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关于《求职经历》:回应ttma等人的质疑和最后的答复 作者:杜克林 (一)2010年IEEE院士增补309人,中国大陆有3人入选 2010年IEEE奖将于2010年6月26日颁发。在获奖60人名单中,没有一人来自于中 国大陆。在新增选的309名IEEE院士中,中国大陆有微软中国研究院的Yong Rui 和 Frank K. Soong,和中科院的Jie Tian三人;而台湾有9人,香港有2人。可 以看出中国国内大学没有一人被评为IEEE 院士。在中国大陆入选的三名院士中, 还有两位是微软中国研究院招聘或培养的。可以看出差距有多大! (二)回应质疑 在上次回帖中,本想结束这次《求职经历》引起的争议和质疑。没有成想,又有 一名连假名都不留的网友来给我戴高帽,说我侮辱了中国教育和所有像他那样的 中国博士后。我若不回应,则罪名担当不起。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把其他的帖子 一起回应了。希望这个是最后一帖:也希望网友能够理解,不要在闹这个主题了。 我还要集中精力应付工作来养家糊口啊。请大家饶了我吧。 所有在新语丝网站发表的与本人的两份求职经历相关的文章如下: (1)XYS20100528:杜克林《海归求职历程(一):中兴通讯 (ZTE) 面试遭遇》 (2)XYS20100530:小苦《不理解杜博士的薪金要求》 (3)XYS20100530:jerrywu《海归的中兴面试遭遇——中国国营企业行政化的 一个小缩影》 (4)XYS20100530:杜克林《海归求职历程:大学求职经历及中山大学求职遭 遇》 (5)XYS20100601:杜克林《回应小苦的《不理解杜博士的薪金要求》》 (6)XYS20100601:北帆《小杜差矣》 (7)XYS20100601:知名不具《也谈杜博士的国内高校求职》 (8)XYS20100601:ttma《对杜克林《海归求职历程:大学求职经历及中山大 学求职遭遇》的看法》 (9)XYS20100603:一个国内求职不成功者《对杜克林博士回国求职的一点看 法》 (10)XYS20100603:知名不具《看来与杜海归博士没有共勉基础》 (11)XYS20100603:atcanton《对海归博士杜克林的几点存疑》 (12)XYS20100603:杜克林《《海归求职经历》发表后回应网上的质疑》 (13)XYS20100603:wracky《杜博士的勇气》 (14)XYS20100603:小苦《给杜博士劈头盖脸一顿痛骂,我都懵了》 (15)XYS20100605:WSK《当今大陆高端人力资源市场浮市绘——读杜博士求职 经历有感》 (16)XYS20100605:天地良心《请不要对杜克林博士用双重标准来评判》 (17)XYS20100605:scale05《杜博士中兴求职的一点看法》 (18)XYS20100605:fyc《对回国求职“杜克林”们的一些个人建议》 (19)XYS20100605:一个土博士《读“杜博士求职事件”有感》 (20)XYS20100605:wracky《我看杜博士“求职门”》 (21)XYS20100607:2030年《我看杜博士求职》 (22)XYS20100607:知名不具《就杜海归博士求职一事回复wracky几句》 (23)XYS20100607:杜克林《回应“知名不具”的 XYS20100603 和atcanton的 XYS20100603》 (24)XYS20100607:杜克林《《我的求职经历》发表后的最新动态》 (25)XYS20100607:李嗷《对杜博士事件的一点看法》 (26)XYS20100607:Kang《对scale05《杜博士中兴求职的一点看法》一文中的 疑问》 (27)XYS20100607:陈奎孚《杜博士的阅读能力令人扼腕》 (28)XYS20100609:scale05《回复kang:关于求职文章中的薪水》 (29)XYS20100609:落后思考先进《Google的退出与杜博士求职》 (30)XYS20100609:金融炼金士《关于中兴通讯的薪酬》 (31)XYS20100611:《关于杜克林博士反复陈诉的国内博士学位不被海外认可 的问题》 首先对各位支持的网友表示感谢。虽然之前已经回应了有关质疑,在这里,我必 须再次回应其他一些之前没有回应的质疑。 在所有这些文章中,文章(8)(ttma《对杜克林《海归求职历程:大学求职经 历及中山大学求职遭遇》的看法》)是对我杀伤力最大的一篇。这篇文章也是招 致我在网上被广泛辱骂的主要原因。之前因为没能及时看到这篇文章,而未能及 时回应。现在本人来认真回应 ttma 的文章。 2.1 回应 ttma《对杜克林《海归求职历程:大学求职经历及中山大学求职遭遇》 的看法》 ttma 通过搜索本人的旧网页,就信誓旦旦得说“其journal publication只有4 篇(截止到 09年)”,不知道这位ttma注意到主页中的"(incomplete list)"字样没有?我 实际上有9篇英文 journal 论文。