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读《高校扩招,有一点理由值得称道》有感   作者:淇淇   中国高校扩招的利弊众说纷纭,各人站在不同角度撰文表示反对或支持。这 当中,很多的文章令本人深受启发,同时也有些文章让人阅后更为困惑。在读完 上期新语丝“莫问前程”的《高校扩招,有一点理由值得称道》(以下简称《高》 文)后,有些话很想说一说。   《高》文首先承认高校扩招带来了就业率低下、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同时 指出扩招带来的各种问题不能成为阻挡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理由,还肯定了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扩招的受益者”。《高》文认为,反对此观点者就是所谓的 精英,“扩招其实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既是精英,就不会找不到工作,既是精 英甚至根本就不会因为教育质量低下而发愁…”   其实,就本人所看到的文章,反对高校扩招者针对的乃是目前这种违背教育 规律、无序的扩大,这与“阻挡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根本就是两码事。另外, 既然“莫问前程”在文中认为扩招对“精英”影响不大,他们 “不会找不到工 作”、“不会因为教育质量低下而发愁”,那么找不到工作、为教育质量低下发 愁的“大部分人”又如何“都是扩招的受益者”呢?   《高》文中论述了高等教育要大众化还是要精英化的问题,并举了法学的例 子--“如果在中国,法学专业就不好说非要搞精英教育了,…”。精英教育涉及 选拔方式和培养目标两个方面。对于法学专业是否要搞精英教育的问题,中国政 法大学杨振山教授在《中国法学教育沿革之研究》中提到,“法学是一门关系到 整个社会秩序、社会利益的科学,故它不应该成为普及教育。”同时,他认为: 为适应市场对法律通才的需求,我国的法学教育应定位于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 结合的全面教育。也就是说,在中国法学专业的大众化应着重于培养目标,而在 选拔即招生上应慎重。而《高》文把这两者给模糊了,简单地用“大众化”一词 抹杀了招生上该有的态度。可看看中国政法大学的例子。统计显示,2001年 ~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计划数稳定在2000人,其中法学专业生通常占 60%~70%(与其宣传相符)。而同期,全国高校本专科招生数则是从268.28万上 升至546万。可见,中国政法大学在什么是大众化的问题上是很审慎的。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中国的现状,但大众化不等同于育人标准的降低、教学质 量的下降。而在硬软件不配套的情况下强行扩大招生必然会带来教学质量的下降, 这已有众多事例证明。《中国法学教育沿革之研究》文中引用贺卫方编《中国法 律教育之路》的资料表明,仅仅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法律系自1985~1990年招收的 学生就多达三十余万,“这种批量生产的方式本就是导致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高》文还提出“我们的法律几乎是以不变应万变,多多招些人让大多数人 都懂为(注:原文如此)法律未尝不是好事”。真是这样吗?资料显示,2002年 起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湖南师范大学李先波教授在《法学 教育的悖论及改革:研究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一文中提到:据有关报道和调查显 示,当今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几乎是最低的。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 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法学 专业就业率仅为37.85%。如以中国政法大学为参照,近几年来其本科法学专业每 学年的学费为5000元,住宿费650~900元,加上书费等四年下来每生的投入是多 大的一笔开销呢?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曾给出数据,大学学费占农村居民年 收入170%、城镇居民年均收入70%。巨大的付出换来的仅是懂些法律、就业的艰 难,这算是什么样的“好事”?法学专业就业难的问题与扩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 系:全国法学专业招生人数1977年为223人,到2007年达到了10多万,人数增长 了448倍。武汉大学李龙教授在2007年中国法学教育论坛中指出,据官方统计, 每年国家公务员系统需要的法律人才在25000人左右,加上地方法检系统的职位 空缺,每年需要50000人左右。正是供需的巨大落差造成了2006年在教育部214个 专业中,法学就业率排在最后的局面。   高校扩招利弊因各人所处位置不同,得出结论也会有很大差异。如果是从教 育的角度理性地讨论,则结论如何均无不可。但如果仅是因为某领导说了什么, 所以就一定要支持高校扩招、要“称道”,个人认为,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XYS20081101)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