,含医学 院的综合大学只有哈佛大学,学生人均在2万以下,其中三所更不到一万。其中 研究生人数比大学生有多的,也有少的,所以,一流大学“必须大”、“必须有 医学院”,“研究生人数必须超过大学生”,“必须有一流的人文学院”,这些 论点在这里都不适用。而中国的大学校长却这么热中此道,这是为什么?   大学校长举那么多理由,发展那么多学院,无非是为一个钱字,大家想方设 法的找由头从上面分钱。他们能够有什么别的动力呢?如果有一个大学校长不是 这样的,就是稀奇了。但是,如果有谁能够拿出一个例子,我愿意承认下面的观 点都是错的。   教育系统上上下下都知道,政府的钱是共有财产,是要用的。可以直接分, 但这样太不好,因为管钱的人会被下面骂死,所以即使分,也要找个名目。这个 名目起得好,可以拿到钱;名目稍微好一点,只要有人同意,也可以拿到,因为 可以串谋,今天你评我,明天我抬你,最终大家都可以拿到钱。   学术上的钱是一个这样被瓜分的过程。瓜分的机制是中国的官僚系统的利益 均沾的过程,不会带来社会不稳定。不满的人,可以是热心人,他们的热心大家 都支持,连官员也觉得有理,但是没有实行的可能。不满的人,也可以是那些看 清楚这个分配机制,但是自己却落在这个分配系统之外,所以希望挤进去的人。 进去的方法一是献媚、站队、跟好人,很多人学而优则仕,是这个动力。另一个 办法是批评,希望能够把公平的范围扩大,照顾这些现行体制下景况不好的人。 他们的努力因为没有任何现实的力量支持,所以对改革过程不能造成多大影响, 而且,因为对这一事实缺乏认识,所以也无法提出什么真正的方案,于是到最后 就以牢骚收场。这可以解释那么多的来自该体制下的弱者的浪费他们自己时间的 埋怨。一些人寄希望上达天听,英明领导重视而有所变化。这种看法立足于一个 假设,最高层领导不了解这个运作情况。这个假设是愚蠢的。   没有什么动力使国家放权给私人做学校,原因很简单,放开自然引起一些问 题,很多人会跳出来否定一些什么,有些领导会不满,并以此作为反击其他主张 放开的领导,影响后者的政治权力。舆论会站在改革者一方,但从道德标准评价 是中国学者的痼疾。想想吧,如果反对者是在最高位置,也许就是他们推行教育 改革,也许就是他们遭到别人的反对。所以,问题不在于,谁执政,而在于这个 政局的运作结构。这个动力过程决定了,在大学体制的外部政治环境没有根本改 变之前,大学不可能有实质的变革。   政府越是维护大学教育的权力,越会使大学膨胀。因为所有的大学官员最后 都会懂得,怎样用一种合乎情理的方式去捞钱:保障一部分撑门面的研究者、大 部分的钱从申请项目、学院、系别的渠道,“公正、公开、公平”的分掉。无可 避免:国有企业的钱是怎么分的,大学的钱就怎么分。因为都是没有被清楚界定 的财产,所以分的方式、过程不会有大的区别,即使在形式和财产标签上会有一 些差别。这种分钱过程会使得越来越多的名目跑起来,这些名目就表现为越来越 膨胀的院系、专业、科目、课程,尤其是持续不断的校园建设。这将是他们对大 学做出的贡献,他们会加速把大学的基础建设做起来,但是不要指望会有好的学 问,因为学校校长没有这样的动力和权力运作空间。他必须为一堆人谋利益,而 那些人是不问学术的。   尽量堵住不满者的嘴,他们看出这些事实后,会在那里叫,之所以影响视听, 是因为会影响分钱过程的公正公平公开的程度,是分钱的制度成本,所以要尽量 减小。可以请他谈心,顾全大局,甚至不让他上课;更可以收买他,让他有一定 的钱,虽然这个钱相比于官员所得少得多,但只要相对于教授的过去要多很多, 并且与社会中层水平看齐,他们说的行为会减少很多。不否认,确实有了解而大 声呼吁的人,也许舆论是有作用的吧——但这个作用的力量现在还不是那么的明 显。   国有企业当初怎么改革的,事业单位现在怎么改革的,大学就会怎么改革。 但是,国有企业改革是因为再也办不下去,事业单位是因为把钱都捞光、而且老 百姓也有了别的选择再也不来,大学呢?难道年轻人都不上中国的大学?不可能, 大学的需求仍然巨大,需求大意味着不断的会学生要去上大学,即使上出来之后 80%的人什么都没有。从这个方面来看,大学没有改革的可能。   大学要改,除非国家再也负担不起。国家怎么会负担不起呢,拨钱不就完了, 不是说要增加教育投入吗?问题是,大学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想要捞钱,就像国 有企业一样,所以大学的钱越来越多的被官员系统所抢夺。竭泽而渔,或者说, 也许是最后的晚餐,末世情结,如果大家预期要改革,那就赶紧捞,如果领导预 期自己换届就下台,赶紧捞。但问题在于,大学是不是可以捞得完的?如果能够 捞空,大学就有改革的希望,那是说,没有人要了,于是被卖掉,改起来。如果 永远捞不空,谁来改革呢?   大学拼命招人,官员又多,上面的拨款不够,所以要学生出很多的钱。学生 出的钱多,他自己有发言权。如果这个学校不够好,他们可能不会去。消息的传 递、口碑的建立,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毕竟可以预期,所以大学之间有生源的区 别。中国的大学官员,当然还不会受到压力,因为校长、官员都是轮流换。但是, 如果官员系统保持基本稳定,又如果学校校长已经捞得够多,捞得没意思了,或 者地位稳固的话,无论怎样都可以来钱,也不担心被抓到,那么他们在竞争下, 会改变一点策略,招点好老师,对他们好一点,使学校有学生愿意来。   这个观点有很大的限制条件,因为中国有招生配额制度。各地拼命控制外省 市在本地招生的配额,既是一个争夺优质考生的明证,也是避免钱的损失。   所以,如果上头真的要改革,这两条是最有效的创造竞争条件的策略:废除 招生配额,各学校自主招生;并且,大学校长不能自由流动,大学官僚系统保持 人员基本稳定。在这种竞争下,官员体系还是得很多钱,但是因为要竞争,所以 教授们的工资也会开始高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好的学生。当然,高中生 可能对学校一无所知,或者知得浅薄,但是,信息传递的速度,随着大学生的增 多,会几何级数的增加。所以,这个是不用担心的。   国有资产下的改革,也只能期待是这样了。 (XYS200411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