这一点我在文章(12):《杜克林《《海归求 职经历》发表后回应网上的质疑》》里已经清楚说明,如果大家还要质疑,这里 我不妨列出所有的已经发表或录用的期刊文章(本人全是第一作者): (1) Int. Journal of Robotics & Automation, Vol. 14, No. 4, 1999, pp. 171- 183 (2) Int. Journal of Robotics & Automation, Vol. 15, No. 3, 2000, pp. 107-118 (3) Signal Processing, Vol. 82, No. 4, 2002, pp.547-561 (4) IEE Proceedings Vision, Image & Signal Processing, Vol. 151, No. 3, 2004, pp. 175-179 (5) IEEE Tra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52, No. 4, 2004, pp. 1125-1129 (6) Circuits Systems & Signal Processing, Vol. 27, No. 1, Feb. 2008, pp. 35-63 (7) Neural Networks, Vol. 23, No. 1, 2010, pp. 89-107. (8) 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59, No. 4, 2010, 1877-1886. (9) Circuits Systems & Signal Processing,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这位ttma 很在意这些期刊和会议的权威性。说我的ICC上发表的两篇垃圾文章比 我在其他会议上发表的有水平的文章都强。还说我在通信领域“最权威的杂志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或者等同first rank杂志”没有文章。注意,我在IEEE Trans.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上发表一篇文章,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和IEEE Trans Communications 等同。只不过我发表的东西是天线的电磁场分析,你能说它不 是无线通信吗?在无线通信领域,众所周知,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和 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 是同等级别的期刊。所 以按照ttma 的说法,我还是有两篇权威期刊的论文的。尽管我从来不认同这种 按照影响因子来划分期刊的做法。比如,在上述所有的论文中,我的代表作是论 文(6),尽管这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只有0.4。SCI重要吗?影响因子重要吗? ttma 说:“其大力宣扬的两个杂志的编委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of IET Signal Processing , Associate Editor of Circuits, Systems, & Signal Processing,也并非通信领域的顶级杂志。” ----我没有说这两个期刊是通信领域的顶级期刊,但是这两个期刊在信号处理领 域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吧。信号处理和无线通信难道分的就那么清楚吗?我的研 究领域就是Signal Process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你在中国国内 找到几个人能够获得这样两个期刊的编委来给我看看。 ttma 说:“并且其如何当上这两个刊物的编委也无从而知,请注意 Circuits, Systems, & Signal Processing 的主编M.N.S. Swamy (http://users.encs.concordia.ca/~swamy/,应该是杜博士在康大的合作者之 一,其本人做通信,电路系统领域的权威人物之一,曾任IEEE CAS的副主席 1976)。有他的举荐估计做个编委应该不成问题,因而这也代表不了杜博士的真 实学术水平。”。 ----这位说的没有错,确实是M.N.S. Swamy推荐我当上Circuits, Systems, & Signal Processing的编辑的。但是,ttma 难道能够说的 IET Signal Processing 的编委也是靠关系得来的?