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本文最初成稿于98年,99年曾给一些官员包括教育部的一位高官看过,也投过海 外的电子刊物(国内无法看到)。2003年修改稿曾登载于“网大”。几年来在国 内的切身体验,使我深感现行高考体制带来的弊端深重,只有多样化、市场化才 是高考改革的唯一出路,故再投于贵刊,以寻求更多知音。 严永欣 2005-2-01 高考应该多样化、市场化 严永欣 核心问题 二十多年来,高考对于恢复我国正规化高等教育功不可没,但也伴生了“应 试教育”。高考应该为教育服务,而“应试教育”颠倒了高考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多年来,人们作了种种改革的努力,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造成“应试教育”的直接原因是高考的单一化与素质教育的多样化之间的矛 盾,而这种状况长期不能改变的根源在于高考的垄断地位。 对比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不难找到问题的核心。市场经济 每进入一个领域,就会给民众带来更好的服务,农业、工业、商贸、交通、金融、 通信,无一例外,有目共睹。高考虽然本来的身份是服务于教育的,但学校有几 十万所,高考就一个。高考荣升为“高考指挥棒”,而教育俯首成为“应试教育” 就是必然的了。 因此,要扭转“应试教育”,必须将市场机制引入高考,让其充分供应,让 其优胜劣汰,用多个各有特色、相互竞争的考试取代目前单一的统考。 解决方案 笔者设想的高考体系包括如下几个部分:考试公司,考试服务公司,高等学 校,学生。以下逐一探讨。 一、考试公司 负责设计考试和评判考试结果。考试公司以赢利为目的,其服务对象一面是 考生,一面是高校,这两方面接受程度越高,公司赢利的机会就越大。考试公司 之间在考试的内容、形式、价格、时间安排、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竞争。 二、考试服务公司 负责组织各地的考试,其服务对象一面是考生,一面是各家考试公司。在利 益的驱动下,考试服务公司为争取考试公司和考生,在如下几个方面展开竞争: (一)提高考试的公正性,防止作弊的发生,如提供全覆盖考场录像; (二)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如接送,考场空调,餐饮,医疗,陪考 休息室; (三)为考试公司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如押送考卷,合理设考点,代收考 试费; (四)降低考试服务成本。这取决于考试服务公司能否良好地利用考场、监 考老师等资源。 与出版业类比,考试公司相当于出版社,考试服务公司相当于连锁书店。考 试服务公司和考试公司一样,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是地方性的;可以是综合 性的,也可以是专项性的。 考试公司与考试服务公司的分开,降低了考试公司的启动难度,有利于资源 最优化的配置,合乎社会专业分工的原则。 三、高等学校 考试产品只有得到高校认可才能有市场,因而高校能够对考试公司产生强大 的影响。各校根据自己的定位和理念,选择自己接受的几个考试并确定每个考试 的起分点。这种决策权有可能下放到院系一级。由于各学校、院系的理念和定位 不同,对考试的选择也会不同,这样就为多种考试、多个考试公司的并存创造了 条件。随着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不断增加,高校对入学考试的需求也会不 断趋于多样化。社会需求通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他渠道反馈给高校,一 方面影响高校自身的教育,另一方面也通过高校对高考的影响,反馈到中小学教 育。单一化的高考,会成为这个社会需求反馈链上的瓶颈。 四、考生 考生也是各考试公司、考试服务公司激烈争夺的对象。面对着多样化的选择, 考生根据各考试的声望、收费和考试的内容、方式,根据自己的理想、知识结构、 心理素质、经济能力、父母期望,以及对就业市场的预期,选择一个或几个考试。 与上述体系相适应的,教育主管部门将退出编写考卷、组织考试等工作,并 且不负责考试公司及考试服务公司的审批。除了基本工商注册外,考试公司和考 试服务公司不需要任何官方或半官方机构的认可,市场决定其存亡。规范市场的 工作也交由工商管理部门负责,包括:打击考试市场上公开的和变相的不公平竞 争,防止考试市场自然地或非自然地走向垄断,打击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等等。 假想情景 竞争机制是如何变“高考指挥棒”为“应教考试”的呢?我们以一个假想情 景说明。 