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再论杨曾宪高教“大跃进”的盲点   正和   在本人《杨曾宪高教“大跃进”的盲点》一文之后,杨先生又陆续发文阐述 自己的观点,并开始抨击“经济学家”不懂经济学。我不知道杨先生指的是哪些 “经济学家”,但杨先生自己的经济学水准,显然是达不到“家”的程度的。   一个时期的社会就业需求总量,取决于该时期的人口统计特征,而不取决于 高教规模——即,不以大学生身份就业,就要以中专生、中学生、职技生等身份 就业。这是绝大部分讨论者都能意识到的出发点了。杨先生局限于大学生来论就 业,就不是“贫困生”所说的“顶多有些不完美”了。不通观所有就业身份的社 会境遇,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老百姓会不顾一切地追求以“大学生”身份就业。大 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技能的需要,中专、中学、职技生的状况又如何呢?就我所 见,仍然不如人意。直接的工作技能,还是在上岗培训和工作中学到的,而学习 的能力,才是学校培养的主要目标。即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差,其平均学习能力 还是远高于非大学生的。这里高考对IQ和自律能力不同的人的选拔作用得到了体 现。即使学习无用的东西,IQ高、自律强的人也占优势,从选拔的角度来说,教 学的内容并不重要。当然,学校教育不能只起选拔作用,否则就把自己降格为企 业的招聘考试了。   杨先生的“拙文的观点是,由于违反高教规律,由于大学问题多多,所以, 许多大学生‘在经历了6年应试教育的磨难后’,会把大学校园‘作为补偿往昔 峥嵘岁月的伊甸园,积极享乐、消极厌学’,连高中时的优秀品质都丧失了。网 上已有大学生跟贴,支持我的观点。这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反对高教大跃进的关 键所在,也是我认为高教大跃进‘误国害民’主要理由所在。”   愚以为,杨先生在这“关键所在”里表现出来的逻辑水准,大致与“贫困生” 网友相当。如果说大学校园里的颓废现象与“6年应试教育的磨难”有因果关联, 那么,杨先生大力提倡“缩招”的结果只会使“6年的应试教育”更加“磨难”, 更加“峥嵘”,且缩招后大学生就业竞争减少,上大学后就更加要“补偿往昔峥 嵘岁月,积极享乐、消极厌学”了。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不能主观想象地推 定一个原因。没有统计数据,我且接受大家公认的目前大学生出现了心理素质差、 学习风气坏的现象,但怎么就能唯一地与“扩招”建立因果关系呢?这一时期与 “扩招”并发的重大社会经济变化有(1)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大幅提高,独 生子女的心理素质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不是大学造成的,也不是扩招造成的。 (2)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要求“直接上手”,不愿在人才流动 性极大的现实条件下付出新人培养成本。大学在扩招之前就做不到让毕业生“直 接上手”,计划经济为主的时代就对大学生有“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抱怨。 只不过企业是国家的,哪有私企老板这样敏感呢?明知所学无用,学风又如何能 好得了呢?而各种注册、认证考试甚至考研在大学生中走俏,可看出大学生自己 也在积极而盲目地适应市场的需求。(3)主流价值观(不是宣传的而是实践的) 向“金本位”转化,带来了政府部门、各行各业的普遍腐败,高校中的腐败问题 也不是扩招造成的,社会的普遍腐败对刚开始理解社会的大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 是巨大的。   在一个错误的体制中调整由这个错误体制制定的目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甚至只能饮鸩止渴。国企改革就经历了政企分开、员工激励、经营者激励等一系 列改革,回避“所有者虚位”这一根本问题,结果都只能试点有效,推广无效 (“霍桑效应”)。普遍问题的解决,经过20年摸索后,还是要回到产权改革和 市场经济的制度正道上来。连学术腐败都不能正视,更别谈解决,我们还能期望 什么呢?所以本人才认为教育部/委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问题的本身。   而所谓“连高中时的优秀品质都丧失了”,愚以为是“优秀品质从小学起就 逐渐丧失,到大学就丧失殆尽了”,大学不能独任其咎。这个“优秀品质”就是 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子曾经曰过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求知和思考中得不到乐趣的人,已经是一个现代废人, 只配去信中医吃中药。而扼杀人类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是中国整个教育体系目 前最大的失败,非独高校为然。   在下的药方——高等教育办学逐渐从审批制向核准制再向登记制转变,而中 等教育和职技教育要按上述路线放开得更快;教育部/委主导的评价、分级体系 转化为学校、企业联合组织主导的评价、分级体系,最终体现为学生、教师、企 业的“用脚投票”;教育部/委应集中主要精力解决学术腐败问题;国家对高校 低效的高投入应转投于全民社保体系的建立健全——有点象“葵花宝典”,要求 掌握着改革权力的部门自愿放弃权力和既得利益,正是“欲练神功,挥刀自宫”, 其难矣乎。但神功大成之日,高校百舸争流,学术腐败潜踪,千秋万代,永载史 册。不管是否进行上述改革,招生规模都只能顺其自然,得过且过,以拖待变, 让时间和大环境的改善自行解决部分问题。而杨先生“缩招保质”的药方,是要 求教育部/委“积极管理”,是一个扩大其权力和寻租机会的建议(比如来个“一 年一度秋风劲”:教学评估、指标分配),有点象“吸星大法”,绝对比在下不 识时务的药方更对“任教主”胃口。但果真采纳杨先生的建议,将又是一番徒劳 的折腾,让老子起于地下再次教导人们“治大国若烹小鲜”。   另外,已有网友指出,杨先生支持扩招而反对“大跃进”,“扩招的关键是 个度”,却没有定义这个“度”,那就是应用之妙存乎一心了。恐怕只有杨大侠 取代任教主才能实施其千秋大计以免“误国害民”了。 (XYS200702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