你到任何一个国际期刊去看看,编委都 是有熟人推荐的。这个奇怪吗?主编当然要考虑编委的能力的。关于Swamy,他 还在2002年当过 IEEE CAS 的主席,2003年到2005年还是 IEEE Trans. Circuits & Systems I 的主编。有他的推荐当上一个Sringer的普通期刊的编辑 难道我还资格不合格吗?我要是没有真正学术水平,这么有名的人用的着来巴结 我吗? ttma 说:“值得注意的是杜博士的大作Neural Networks in a Softcomputing Framework,第二作者也是 M.N.S. Swamy,而Swamy主要研究领域不是软计算, 如何成了这本书的第二作者,是个疑问。” ----这位ttma 看来真实学识浅薄得很。Swamy 在电路、系统、信号处理领域都 有广泛的研究。你知道什么是 Neural Networks 和 Softcomputing 吗?Neural Networks 和 Softcomputing 都是一种通用的计算方法,如同你学过的工程数学, 在各个工程和科学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Neural Networks 就广泛应用 于模式识别、控制、信号处理等领域。在我和Swamy合作的所有论文和书籍里, 只有这本书他是作为通讯作者的。这本书是Springer看到我和Swamy 2002年发表 了一篇综述文章后约稿的。因为 Swamy 资助我完成这本书,他作为该书的第二 作者难道不可以吗?你以为我是为拍马屁主动放弃50%的版权收入给他的是吧? 你是中国人的思维。 ttma 说:“杜博士的大作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rom RF Subsystems to 4G Enabling Technologies(第二作者仍然是 M.N.S. Swamy) 如何顺利出版,在这中间M.N.S. Swamy起了什么作用,我想不言而喻。” ----这位ttma 是不是想说,该书是靠 Swamy 的关系发表的是吧。你把Swamy 想 象成一手遮天的人物了是吧?只可惜他没有这个影响力,如果有的话我可就不会 如今还在求职了。实话说,我是该书的通讯作者。Swamy 和剑桥大学出版社没有 任何关系。像他这样的 IEEE Fellow 有数以千计。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 教科书是看该书有没有与同行出版的教科书的竞争优势。我的书写得晚,把最近 10年的关于 4G 的核心技术都做了详细介绍,而同行出的书一般都在10年以前出 版的。也有5年前出版的书,但是内容没有我的书全面、适用。不要把国外想象 得和国内一样,国外虽然也看关系,但更多地是你得有真才实学的。我的这本书 现在可是剑桥大学出版社重点推介的教科书,已经在英国和美国都出版了。 ----大家不要认为写书就不是研究。我告诉你们,在信号处理和通信领域, Simon Haykin 一辈子没有发表多少论文,但是他出版了好基本经典教科书。你 们通过 google scholar 查询一下,就知道他的那本神经网络的书被引用了 18000次,那本自适应滤波的书也被引用数以千次。他现在是最著名的IEEE Fellow之一。也是IEEE 的顶级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的副主编。我就 想向他学习。我的书中的一个计算例子不亚于你们的一篇会议论文的。 ----如果数SCI篇数,我的1000页教科书不及你的1.5 页的 Electronics Letters 的论文或者Springer的一篇会议论文。这能说明什么? ttma 说:“因而对比他所提出的各种求职要求,其碰壁也就不那么令人惊讶了。 另外杜博士强调的专利问题,既然杜博士在工程方面有如此建树,对他来说理想 的工作是去公司,多做实际应用也许是你发挥长才之所在,不过他的面试经历好 像也不是很顺利。” ----这位ttma 认为我没有真才实学,所以求职碰壁正常。我强调我的两项美国 专利难道有问题吗?我的第一项专利2009年申请,当年就为我带来2500美元的收 入。第二项专利正在由香港科技大学研发公司与专利收购公司进入第二轮的谈判, 不久也会由专利收购公司申请为美国专利。这种能卖钱的专利难道不值得说出来 吗?至于求职失败,难道就能说明我的水平差吗?看来这位 ttma 脑子灌了不少 水。就是因为求职过程不公正,我才要把这个过程公开。ttma 也可能注意到了 吧:在新语丝网站大部分网友是支持我的! ttma 说:“从杜博士的行文中看,透露了股股的傲气,好像认定自己学术水平 极高,自己被屈才了。并坚决不肯放弃加国国籍(既然要回国,为何不肯放弃加 国国籍,不免令人心生疑问)。我觉得杜博士如果真是才学兼备,那为什么年近 不惑,在加国连一个assistant professor都没有做到呢,为什么又不申请百人 计划,而只是要求一个普通教授呢?