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高教园区的七宗罪   作者:zjvcc   中国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建设是20世纪90年代继高校合并、高校扩招之 后高教领域的又一大手笔。高校扩招、高校合并、大建高教园区,已经成为政府 利益上的连环扣,急功近利的做法,已经使得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危机重重。   通过整体搬迁高校,政府和高校获得了高额卖地收入,苦的是教育质量,苦 的是学生,在短期的政绩过后,谁为高等教育的质量埋单?   罪之一、地理位置阻隔学生城市化正常进程。   从城市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人类精神世 界和生活方式迈向现代化的综合反映”。 美国社会学家罗吉斯说,现代化是指 “个人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进入一种复杂的、技术先进和不断变动的生活方式 的过程”,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是以城市生活方式为参照的。城市不仅仅是一群人 共同居住的地域,它还是一种“城市性”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城市文化的渗 透和影响在大学生城市化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城市化是一个“以人为核心 的,多因素、多层次、多变量的综合概念”。大学生的城市化,基本的含义是指 大学生进城后的转变及对城市的认同、适应过程。个人城市化进程与个人现代性 的获得基本上是同步的。大学生的转变是以城市为参照系的。   我国在建立高教园区的过程中,因为综合考虑到地价和建安成本,高教园区 大都位于城市边缘,离城市中心较远。地理位置的偏远削弱了城市文化在促进大 学生实现社会化过程中的城市文明辐射和教育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大学 生的城市化过程,制约了大学生适应城市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   罪之二、文化稀薄性派生不正常消遣娱乐   当前我国高教园区的高校要么是有一定历史的老校搬迁形成的高校,要么是 根据现实的需求新建的高校。老校动迁,有形的可以重建,甚至可以建得更好, 但由于文化的不可复制性,它的文化底蕴却难以续存。因为一所高校的发展过程 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积累过程,老校区的一草一木、一座雕像、建筑群落 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旦搬迁,这些联系和纽带就会减弱,甚至消失。而 对于新建的高校,它所面对的更是文化底蕴的缺乏和人文气息的不足。校园文化 稀薄导致文化对大学生的陶冶功能,规范功能和凝聚功能削弱。   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刻,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自己的控制力 还不够强,极容易受到周边不良环境的诱惑,而迷恋不良娱乐消遣活动。刚刚完 成的一份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杭州下沙大学城内学生平均休闲时间为11小时日, 但是打发休闲时间的方式却主要是玩电脑、休闲阅读、谈恋爱等。70%的大学城 学生对现有休闲状况并不满意。调查显示,在他们心目中排位最靠前的“休闲意 愿”分别是旅游、健身、文艺娱乐。 上网则成为业余消遣的首选。由于网络文 化没有国界、信息量大、不经剪辑、更新极快,网络中的信息难免良莠不齐,青 年大学生难免不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污染。充斥网络的错误、虚假、低级、庸俗 的信息,对于那些辨别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年大学生的侵蚀 和毒害是显而易见的。互联网上的隐蔽性使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显著增强, 为青年大学生放弃道德责任提供了可能,他们现实的反抗与冷漠则进一步会影响 到自己的政治倾向,从而使他们的思想行为脱离了校园文化的约束和引导而更加 随意化。长期迷恋网络会导致现实交往能力受阻,严重的网络依赖还会形成不良 个性。   罪之三、师生关系淡薄弱化情感影响功能。   师生关系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影响师生双方的 心理及个性的发展,特别对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社会权威,甚至超过对父母的重 视。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良好个性的形成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是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对自己没 有稳定、正确的认识,他人的评价成为个体自我意识的重要来源之一,而教师就 是学生心目中认为最重要的他人。教师的评价很容易就成为学生认识自己的重要 的信息来源。如果来自教师的是欣赏,就能唤醒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意识; 如果得到的是负面的信息,则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挫败感。其次是影响学生学习 心态。不同的心态造成学生不同的智力活动和学习效果,师生关系温馨和谐,学 生的情绪状态良好,思维自然活跃,成绩容易进步,师生关系也因此形成良性循 环。第三是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的基 本需要,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渐渐形成诸如信任、宽容、善良、 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好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心理会向 更高的水平发展,形成社会性水平更高的一些品质,如助人、最求成就、有崇高 的理想等。第四是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能促使学生更好地 成长,而且也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成为他们今后建立人际关系的 一种潜在模式。