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关于扩招,有些话不得不说 作者:莫问前程 我支持扩招,是有个前提的,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反对扩招者有何前 提?或许反对者会说,因为扩招带来了严重后果,所以要反对扩招。这从另一侧 面反映了中国人惯有的可以说是不好的甚至是严重错误的思维, whole-hog-or-none就是这种思维的英语表达(有人喜欢双语教学,咱也不妨来 个双语的:这个短语大致意思就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在具体语境下你还可以 理解为要么是对的要么就是错的;要么你成者王,要么你败者寇。在“扩招”这 个问题的语境上你就可这样理解,要么扩招,要么就取消扩招)。之所以要旗帜 鲜明地反对这种思维,是因为在这种思维下可能导致现有扩招成果惨遭完全否认; 甚至这还是因为大众的政治要求又遭否定。大家都非常清楚,“大众化”是相对 于“精英化”而言的。精英本初含义彻头彻尾地体现着“等级”,也就是说以前 高等教育搞精英教育(别看到这儿就想到中国这个特例,大众化和精英化本是个 舶来品),它的招生对象是某些特权阶层,换句话说,在那个时代你有本事也甭 想上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正是大众化的政治要求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这种要 求是基于“平等”思想的觉醒,这种要求的最终目标就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内, 你只要想上大学,你就能上。 关于扩招后果问题,我可以再表达一个观点:即使(我的措辞是“即使”) 扩招如现在这个局面,扩招仍有正当理由。既然大家都喜欢在操作层面上谈论问 题,我就在这个层面上谈谈扩招是否有好处。有人说我的文章看不懂,我想我没 有义务非要让你懂。有人说“这种教育大众化不要也罢”,我只想反问你一句, 你愿意让你儿子去当农民吗?在目前的中国,农民的境况还是很差的吧。可以肯 定地说,但凡农民父母只要能想到一点办法,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 的确,上了大学可能会找不到工作,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但希望孩子上大学的农 民父母一般都有这种朴素的思想:上了未必能找到工作,但不上就绝对务农。我 想某些人可能连这种朴素思想都没有,遑论教书育人了。如果大学招生还是以前 那种水平,更多的农民父母们可能在希望不大的情况下过早地让孩子辍学,正因 为大众化,让更多的父母看到了希望,这算不算正当理由? 关于扩招后果会出现教育质量下降问题,我也可以表达一个观点:如果你教 师还像以前那样教,质量不大可能会下降(我说的是“不大可能”,要想证明绝 对下降,请给出正当理由,别想用某个人在某本书上的统计数字来说服我,这个 年头的数据,是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在新语丝潜水还不知道这个道理?)。虽 然说“教学”这个概念本来就意味着“教”和“学”,也就是说教学出问题了应 该从这两个行为主体身上去找原因,但我怀疑,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一个班就三 五十人,你教师就能教出更多的天才,人数增加到100人你就有理由说你不行了? 我还怀疑,即使一个班维持三五十人,你仍然如现在100人的班一样教学。别说 你在大班就不能用“启发式教学”了,我也怀疑你是否真正懂得什么叫“启发 式”,启发式教学关键不在于你想启发的对象有多少,而在于你是否善于设计启 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这跟苏格拉底一对一式的以诘问方式来达到教育目的的 “产婆术”不同。我之所以有种种怀疑,在于我的想法:学生在我看来是孩子, 孩子没有什么错,错在大人。如果你非要以培养质量下降来拒绝扩招的话,我真 的怀疑(虽然我向来不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不是因为人数多了,你无 法用启发式教学吧,是因为以前三五十人时,你工资是3000(比方说),现在人 数多了还是这个3000从而导致心理不平衡吧。 关于质量下降问题,是否确实,我们不妨机械点,作这种设想:扩招前招的 人为A,扩招部分为B,那么,“量”上增加是肯定的吧,B的“质”相对于不能 接受高等教育来说肯定也上去了吧,无论上去多少都是上了。要想证明教学质量 下降了,你只能证明A的“质”下降了,请问,谁能给个合理证明?在没有合理 证明的情况下,我还想表达一个观点:教育质量的绝对值肯定是提高了,而不是 下降。在此我得声明一点:我也怀疑大规模的扩招对教育质量有影响(我说是 “影响”,并不代表我赞同“下降”一说),但至今我尚未找到影响在何处,除 了心理的影响外。 最后,我再表达一个观点:扩招带来的问题其实不是扩招本身的问题,问题 在于中国对教育投资不足从而导致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所致。谁都知道一个师傅带 一个徒弟好,但徒弟增加了师傅却不增加,除资金不足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 些自认为较好的学校一味地要进“海龟”,还加个所谓的理由叫“宁缺勿滥”。 也正是这个理由,导致某些人非得表明自己出过国来证明自己有说话的权力。我 想提醒一句,数据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加拿大一个班人数少,我们国内有些学校 人数可能更少,比如复旦大学就试点教学改革,只要有5个学生要求上某方面的 课程(当然是现有课程之外的),学校就提供师资,这到底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 化呢?加拿大高等教育是大众化,你调查了么,就凭你去了个外国大学,就认为 自己调查了,可以发言了? 我是个认理的人,并不是领导说什么,我就认为值得“称道”一番,那个道 理我仍然坚持认为值得称道。我再怎么想跟着长官意志行事,我也不会跟着教育 部一起忽悠什么双语课程、精品课程什么的。从这些概念一提出我就强烈质疑: 双语课程是什么呀,给个定义。即使你给个描述性定义也行,比方说用两种语言 进行教学?我就用外语解释些概念,算不算双语教学呀?比方你说外语的比例要 达到一半以上才算,仍然是费话,这个比例谁来认定?对双语教学感兴趣的不是 在于培养质量吧,更多的恐怕是“钱”的缘故吧,因为双语课程课时费跟一般课 程可不一样,有些学校是两倍。再说,在课堂上来两句外语,是不是真的能提高 学生的素质,就算我不强烈怀疑,我也会怀疑,开双语课程的教师外语发音是否 过关了,否则可不是有利提高学生素质,或许适得其反了。必要时用外语教学本 来就是份内的事,你还能标榜成美德?精品课程的概念也是种忽悠,课程能说精 品吗?恐怕连什么叫课程都没有理解吧,课程是“课”与“程”的结合,课指科 目,且不说它是否可以说是精品,程是指“学程”,学程能说是精品吗?我说方 舟子的成长过程是精品,大家不觉得奇怪吗?本来就是扯淡的事,有人非要跟着 津津乐道。 (XYS20081105)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