从杜博士的工作经历来看,其不过是到处做 Postdoctor或者research scientist而已。有过海外经历的人都知道,这无非就 是1年或者2年一签的临时工种而已。这种背景的人,在海外比比皆是。国内现在 的科研水平也没有杜博士想的那么差。” ----这位ttma 很差劲!我的水平在国外就是一个副教授水平,但在中国国内超 过我的人还真不多。我今天在此放言:中国大陆电子和通信领域有多少是IEEE 高级会员?有几人是两个国际期刊的编委?有几人由国际著名出版社出版两本书? 不管你在中国大陆是什么院士,你能达不到IEEE Fellow的水平,充其量是和我 一样的 IEEE 高级会员的层次吧。不管你是什么人物,你能有剑桥大学出版社出 版社这个档次的出版社出一本700页以上的研究生教科书给我们看看。从这一点 来说,未来10年中国大陆也难有人超越我。不信网友们举一个例子给我看看,或 者我们大家可以等着瞧吧。 ----至于说,我做了10多年的研究没有搞到助理教授,成为证实我学术水平地下 的证据,这又是中国人的思维了。在中国,人的水平是地位决定的:所以曾经就 出现过膳食科长评为博士生导师的怪事。你要知道,日本的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做了一辈子博士后。我当不上国外的助理教授,那是因为我的中国博士学位国外 不承认。我还指导过国外的博士生呢。就凭我发表的那些东西,在国外副教授的 水平肯定是有的。我就知道我们那所大学有几位只要一本书就能从助理教授生为 副教授,或从副教授升为正教授了。 ----博士后在国外确实是临时性工作,因为他们的工资是比正常的正式职位少, 所以很多人都希望找到更高薪水的工作。还有,好多人只做一两年的博士后,那 是因为项目的资金有限,他们必须结束。所以,好多中国博士后就只能回国当教 授了。但是如果还有经费支持的话,那些中国博士后多半还是选择不回国的。因 为真正集中精力能做一点研究的还是在博士后阶段,教授们还得把大量精力放在 教课上的。而且做博士后的那点菲薄的工资还是比中国的教授们的工资高吧。我 就知道中国的博士毕业当讲师的月薪就2000多元,副教授就4000多元吧。所以所 有的教授专心找项目找钱了,哪有时间和心思做学问啊。所以就想抢占研究生的 学术成果了。 ----做博士后的人海外比比皆是,做教授的人海外也是比比皆是。做教授的人中 国更是比比皆是。难道大家水平都是一个样?人与人只要职位相同水平就是一个 样,看来这位ttma 不是脑子灌水了,就是故意混淆是非,愚弄读者吧。看得出 你是个职业写手了。 ----中国大陆的科研水平怎么样,看看有全中国有几个IEEE 院士就知道了。 ttma 说:“最后我觉得,杜博士将别人给他的私人通信这样公布在网上。这种 做法是否合适?是否征求过别人的同意。别人给你的意见是安慰性质的,还是真 心替你抱不平?” ----这位ttma 是不是很无知?你不知道什么是新闻吗?在新闻稿中,记者总是 要采访各种人,最后写出稿子,表达各种人的观点。我在发表之前把初稿发给在 我的通讯录中很多人,让他们给出意见,准备发表在网站上。我是事先通知他们 的。话又说回来,即使没有事先通知他们,也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因为文中 只是表达他们的观点,并没有透露他们的身份。你们看新闻报道时,记者经常引 用不愿透露姓名的人的话的吧。 ttma 说:“个人一点不成熟看法。也请杜博士海涵勿怪!” ----这位ttma 最后确实说了实话,你的看法不仅不成熟,而且相当愚蠢。 2.2 回应 李嗷《对杜博士事件的一点看法》 李嗷说:“我觉得就算海归,回来之前一定要对自己做一个合适评估,其实同学 或者同行里朋友是最好参照物。我经常接到同学或者朋友的电话来询问,其实每 个人经过大量咨询、探实之后,一般能找到合适的,不至于在网上闹。” ----我不同意这位李嗷的说法。我只是把我的求职经历发在网上,让大家评论评 论。就成为你所说的“在网上闹”。我不需要咨询,因为我结果多年来对国内的 关系社会的研究,已经看透了中国的社会。所以,我决定放弃了中国的学术界和 国有企业。我把我的经历贴出来和其他网友分享,怎么就成为“在网上闹”?不 知道这位网友是怎么想的。 2.3 回应 陈奎孚《杜博士的阅读能力令人扼腕》 陈奎孚说:“  “(12)有网友只数论文数,觉得十年就那么几篇论文根本很 差。但是他们回避我的两本书。我的第一本书花了两年,从2004年到2006年由 Springer 出版。为此,阅读论文两千多篇和一百多本书,并引用1000多篇论文, 共有566页。   我的第二本书从2006年写到2010年初(中间有半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访问), 整整花了3整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000页,研究生教科书。为此我阅读 了几百本书和3000多篇论文。所有4G的关键技术都有介绍。写这两本书整整耗去 5年,我没有时间做论文研究。但是不能因此就说我的两本书与研究没有关系。 