只有乐于交往的人才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只 有建立和谐的友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高教园区由于地 理位置偏僻,再加上教师宿舍配套跟不上,很多教师并不住在校园附近,节假日 也在校园的时候也不多,无疑淡化了教师对学生情感影响功能。古人云,身教重 于言传,但现在的高教园区,很多教师上课即来,下课就赶路进城去了,很多老 师反映,下课动作慢点,可能就赶不上学院的班车。据笔者对某高教园区的调查 显示,80%的大学三年级学生认为班主任老师叫不出自己的名字,79%的大学生反 映班主任从未和他进行过单独沟通。   罪之四、人口拥挤助长不良心理:攀比,自卑,烦躁。   高教园区大多有多所学校组成。这些院校高度集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接触的 机会增大。这一情况的出现客观上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但也不可避免带 来了消极的影响。首先,不同层次院校学生的相互比较及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在 高教园区中,名校和普通院校以及高职院校之间的学生通过相互比较,名校学生 会助长自傲心理,而一般的高职院校和大专院校学生则相当自卑,少数甚至出现 逆反和反抗心理。其次,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在相处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在高 教园区,寝室是统一规划的,收费没有差别,大多是1200¥/年,不同经济条件 的学生共处一室,对于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学生更容易因自己的家境困难而相形 见绌,助长自卑情节,马加爵同学的个案值得深思。第三,高教园区人口密度过 高,容易引起烦躁,冷漠等不良心理。高教园区的人口密度非常大,这在进行有 序的教学和生活中并不引起学生的烦躁和冷漠心理,但在无序的某些活动中,拥 挤导致了很多的学生不良情绪。在高教园区,很多配套设施并不健全,交通,金 融,娱乐场所平时冷冷清清,周末则人满为患。一到周末,进城的公交线路则超 负荷运转,拥挤不堪,另外,高校组织文娱活动,也会人山人海。环境医学和社 会心理学的研究都认为,拥挤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已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拥挤会 导致精神紧张,情绪不愉快,心情烦躁,控制能力减弱以及信息超载等不良心理。 第四,人口密度大导致小道消息迅速传播。高教园区是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但 是内部小道消息传递非常迅速。在非典期间,不少高教园区都有小道消息广泛传 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由于人口密度大,不良信息和情绪传递都相当迅速, 一旦有危机事件发生,常迅速的造成心理恐慌。   罪之五、不良周边环境对成长构成威胁   高教园区的建设和入住,形成了巨大的商业圈。但由于建设规划不配套,管 理体制不完善,消防,治安,卫生,行政等部门缺乏协调性等,这一区域的商业 形成了无序的繁荣。高校园区周边环境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交通拥挤,事故 隐患较大。在一些学校门口,汽车乱停乱放,自行车堆满便道,校门口附近的十 字路口行人与车辆通过十分混乱,影响了学校教学秩序,形成了事故隐患,对大 学生的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二是学校周围网吧林立,暴力、色情游戏充其间。大 学生心理并未完全成熟,自制力有限,很难抵挡多彩网络的诱惑,以至许多学生 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三是学校附近卫生条件极差的小饭店密布,特别是售 卖方便食物的流动摊点颇多,威胁学生的身体健康。四是学校周围不少诊所卫生 条件较差,售药施医,更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利。每逢感冒多发季节,这些诊 所便努力开辟场所,诊断病情、打针、输液无所不能。学生们图方便、贪便宜, 到头来却可能花了钱又治不好病。五是学校周边治安善堪忧。大专院校周边治安 形势仍然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管理不到位。有的出租户根 本不向派出所报告,派出所对租房人的身份和情况不清,一些犯罪分子混杂期间, 不易被发现,有些大学城甚至出现暗娼。以上问题对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心理健 康,身体健康诸方面构成了很大威胁,高教园区针对学生伺机作案的违法犯罪时 有发生。   罪之六、整体搬迁抽空城市灵魂   有竞争力的城市,必然是一座底蕴丰厚的城市,文化成就了城市的厚度。大 学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中坚,“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大学所拥有的文化气息、 所传递的人文关怀,将提高城市的魅力、提升城市的品位。   大学与城市的互动不仅仅体现在人才培育,竞争力提升,也体现在大学与城 市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开放性是大学城永恒的魅力。大学城一方面吸引各国、 各地的学者和学生,另一方面又与所在地区的发展互相融合,成为与当地居民、 企业混合的城镇。牛津大学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医院都向社会开放。牛津大学和 剑桥大学都没有校园墙,没有校门,身处城市即是身处校园,也可以说城市本身 就是一座大学校园,各个学院分布在全城的街道中,社区服务、公共交通可以说 既是学校的,也是社会的。   现在,市区已经很难看到青春活力的大学生的身影,大学生在市区的活动也 越来越少,大学生由于身处远郊,连勤工助学也很少做了,没有大学,没有大学 生,可以说,高校整体搬迁,抽走了城市的灵魂。   罪之七、高校聚集同化大学特色   特色是大学的生命。原有高校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这 种特色和高校的城区位置、专业特征、校园布局和建筑有密切的关系。高校整理 搬迁后,多个高校密集分布,相互之间已经没有任何区别,大学城虽然很多,但 千城一面。无论你身处杭州的下沙高教园还是吉林良乡高教园区,或者是北京沙 河高教园,除了校门不一样,其他都一样。   除了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外,学校与学校由于距离近,在管理上已经没有什么 区别,同在一个区域的同一批次的高校,从学生起居时间到教师工资水平,基本 没有差异。高校的特色不见了。 (XYS20081014)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