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关于教师的学历和水平   ——高登雪先生《中国建设一流大学理想与现实之差距(二)教师问题》一 文中的一点问题   作者:zm   总体上我十分赞同高先生的观点,但是高先生的文章似乎也有一点小问题, 就是他在描述教师的学历时,完全没有涉及国内教师评价体系以及教师流动机制 的特殊情况。事实上,高先生关于学历与水平的观点,似乎正反映了目前国内教 师评价体系和流动机制的一个侧面,而这种不健全的评价体系和流动机制所造成 的阻碍作用,似乎要比学历的问题来得更严重一些。   高先生说“首先是教师中取得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的比例,一般美国 著名大学的教师中这一比例都接近100%,可是我国这些顶级高校却远远没有达 到”,这句话本身无疑是对的。现代学术环境下,对于高校教师要求必备博士学 历,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我们的高校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有一个重 要的原因,就是高校教师的缺乏流动。拿我们地方不入流的小学校来说,五年前 大建设,本科生都敞开了进,而如今博士都挑挑拣拣不合胃口的不要。国内的所 谓顶级高校也是这样,几十年间进入门槛越来越高,而进去的就永远不用担心会 被淘汰出来。在这种用人机制下,高校要建设教师队伍,只能是空谈。当然,这 里有历史的原因,要解决的话,恐怕也只有等这一批在急速变化中拿到各种不同 学历的人都死光光,等到一切情况都稳定下来之后。   高先生说“进一步看看这些教师的博士学位是哪里取得的,可以发现真正从 世界一流高校取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比例不会大于20%”,这句话也是对的,但稍 有瑕疵。从一流高校取得学位的人,固然水平高的概率大,但却不能划等号。水 平的高低,最终还是要看成果,要有一个正确评价学术水平的机制。不过这个瑕 疵可以忽略。但是高先生接着说“如果还要看看这些教师本科的出身,那就更加 惨了”,这句话似乎是不可接受的,不过倒恰恰反映了国内只看血统派系的扭曲 的评价机制。看一个人的教育背景,从他的教育背景判断他的现有水平,有一个 前提,就是他的教育背景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的现有水平。而这个前提 的确立,是建立在正确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水平的机制上的,这个机制,似乎国内 现在并不具备。如果没有正确评价个人水平的机制,那么从教育背景来判断学术 水平的逻辑就只能是一个假设。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国内的情况是如果你进了所 谓的一流大学(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又有幸得到了所谓的著名学者的信任 (不论是通过什么方式),那么接下来很简单,各种资源就都一应俱全了,将来 成为著名学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而其他的二三流学校的教师学生,单单因为政 策和人脉的原因就被困死了,如果完全想靠学术水平向上攀升,可以说几乎是不 可能的,因为没有这样一个评价判断的机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从学历来推求 水平,博士比过了比硕士,211比完了比985,都比完了再比本科,也就是所谓的 “第一学历”,是不合理不公平的。事实上,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第一学历” 这么重要。如果说一个人的“最终学历”因为他的“第一学历”而分了三六九等, 那么只能说他接受的“最终教育”是失败的,他应该退回到他的“第一学历”那 里去。   高先生自己在下文中也提到了中国学术评价中的问题。我的意见是,在目前 的情况下,单纯看学历,还要看到他们的本科出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更不用 说国内招生时的种种歧视(比如地域、身份),以及各种各样的弄虚作假了。高 先生的其它观点我都赞同。 (XYS20100519)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