这两本书都是为研究生准备的。” “2004年到2006年…阅读论文两千多篇和一百多本书”,太厉害了!大约一周读 一本书和二十多篇文章。   “2006年写到2010年初…阅读了几百本书和3000多篇论文”,假定取“几” 为最小值“三”,这就是说每周大约读“两”本书,外加二十多篇论文。   通讯领域的论文和书就怎么容易读?这使我想起国内某些“神医”号称的患 者数目,这也不由得让读者怀疑对杜博士其他说法的置信度。” ----这位陈奎孚好像确实太单纯了。一周读一本书和20篇论文还算多。不光是读, 还要把主要的东西记下来,然后写到书中。要组织很多材料的。还要准备许多计 算例子和习题。不能拿那些骗子”神医“来说我的事情。我的两本书,一本566 页(2006年 Springer),一本1000页 (2010年剑桥大学出版社),那可是公开 出版的。你还不信这些存在的东西吗? 陈奎孚说:“小心炒作!!“ ----炒作啥呀。我一不做生意,二部进入演艺圈,炒作为了什么?出名吗?我现 在因为这次发帖子把自己进入中国学术界的后路都断了。之前,海南大学同意给 正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同意给副教授,都承诺给房子,而且都在最后审批阶段 (因为大学职位的程序很复杂)。经过中山大学用最公正的程序给我一个最不能 接受的结果,我一怒之下在网上发了那两个帖子。现在这两个之前同意给职位的 大学看来也就泡汤了:谁还敢招我这种人啊。 但是我也不会再去难为他们的:我不会去追问他们最后的决定的。但是,还是非 常感谢他们之前对我的重视。这两所大学都是自始至终对我非常重视,而且其评 价体系也非常完整。谢谢这两所大学的相关领导的重视。所以,之前的新语丝网 站的那些作者说我的水平进一线城市搞正教授几乎不可能的说法是可笑的。我还 联系了几个一线城市的大学,只是现在不想在谈论这些事了,因为我已经成为中 国学术界领导的公敌了。 目前我在深圳一个公司上班。虽然待遇比这些大学都高,而且发展空间巨大;但 是之前我也是非常想进入学术界的,而且自认为是我的长处。只是如今只能在工 业界混饭吃了。有道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出。 前一段时间担心公司领导知道我的这些网上的事情,好在公司更关注的是为企业 带来的效益,绝不会关注网上的事情。 2.4 回应 某匿名者《关于杜克林博士反复陈诉的国内博士学位不被海外认可的 问题》 某匿名者说:“但对于他反复提及的关于“国内的博士学位不被海外大学认可, 因此无法在国外找教职”的说法表示完全反对。因为我本人就是在国内拿到博士 学位,而后一直在国外做相当于博士后的研究助理 (Research Associate)和研 究员(Research Scientist,也许这一个英文职位翻译为研究员并不贴切)。这 期间,一直耐心认真的做科研,发表了数十篇刊物论文,7年后在美国找到了教 职。” ----恭喜!你成功了。你也不容易,搞了7年,发表几十篇之后才搞到的教职。 该匿名者说:“杜克林博士的“国内的博士学位不被海外大学认可,因此无法在 国外找教职”的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只能说,拿国内的博士学位在美国找教职 更难,换句话说,你要在科研上极其出色,让人不得不服气才可以。或者说,你 要比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人更出色才可以。我个人认为,这也表明国内的教学和 科研方式逐渐的被国外所认可。尽管象我这种以国内博士学位而后在美国找到教 职的不多,但不是没有。我个人就认识有其他的4-5人如此。当然了,我们这类 教职人员都在美国做过4年以上的博士后经历。” ----我说的“国内的博士学位不被海外大学认可,因此无法在国外找教职”可能 过于绝对,比如我就知道在欧洲更看重能力。所以,我注意到一些在欧洲的中国 博士确实获得教职。但是,大家知道,中国每年可能有数以千计的博士到欧美发 达国家做博士后,每年能有几位中国博士在这些发达国家获得教职?请各位查看 各大学的主页就能发现基本上有没有1%?就加拿大而言,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加拿 大各大学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主页,我只注意到有两位中国博士后获得教职。 一位是女性,当年获得某著名大学助理教授职位时没有一篇期刊论文发表,而她 之前在该校做了一年博士后。另一位在博士毕业十年后回到原来博士后的老板的 那里获得一个副教授。但是,他当时只有IEEE 期刊论文7篇吧。 ----我确实也发现几位中国博士在欧洲获得讲师(相等于美洲的助理教授)职位。 但是数量确实非常少。这些人的论文数量也没有这位匿名者多。 ----既然这位质疑者已经做了博士后7年,我想,如果在北美洲读博士,可能已 经获得了两个博士学位了。我们相信他这种水平一般的美国教授未必能比得上他。 