某一天,“英才”考试公司市场部老王在地铁上听到两位家长对话: 家长甲:我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就搞他的航模,拆了装,装了拆,不做题海, 明年高考怕是进不了最好的学校了。 家长乙:我女儿也是,卖鸡回来自己杀,还画什么解剖图,拿她没办法。 几天后,老王向公司高层递交了“动手系列”考试新产品方案:模型飞机, 模型轮船,数字电视机,组合家具,……,每项收费888元,考试时间为一天。 当然,还有近期市场估计,远期市场预期,……。 公司领导拍板同意。副总经理出马,游说清华、北大、南航、北航……。宣 传资料随之出笼:隆重推出《英才机电动手系列》,该系列已得到清华、北航、 科大等80多所高等学府的认可,明年投入市场。年内报名,报名费5折。 地铁上,老王又听到对话: 家长甲:我儿子已经报名考明年的《英才动手》啦,他的梦想是北航。 家长乙:你知道吗,“良才”考试公司推出了《良才生物兴趣系列》,我女 儿这个周末全泡在她大姨的养殖场了。 老王一惊,心里开始盘算《英才生物动手系列》。 这个假想的情景,从微观上说明了在市场机制下高考如何适应教育需要。统 考是无法照顾这些兴趣的,政府机关也不可能持续的有这种效率和动力。 广阔天地 没有统考的束缚,考试公司有着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在竞争压力和社会需 要的驱动下,考试公司可以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如下尝试: 科目分化:大大超越文理之分和“3+X”,如专门针对医学、农业、建筑、 法律、气象、管理等的考试。许多偏科,如古汉语、小种外语、军事、考古也可 以得到专门的考试。 科目聚合:出现各种组合性考试,以测试考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如理科 大综合,考古大综合,军事大综合,等等。 层次分化:如专门针对一流大学重点院系的考试,其知识深度、问题复杂度 都要明显超过针对普通院系的。 考试时间分化:不局限于目前的两个半小时,可以半天甚至几天。 动手动口能力:目前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差,跟动手动口能力得不到高考认可 有密切关系。许多少年宫这方面的活动曾经很热门,现在都冷清了。音乐、体育、 美术从来都是考实际能力的。音体美可以,其他科目也可以。 非常规考试:如心理测验,智商测试,创造型思维、演讲能力、兴趣倾向测 试,等等。 同一家考试公司可以在同一科目有几种不同格调的考试产品。 当然,这些尝试“发散”到什么程度,决定于社会需要、实施成本、考生承 受能力和社会支持程度。最佳平衡点,应该让市场去找到,而不是由专家或政府 部门来确定。 或许有人觉得,这些多样化的每一项都只照顾了少数学生。实际上,一个社 会的创造力,主要来源于这些与众不同的学生,因为,创造,就是要与众不同。 在真正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是由无数“少数”构成的,均匀的“多数”将不复 存在。 考试公司在考试内容以外的其他方面也会竞争和分化: ——在区域覆盖上,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是区域性的; ——在学科覆盖上,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专科性的; ——在性能价格比,可以以价格取胜,也可以以质量取胜; ——在变化特征上,可以保持稳定,具有长期可比性;也可以灵活多变,不 断创新; ——在市场开拓方面,可以走出单纯高考,可以发展中小学考试、大学考试、 研究生考试,可以发展职业考试,可以走向世界。 考试服务公司也同样有着广阔的天地。 更多理由 一、素质教育要求高考多样化、市场化 大家都赞成素质教育,但对于学生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掌握什么知识,发展 什么能力却往往众说纷纭。 想象丰富是素质,能记善背也是素质;出口成章是素质,心灵手巧也是素质; 反应灵敏是素质,慢工出细活也是素质;随机应变是素质,坚韧持久也是素质; abcd是知识,蟋蟀螳螂也是知识,操纵计算机是能力,解剖癞蛤蟆也是能力…… 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对素质、知识、能力作什么人为的规定。让社会需要通 过市场机制来决定其内容和配比。本来,人们能力各异,兴趣各异,条件各异, 而社会需要也高度多样且随时间变化,连接人力资源与社会需求的考试也应该多 种多样。 用统考检验素质,等同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统考无法实现对高度多样 化的素质、知识、能力的认可,无法对高度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负责, 二、教育改革需要高考多样化、市场化 高考的多样化、市场化极大地有利于高考自身的改革优化。