那么我们还能把他看做来自中国博士的博士后吗?我们不能因为他的中国博士学 历获得美国大学职位就鼓励中国博士们都高看自己。 ----在美国,有很多社区大学或学院,教员只要硕士水平就可以了。我想来自中 国的博士后如果英语口语能过关,完全可以在这些地方获得教职。 ----还有,像魏/京/生、达/赖/喇/嘛、李/洪/志等反共分子,他们也许连大学 文凭都没有,还照样可以获得美国大学的荣誉博士。魏/京/生还甚至获得过哥伦 比亚大学的教授职位。我们不能就此说,中国的中学文化水平就相当于美国的博 士或教授。 ----既然中国博士选择在北美做博士后,那么他们的目标自然是学术界。那么有 几个百分点的中国博士最终获得发达国家的教职呢?有超过2%吗?大家可以去思 考。 ----我的老板曾经有过50位来自非发达国家的博士后,最终只有三人获得教职。 其中有两位最先在自己的手下工作(我老板曾经是院长)。另一位是在日本东京 工学院的博士,在我老板的手下做博士后3到4年期间,除了教一门课程,在我老 板当主编的IEEE顶级期刊疯狂发表论文10多篇 (基本都是3到5页的),最终在 加拿大西海岸的一个极其普通的本科大学获得一个教职。其他人员要么回国任教, 要么只能选择进入工业界。 该匿名者说:“我想,杜克林博士的问题是他10年内只发表9篇刊物论文,这在 国外绝对不是优秀的。另外,在国外出书不难,只要你花时间来写,出版商(包 括著名的出版商)乐于出书赚钱。我现在几乎每年都会收到2-3个出版商和我约 稿出书的。所以总结而言,杜克林博士在国外的10年科研不出色,而且又没有任 何的教学经历,所以在国外找不到教职是可以理解的。但绝对不能说“国内的博 士学位不被海外大学认可,因此无法在国外找教职”。” ----我也没有说自己多么优秀,我一直说在国外就是一个副教授水平。那么我能 够获得国外的副教授吗?那要看自己有没有运气了和有耐心了。 ----你说国外出书不难,在国内也不难。问题是,你有几本?你说每年你收到 2-3个出版社的约稿,你要知道国际出版社上千个,知名出版商就那么10个左右 吧。我现在每年也收到大约2个出版商的邀请写书。前不久,Springer还问我有 没有新书稿出版。这能说明什么?就象哈弗大学邀请你报名入读,你没有去报名, 更没有去上学,你就不能说你达到哈弗大学毕业生的水平一样。 ----同样是约稿,并不等于你写好的东西就能出版。你必须通过三个审稿人的评 审,必须让他们认为你的书比别人的书好,才会出版。还有,很多教授一辈子没 有书,不是书没有水平,也不是不想要。而是确实没有时间准备书稿,因为他们 又要教学、又要指导学生、还要自己做科研。还是写论文来得快。能写出一本书, 你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了。有一些教授几十年才出一本教科书。尽管我不是教 授,我每周都收很多会议邀请投稿,我不去投稿,然后我能说那些会议的论文没 有水平吗? ----你有本事,请出版一本书再来这里发言。 ----你的那种SCI论文,国内能出论文的一大堆。中国现在SCI的数量马上就要超 过美国了。 ----还有,不知道你是什么领域的。我知道1995年我在力学系读硕士时,我们好 多教授都有几十篇英文期刊的论文。基本上换一种材料改一个模型做一个实验就 能在级别很高的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有很大意义吗? ----你连假名字都不敢署,就到这里来说7年发表几十篇。为什么不说几百篇啊? 反正你很厉害,大家没有办法查,不就能更证明我“侮辱”中国的教育,“侮辱” 和你一样混出头第中国博士了吗? 该匿名者说:“我觉得这是对和我一样走过这条路的人一种侮辱,另外也是对国 内博士教育的侮辱。现在国内的博士大批大批的来国外做博士后,既然如杜克林 博士而言,国内的博士学位不被认可,那“博士后”又是什么意思呢?既然你做 了博士后,就意味着你的博士学位被人认可了。” ----得,得。文革遗风。不要动不动给人戴高帽。作为严谨的学者,请就事论事。 ----前不久,中国的嫦娥卫星上天,拍回月球表面的照片。公布后,网友发现, 有一处有两个坑,而美国几十年以前公布的月球表面照片只有一个坑,质疑照片 有问题。我记得,当时中国的探月项目首席对媒体回应网上质疑时,也是说网友 的质疑“侮辱”了数以千计该探月项目的技术人员。后来,发现原来是他们的拼 接错误。所以,遭到全国人民的耻笑,我们看到,该首席还是“侮辱”了他自己 了吧。所以这位匿名中国博士后可能也是侮辱了自己。 ----“既然你做了博士后,就意味着你的博士学位被人认可了”。笑话,谁认可 你的博士学位啦?不就是你老板一个人吗?他要你干活。美国社会并没有认同你 的博士学位。 ----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博士后,因为我们要谋生,我们也喜欢做点研究。记住, 博士后只是一个工作,不是教育学历。 ----尽管美国和加拿大没有公开不承认中国的学位,并不等于认同中国的学位。 这个叫政治。你懂吗? ----加拿大每年接受全世界20多万移民(主要是技术移民),基本上非发达国家 的文凭一概不认。所以你看到中国技术移民要么从最低级的或做起,要么到大学 或学院去读一个本科或专科学位。当然,对于水平特厉害的人(比如这位匿名博 士后)在工业界或大学获得好职位,不能就此说中国的学历就被认同了:只能说, 你太牛了。我在加拿大生活9年,见得太多了。所以每几年就有人推动议案,争 取政府承认新移民的海外教育。你如果再坚持美国加拿大承认中国的学位,那简 直是“侮辱”全体网友的智商了。 2.5 一则征稿启事 我昨日收到一份由新加坡的世界著名的通信研究所A*STAR 的 Zeng 博士的来信, 邀请我投稿他们组织的著名的国际会议。鉴于他的来信对我本人恭维了一把,让 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也证实了还有同行能够认同我的学术水平。作为回 报,我把他的信发表在这里,给他做一次广告: “Dear Dr. Du, As a renowned expert in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gnitive radio, you are invited to submit a paper to the 2010 APSIPA Annual Summit and Conference special ses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Cognitive Radio.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APSIPA Annual Summit and Conference 2010 and the special session (http://apsipa2010.i2r.a-star.edu.sg/v3/index.shtml) is attached.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attendance in this delightful event. Sincerely yours, Yonghong Zeng Institute for Infocomm Research A*STAR, Singapore” (三)结语 中国人自古崇尚“成者王,败者寇”的天理。你杜博士再牛,你今天还不是没有 混得怎么样?还不是到处求职。中国就是这么残酷。我高中一位同学大学毕业后 分配到我们县城一个小酒厂,后来酒厂被政府贱卖,他就下岗了。政府不管他们 下岗员工的死活,闹也没有用。后来,他们三位朋友来到深圳,合伙开了电池厂, 美其名曰“新能源”,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雇佣了400多人,今年产值就 要达到一个亿了。如今他成为英雄了。回到县城,县各级领导都想吸引他们投资。 这就是中国。 鉴于我的水平怎么样,是不是你们所说的只能在国外做博士后的水平,我可以找 到三个IEEE的院士为我的水平进行背书。这里我决定把我的老板发给中山大学的 推荐信张贴在这里(稍作省略),让读者自己去评论吧: “Dear .... I am writing this letter of reference .... Dr. Du has worked with me since February 2001, first 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and later as a Research Associate, though he left us for a short period for an appointment elsewhere during this period. Amongst more than 50 postdoctoral fellows and research associates that I have mentored in my long career, I consider Dr. Du as one of the best. He is a very conscientious, hard working and a very focused individual. He is active in many areas including signal proces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He has many a time helped the graduate students in our Center for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ir theses. He is also very good at tackling industrial projects and