这是因为: 1.多个改革尝试可以同时并行; 2.改革的起动规模可以很小,可以化突变为渐变,起动阻力很小; 3.参与改革是自愿的,这有利于让最适合参与的考生和高校参与,有利于 提高成功率,降低副作用; 4.优胜劣汰少受权力影响; 5.竞争的压力是不断开发新产品的动力。 高考的多样化、市场化给中小学教育的创新开了绿灯。中小学的教育创新实 践,如果得不到高考的认可,其结果必然失败。在市场机制下,中小学教育改革 就少了高考顾忌,因为高考会主动跟踪,因而将会极大地调动中小学在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上创新的积极性。高考公司为了扩展产品,还会主动创新中小学教育, 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 高考的多样化、市场化也给大学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方便,给不同招生理念的 竞争带来了可能。比如,A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可以是“英才基础” 500分,“良 才基础” 400分;而B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可以是“英才基础” 400分,“良才基 础” 500分;C大学的可能要求“英才语文”和“良才数学”。 横向比较 一、各省市独立考试方案 此方案只是化全国垄断为区域垄断,对于具体的考生和高校来说,它并没有提供 选择,因而也就无所谓选择的多样化,无所谓竞争和淘汰。 二、各高校独立考试方案 此方案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来说,可以是一个与考试公司制并存的方案,也可以成 为一个过渡方案。但由于其不能产生规模效益,无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不 能成为主流方案。 平等保证 反对改革者认为,虽然全国统考带来了巨大的问题,但它毕竟保证了分数面 前人人平等。如果让考试市场化,在今天中国的现实状况下,将毁掉中国唯一的 一块净土。 今天的高考实际上也没有成为净土,高考舞弊的现象年年都有。政府主持的 高考靠的是政府办事人员、政府管理制度和社会制裁机制。公司主持的高考所依 靠的,除了公司办事人员、公司管理制度和社会制裁机制以外,还有市场竞争所 带来的优胜劣汰。一个泄漏考题的考试公司会丢失它的客户——高校,一个考场 作弊的服务公司会丢失它的客户——考试公司。在中国的消费者市场和服务行业, 事实充分证明了市场的自洁能力,而面对种种影响市场发挥自洁作用的因素的最 好方法,不是回避它们,而是克服它们。 实际上,不同省市之间的巨大录取分差每年都在提醒全国人民,分数面前从 来不是人人平等。 从另一个方面看,对于不同的人用同样的考试来衡量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当 前高考由于统一内容、每科只有两个多小时、只用纸和笔,其检验能力是非常有 限的。很明显,对于动手能力强的考生,对于善于长时间深入思考而解决复杂问 题的考生,对于知识能力超前的考生和单科特长的考生都是不公平的。 结束语 将市场机制引入高考当然不是一步到位的,可以设想出很多种可能的过渡方 案。即使是最理想的情况,这个过程也需要十多年时间才能趋于相对平衡。其中 最大的时间因子,是形成一批有信誉的考试公司和一批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考试产 品的时间。正因为如此,启动考试改革刻不容缓。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巨大的人口给考试多样化、市场化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以支持很多家考试公司。考试公司的业务并不局限于高考,各种各样的考试都 可以全部地或部分地由专业考试公司来负责。粗略估计一下,中国每年至少有上 千亿元的潜在考试业务,可以容纳相当多的专业考试公司。如果充分市场化,对 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缩小政府规模,限制不正之风都会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的高考模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产。从各行各业改革的经验来看,改 革的最大阻力往往是长期主导这个行业的政府部门。因此,高考改革如果期望主 管部门来主导,无异于“与虎谋皮”,即使改革了,也一定会产生一系列的审批 手续来保持原有的部门权力和部门利益,所以需要更高层的主导。 (XYS2005020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