is a productive researcher. In 2006, we had a book entitled "Neural Networks in a Softcomputing Framework,'' published by Springer London Ltd. This book is one o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books on neural networks for signal processing. Currently, our new book entitl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s being published by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 am very confident that this book would be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textboo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s his supervisor and mentor, I certainly know the value of his work and his capabilities. I was Dean of the 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here for 16 years and was responsible for hiring a number of young faculty members. I certainly would have hired him as a Faculty member here if I were still the Dean. He is active in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Currently he is a member of the editorial board of the IET Signal Processing Journal and is an associate editor of the Journal Circuits, Systems & Signal Processing for which I am the Editor-in-Chief. Hence, I have personal experience regarding the care he takes in getting proper reviews from well-known researchers, before recommending a final decision to me. He has also served as a 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for some well known conferences in signal process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He is an active reviewer for many international journals. In summary, I believe that he is an excellent researcher and will contribute successfully to ..., and hence, I recommend him highly to you.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if you need any further information. Best regards. Sincerely ... Swamy, Ph. D., D. Eng. Sc., Fellow IEEE, Fellow IET, Fellow EIC Research Professor and Concordia Tier I Chair in Signal Processing Director for Center for Signal processing & Communications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Concordia University Montreal, Quebec CANADA, H3G 1M8” (XYS20100612)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